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口語交際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講普通話,養成文明用語、禮貌用語的好習慣。說話要圍繞主題,觀點明確,言簡意賅,條理分明。要講修養,不能傷害他人的人格和心靈。要注意對象和場合。必要的時候,也可以有善意的“謊言”。不僅如此還要學會傾聽,理解說話人的意圖。只有這樣注重口語交際,才能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關鍵詞】口語交際 文明禮貌 對象場合 學會傾聽 社會和諧
學習語文,老師只教學生識字、釋詞、閱讀、寫作是遠遠不夠的。《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規定語文的教學內容包括閱讀、寫作、口語交際、語文常識四個部分。初中語文課本每一個單元的課文學完后,都安排了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可見,口語交際是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內容之一。
口語交際,就是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培養學生會說話,說好話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之間的交往更多的表現在口語上。口語表達不同于書面表達,書面表達可以修改后再與他人進行交流。口語表達稍有不慎,就會覆水難收。讓人產生誤解,發生分歧,引起矛盾沖突。俗話說:“禍從口出。”因此,只有注重口語交際,才能促進社會和諧。
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要從小抓起,從日常生活的點滴中抓起,從文明禮貌用語抓起。
現在的學生,無論是對父母講話,還是對老師講話、對長輩講話,都是你前他后的。不知道在什么時候用“您”這個字,那對他人的尊敬就無從說起了,在他們的心中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文明,什么是禮貌。
要使學生養成文明禮貌用語的習慣,校園內就要多處張貼文明禮貌用語宣傳牌。要讓“您好!您早!老師好!沒事!對不起!請原諒!謝謝!再見!……”等用語學生隨處都看得到。要讓這些用語深入到學生的骨髓當中。要求學生無論在什么場合都要使用文明用語,禮貌用語。使之成為一種制度。這樣就會減少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矛盾,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矛盾。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能夠得到和諧的發展。
要形成文明禮貌用語的風氣,老師理所當然就要垂先垂范,在語言和行動上都要成為學生的榜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萬萬不能像浙江溫嶺城西街道藍孔雀幼兒園教師顏某那樣虐待學生,體罰學生。在社會上造成惡劣的影響,激起家長的公憤,受到社會的譴責,損害人民教師的形象。教師要用愛守護教育的底線。沒有愛的教育,就好像地球上沒有陽光。
其實人們之間許多矛盾的產生都是由于沒有注重口語交際造成的。如果整個社會都使用“文明用語”“禮貌用語”,同志之間就會相互理解,相互包涵,相互寬容,相互尊重。如果是這樣,我們的社會還愁不和諧嗎?
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就要教會學生會說話,說好話。要講普通話,做到語音清晰,語句連貫,條理清楚,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并努力使對方理解。作為一名教師更重要的是要啟發和鼓勵學生多開口說話,把學生培養得活潑開朗,養成性格外向、積極樂觀的良好習慣。現在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思維不活躍,坐在座位上沉默不語,不愿意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在家庭里,在社會上不善于敞開自己的心扉,與家長及他人交流、溝通。這些都是不利于社會和諧發展的潛在因素。針對這些現象,教師不能孰視無睹,袖手旁觀。要千方百計的引導他們認識口語交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學生明確學會口語交際就是學會生存。
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就要要求學生從小樹立崇高的理想。發表意見要觀點鮮明,慷慨激昂,干脆果斷。圍繞話題,言簡意賅,一點也不拖泥帶水。如我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周恩來總理讀書時,老師問同學們:你們的理想是什么?他馬上舉起手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短短九個字,斬釘截鐵,老師和同學們都拍手稱快。好口才呀!好口才!
