創新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石。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人才,已在為當乃至今后教育教學發展的人才目標。江澤民同志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培養創新精神,已成為當前教育界和理論界的共識。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既是時代的呼喚,也是時代發展對教育的必然要求。作為教育既要繼承前人留下的豐富人文、科學遺產,更重要的是發展和創新前人所想不到、做不到的事情。顯然,培養下一代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是全社會,尤其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素質教育就是要培養出一大批勇于創新的學生,因此對教師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要求教師本身必須有強烈的創新意識,敢于打破常規,不斷創新,不斷提高。
一、創設質疑情境,培養創新能力
當前我國的基礎教育正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而素質教育的靈魂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力。只有抓住了這一點,才是抓住了素質教育的根本。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則誘發探索,通過探索發現真理。”任何科學發明與創造往往都是從質疑開始的。從釋疑入手,從無疑到有疑,再從解疑到創新。然而,目前我國的學校教育,質疑這個能開發創新能力的教學技巧卻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其原因:一是老師不善于提問,即使提問,也只是停留要“對不對”、“是不是”等無效問答上。沒有技巧,沒有深度,根本不能真正激發學生去分析、思考、解決問題,更談不上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了;二是學生不愿提問,沒有質疑,沒有“挑戰”,只有被動的接受,被動地作答。可見,質疑是探求新知識的開始,也是探求新知識的動力。也就是說質疑是創新的開始,也是創新的動力。因此,從質疑開始,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無疑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內容。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教會學生質疑問難。
1.營造質疑環境
在物理教學中進行質疑,首先要營造適宜于質疑的重要條件的環境。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廢除舊的教學模式,創建“多維互動”、民主和諧和課堂教學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地進行探究學習,將學習過程變為學生積極參與的構建知識過程。
2.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愛因斯埋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敢于挑戰,鼓勵學生敢于提出新問題,發表新見解。即讓學生敢說,哪怕是說得不對;讓學生敢想,哪怕是異想天開。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思維情景,巧妙設計疑點,采用啟發式、討論式、開放式教學,讓學生積極思考,暢所欲言,產生各種猜想和疑問。
3.學會質疑方法
質疑要尋求不同的方法,要在難點處質疑;在困惑處質疑;在易錯處質疑;在關鍵處質疑;在方法、策略上質疑;達到在無疑處生疑,在有疑處釋疑的目的。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為此,在教學中一方面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要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設置疑問,訓練發散思給。
總之,質疑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積極思維的過程。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過程,也是解決問題的過程。只要我們以飽滿的創造熱情去積極探索、思考和想象,我們的創造性思維就會時時充滿活力,我們的創造實踐就會碩果累累。
二、立足課堂教學,培養創新能力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渠道,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主要途徑,而物理學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物理學的發展史上,物理學家為了探究物理世界的奧秘,曾運用科學實驗,發現了一個又一個的規律。為此,教學中應鼓勵學生放開雙手、大膽實驗、勇于實踐、不怕失敗,教師要創造條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動腦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足夠的實驗機會。物理教材則是物理教學的憑借和載體,充分挖掘教材的創造因素,并把它們和物理教學的內容、教學途徑和方法進行整合,探索物理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方法。這不僅優化了物理的課堂教學,也推動了物理素質教育的開展。例如在學習“液體的沸點與壓強的關系”后,引導學生討論探索幾個問題:(1)氣壓降低則沸點越低,那么在真空中水的沸點可以是多少呢?討論結果為:真空中氣壓為0,水的沸點可以低到任何溫度(直至宇宙中的絕對零度);(2)月球上沒有空氣能有水嗎?討論結果:凡是沒有空氣的星球上,就一定不可能存在著水。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而且使他們為自己的探索成果而感到自豪。
1.創設教學情境
在教學中,必須優化教學環境,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營造一種能激起學生的思考的條件和氛圍,使學生在客觀情境中獲得具體的感受,從而激發其相應的情感,積極的態度傾向。刺激積極思考、培養其創新能力。教師在教學時,要從每一堂課入手,精心組織,更新課堂管理、課堂結構,使課堂完全“開放”。比如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放手讓學生做實驗,自主討論,歸納結論,將學生一步一步引向“疑問→設想→探索→創新”的思維王國
2.加強物理基本知識學習和基本技能訓練
創新能力的形成有賴于濃厚的知識為基礎。因此,教學中要以素質教育為目標,嚴格按照大綱要求組織教學,引導學生牢固地掌握物理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把雙基教學放在中心位置。通過“知識載體”使學生的悟性得以開發,潛能得到挖掘。
3.加強設計訓練,激發獨立思考
實踐表明,指導學生進行設計性實驗訓練是調動學生動手和動腦積極性的一項有效措施,要力求使學生感到設計性實驗有探索價值和有設計的必要,并能引起興趣,能培養動手動腦能力。實驗設計應該注意聯系教學實踐,要從學生及實驗的具體情況出發,通過啟發引導,注意控制實驗難度,降低思維分散,逐步提高設計水平,進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目標。
總之,素質教育不僅要重視傳授的知識,更要重視學習方法,尤其要重視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只有這樣才是抓住了素質教育的核心,現代基礎教育才有蓬勃的生機,才能真正提高質量,培養出大批高素質富有競爭力的優秀后備人才。
(作者單位:江西余干縣余干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