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想】
1.語文教學中,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對名家名篇和有示范意義的佳作進行摹寫,可以說是作文的“臨帖”和“描紅”,可以加深對原作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的透徹理解,架起學生閱讀與寫作的橋梁,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這里的摹寫不是機械、呆板地照搬范文,它要求學生對模仿之文研究咀嚼,整體關注,感受文本的審美意蘊,欣賞文本的寫作技巧,在心靈的啟悟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語感能力、語言智慧和語文素養,即借他人的創意,必須說自己的話,表自己的意。
2.“托物言志”散文閱讀與寫作,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可以引導學生關注自身之外的動物、植物及身邊的其他事物,在體悟中書寫由此引發的人生感懷,從而更加熱愛生命,熱愛生活。
3.范文既要求文體鮮明,樣式規范,層次分明,結構精巧勻稱,語言鮮活生動,表現手法靈活,適合中學生模仿學習;又要見解獨到,思想深刻,情真意美,給學生以思想的啟迪和精神的熏陶。
4.教師下水。與學生同題作文,在師生的互動中,更有效的幫助學生,加快學生的進步。
【教學目標】
1.咀嚼領會作者借助所寫之“物”表達的美好情懷、高尚節操或深刻哲理
2.學習“托物言志”散文的表達技巧
3.培養學生欣賞、寫作“托物言志”散文的興趣
4.激發學生關心生活、熱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培養學生閱讀“托物言志”散文的能力,感悟散文美的藝術意境
2.激發學生摹寫的興趣
【教時安排】
兩課時。閱讀欣賞大約25分鐘左右,摹寫安排50分鐘左右,剩余時間學生當堂交流習作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閱讀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從小學到現在,相信同學們都積累了不少詩歌,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吧?下面我們一起來齊誦全詩。
浪漫主義詩人李白以清新精煉的語言奇特大膽的夸張再現了瀑布的雄奇壯美,帶給我們心靈的震撼和美的享受。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欣賞一篇寫瀑布的美文,再次走近瀑布,聆聽大自然訴說的情思。
二、品讀欣賞《孩子,我領你來看瀑布》
精華指要: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作者文思飛揚,以生花妙筆,為我們展現了他眼中瀑布的形象,在充滿激情的傾訴中讓我們感受瀑布的精神:弱小時,甘于寂寞,自強不息,勇往直前;居高時,眼光向下,心系民間,有膽量有氣魄;平淡時,無私奉獻,不懈追求。
行文上,結構清晰,層次分明。開頭引經據典,以李白膾炙人口的吟詠瀑布的名篇《望廬山瀑布》引入,激發閱讀興趣,引領讀者去感受作者眼中的瀑布。主體以“孩子,來,我領著你觀看瀑布,領略一下大自然給我們的博大精深的啟迪。”“孩子你看,瀑布來了!”“孩子你看,瀑布下來了。”“你看,你看,瀑布走了,但你的眼睛會失去風景嗎?”這些領起性的語句來層層遞進,連貫全文,文脈暢通,承轉自如。
手法上,通過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從多方面著力挖掘瀑布的象征意義,展現瀑布的精神。
語言上,選詞精妙自然,動詞、形容詞用得精確傳神。句式長短錯落有致,整散巧妙結合,靈活變化中有著朗朗上口的音韻美。擬人、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的成功運用,使文章抒情濃烈,文采斐然。
人稱上,第二人稱的選用,抒情親切自然,讓讀者感覺作者仿佛正對自己娓娓而談。
閱讀訓練設計:
為了給學生寫作的榜樣,閱讀欣賞就著眼于兩個方面:
1.文中描寫瀑布的形象,贊揚了瀑布怎樣的精神?
2.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作者是如何把自己的情思表達出來的?你認為文本在寫法上有什么值得你借鑒的(結構技巧、表現手法、修辭手法、遣詞造句、人稱的選用等)?
品讀欣賞教學設計兩個環節:
1.朗讀初品。指明一個朗讀能力好的同學有感情的朗讀全文,引導學生思考回答第一個問題。(閱讀思路點撥:認真閱讀全文,找準所托之物——分析外形特征,展示內在品質——抓住議論語句,揭示所言之志)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聆聽朗讀,用心感受,在這篇散文中,作者寫的瀑布有哪些特點?贊揚了瀑布怎樣的精神?你是從哪些語句中看出來的?
2.默讀再品。在感受了作品整體意蘊的基礎上,關注文章的表達技巧,品味表達的精妙之處。思考回答第二個問題。讓學生自由發言,各抒己見。
教師引導:通過剛才的閱讀欣賞,相信大家都被瀑布的精神深深感染了。這篇文章之所以能夠感染讀者,除了它所展現的情感美,還有它成功出色的表達。請再讀文章,看看作者是如何把自己的情思表達出來的?你認為文本在寫法上有什么值得你借鑒的(結構技巧、表現手法、修辭手法、遣詞造句、人稱的選用等)?
三、摹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指導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當堂完成寫作。要求任選一物,揭示其所蘊含的哲理或體現的精神情操。摹寫的過程中要巧借范文創意,學其手法,抒己情懷。
教師導引:本文引發了你怎樣的情思?喚起你怎樣的記憶?是大自然中得一棵樹一朵花一輪朝陽一條長河?還是教室中的一塊黑板一支粉筆抑或是身下沉默不語的椅子?你有感觸嗎?請拿起你的筆來寫寫。
思考點撥:
1.我要托什么樣的物去言志?
2.為什么要借此物來言志?
3.我“所托之物”與“所言之志”之間的結合點是什么?
4.怎樣才能把物的特點寫好?
5.怎樣才能使其自然暢達,合情合理?
6.寫作時,我要借鑒范文的哪一亮點?
四、學生當堂交流習作
學生互評,教師指導。盡量發現亮點,以鼓勵為主,讓學生感受自己的成功,激發學生寫作的熱情。
五、教師展示自己的下水作文
這個環節根據課堂時間可以靈活處理。可以全文展示,可有針對性的朗讀某一段,也可張貼于教室的作品展示區或放于網上與學生交流。通過師生共同的寫作體驗,解決學生實際寫作中的困難,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
六、課堂小結
一個人要給別人感受上的愉悅,首先著裝要整潔美觀;而一篇文章,要給讀者以美的感受,自然要有美麗的外衣。這節課我們感受了《孩子,我領你來看瀑布》的情感美和語言美。同學們摹寫的也很不錯。基本能夠抓住事物特點來表現。注意了自己的語言和結構。希望同學們能在以后的閱讀中巧于借鑒,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七、教學反思
閱讀和寫作作為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學生學習語文的兩條主線,有著相輔相成的關系。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又帶來了閱讀理解的深入。筆者試圖從積累語言、訓練思維,學習手法出發,在閱讀教學中挖掘寫作訓練的切入點。從課堂實踐看,學生學習模仿的興致還是蠻高的,效果也不錯。教師下水,親自體會寫作的甘苦,對于指導學生寫作遇到的具體問題很有幫助。相信這種做法堅持下去,對于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特別是幫助學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確立文章中心思想、文章線索以及掌握各種表現手法,會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單位:安徽工業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