不僅如此,我們敬愛的周總理講話時還能抓住對方的要害,針鋒相對,一針見血。內容具體,語言生動。他在會見前美國總統尼克松時,他方有一人問周總理:你們中國人走路怎么彎著腰走。周總理義正言辭的回答:我們中國人是在走上坡路,你們是在走下坡路!總理的回答顯示了中國人的智慧,增長了中國人的志氣,樹立了中國的國威。
怒斥敵人,講話要如匕首,似屠刀,字字句句直捅敵人的心臟。要落落大方,從氣勢上壓倒敵人。如爭取民主的戰士,青年運動的領導人聞一多先生,起先,小聲說,只是昆明的青年聽得到;后來,聲音越來越大,他向全國人民呼喊,叫人民起來,反對獨裁,爭取民主!他還說:“此身別無長處,既然有一顆心,有一張嘴,講話就要講個痛快!”在李公樸同志被害之后,他大無畏地在群眾大會上,大罵特務,慷慨淋漓,并指著這群敗類說:你們站出來!你們站出來!他說的真痛快,動人心,鼓壯志,氣沖斗牛,聲震天地!他還說:“我們要準備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視死如歸的聞一多先生真不愧是口的巨人!
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就要培養學生講話的藝術性,要求學生口語交際要注意對象和場合。小時候,聽人講述朱元璋的故事:朱元璋幼年時與幾個伙伴在農家菜地里摘了些豌豆,用一個瓦罐煮熟了以后用筷子搶吃豆子而打破了罐子,弄得滿身臟兮兮的。菜農罵他們不得好死。后來,朱元璋當上了明朝的皇帝。其中有一個伙伴很有口才,想借朱元璋往上爬,弄個一官半職。有一天,他到了衙門,跪拜皇上道:稟告皇上,您我當年都是作戰的英雄,我們相互配合,一起打破了“罐東城”,一槍一個殺死了“豆將軍”,屢建戰功,佩戴了勛章。老百姓敲鑼打鼓。為我們歡慶勝利。朱元璋眉頭一皺,心領神會,令下屬盛情款待當年的勇士,并封以高官。另有一位伙伴很是羨慕,來到朝廷,在大庭廣眾之下,不置褒貶,原原本本將兒時發生的場景和盤托出。朱元璋覺得很沒面子,大發雷霆:哪有此事,純屬虛構,推出門外斬首。同是一件事,不同的交際能力,導致了決然不同的結果。
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要要求學生講究修養,尊重對方。對于別人生理上的缺陷做到避而不談,或者繞個圈子,用同義詞來代替。從前,由于醫學水平低下,有人由于患麻疹留下了后遺癥,臉上出現了凹凸不平的現象,俗稱麻子。這種人,最忌諱別人對他說“麻”。有一天,一個好事者特意編了一段話,挑逗麻子說:“今天一麻亮,我到你家借了一個麻袋。裝些芝麻。到街上換了點麻油,順便也買點麻糖,回來后就與你打麻將。”麻子聽后,惱羞成怒,操起家伙與之打得不可收拾。如果真有這事,換一種說法:“今天天蒙蒙亮,我到你家借了個叉口袋子,裝些菜籽,到街上換點香油,順便也買點冰糖,回來后就與你打牌。”矛盾不就避免了嗎?
要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必須教會學生尊重他人的人格,說話不能傷害他人的自尊心。下面讓我為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吧。事情發生在武漢某小區。有一天深夜,有甲、乙兩個青年男子要進住宅,可是門衛已經將大門緊鎖了,無論這二位青年男子怎么喊叫,門衛都無動于衷。這時甲就一腳踹開了門衛室的門,于是雙方發生了爭執。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門衛也將大門打開了。雖然雙方都不是很愉快,但二位青年男子總算達到了目的,當他們準備離開的時候,乙對甲說:“你與這素質不高的人唇槍舌戰值得嗎?”本來打算關門睡覺的門衛老頭,聽了這話后氣不打一處來。于是操起了一把菜刀,輕手輕腳的追上了乙。趁其不備,用刀猛地向乙的頭部砍去,乙當場倒下,血流滿地,還沒有來得及送往醫院搶救,心臟就停止了跳動。
要知道:乙可是五代單傳的一根獨苗苗,正處于人生風華正茂的時期,大學剛畢業,還有一個月便要出國留學的他悄然地離開了人世。他走了,一走了之。可是讓活著的人,特別是他的父母。親戚、朋友等怎么過呀!那社會的和諧又從何處談起呢?設想:當時乙要是對甲這樣說:“你是個年輕人,說話不能傷害他人的心靈,快給老人家說聲對不起。”結局將會是人喜事歡。真可謂是:“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言一字六月寒。”
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便要要求學生尊重事實,實事求是,敢于說真話,說實話。說話時要面帶笑容,態度和藹可親,該說什么,不該說什么,都要靜下心來,心平氣和的先醞釀一下,做到“緊開口,慢開言。”不論在什么場合都要想話說話,不能搶話說話。所說的話都要從實際出發,從大局出發,從團結出發。不能當面一套,背后一套。對他人許下的諾言要有誠信。不能當人說人話,當鬼說鬼話。“敏于事而慎于言”、“言行一致”。不能辦到的事,就要說明,不能欺騙他人,口是心非,陽奉陰違,挑撥離間,破壞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能當面不說,背后濫說,開會不說,會后濫說。對自己說的話什么時候都要負責任。“君子言行相顧,若言過其行,謂有言而行不副,君子所恥也。”《論語·憲問》。這既是口語交際的準則之一,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則。
當然,什么事情都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萬事萬物都不可能按照一個固定的模式去生搬硬套。要針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對待,具體解決。我們雖然反對說假話,但必要的時候還得要說點“假話”。不過,這樣的假話要始終遵循一個不可改變的原則,那就是要有一個良好的出發點,我們稱這樣的“假話”為“善意的謊言”。這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也是不必可缺的,它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因素之一。
1870~1871年,法國同普魯士王國之間爆發了一場戰爭,歷史上稱為普法戰爭。法國戰敗,被迫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柏林是當時普魯士的首都,傳來命令。阿爾薩斯和洛林只許教德語了。這時,有一位身患重病的法國老頭對此憤慨不已,本來醫生都已經對他下了死亡判決書,但是別人都知道他是一名愛國主義戰士,對他說:只要您不死,阿爾薩斯馬上就要解放了!洛林馬上就要解放了!學校馬上就可以上法語課了!就是這一個善意的謊言給了這位老人精神上的巨大力量,他與病魔頑強抗爭,使其壽命延長了一年之久。這就是善意的謊言所起到的作用。
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不能只是學會說,還要教會學生耐心專注的傾聽,了解對方的意思,領會其說話意圖。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聽話聽音,鑼鼓聽聲”。
2012年10月19日,外交部發言人洪磊主持例行記者會。洪磊認為,中日釣魚島爭議升溫,完全是因為日本采取單方面的“購島”行為導致的,責任完全在日方。中國政府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和意志堅定不移。我們希望日方能夠證實現實,糾正錯誤,回到對話談判解決釣魚島爭議的軌道上來。從他的發言中我們不難理解其講話的宗旨:我們承認釣魚島爭議,但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不會動搖;中日釣魚島爭議升溫,是因為日本采取單方面的“購島”行為導致的;希望日方能正視歷史和現實,認真反省,及時糾正錯誤,不能執迷不悟,一錯再錯。但絲毫沒有使用武力解決爭端的意思。
口語交際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太廣泛了,我們不但要善于口語交際,關鍵是要在學會怎樣去交際上下功夫。凡事要換位思考,推心置腹,以心換心。要開動腦筋,認真思考,隨機應變的發表自己的觀點,沉著冷靜的領會他人說話的意圖。無論是說,還是聽,都要始終圍繞一個不變的宗旨:是否利于團結,是否利于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作者單位:湖北省漢川市里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