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股市的“崩盤式”暴跌,引起了全球的廣泛關注——日經股指于5月24日下跌了1188點,這也是自2011年三月(海嘯引發東電核事故事件所引起)以來單日下跌點數最多的一天。
日經股指的暴跌引起了“全球性的反應”,不但引發了包括韓國和中國(包括上證和恒生)等東亞國家在內的熊市,美國和歐洲的資本市場也均因此有較大幅度的下跌——也就是說,全球資本市場的投資人,幾乎沒人會不受影響。
本次日經股指大跌所反映出的是:“世界經濟的好壞已經完全取決于資本意志”。
經濟學家對此的評價中,以來自歐洲,但供職于日本“大和資本市場”的經濟學家托比亞斯·布拉特納的講話最為直接——他說,“現在,所謂的全球經濟增長,其實純粹是由資本市場上的流動性所推動的賬面增長,與經濟基本面的實際情況幾乎毫無關系。”
他還指出一個大家不愿意面對的事實:“早在21世紀之初,世界商品交易額與商品總價值之比就已經達到百倍,而且還在不斷擴大——因此,紙面上的財富越來越多,世界經濟的風險也就越大——大家都在通過各種理財和投資機構,做著買入和賣出的危險投機游戲?!?/p>
但世界已經成為資本主導的世界,認清這一事實對仍然生活在其中的我們意義重大。我們不能像布拉特納先生那樣完全摒棄投資理財行為,因為,如果我們還像共和國過去的三代人那樣,有了閑錢全部存銀行,顯然已經跟不上時代,而且在這個銀行利率的保值功能逐漸下降的大時代背景下,投資理財已經成為人們追求資產價值安全的必然選擇。
從本次日經指數暴跌事件和布拉特納先生的論述中,我們能夠得出一個推論,即:在這個因資本流動,而使得現代財富的主要載體——紙面財富不停動蕩的世界里,投資理財最重要的也許不是賺錢,而是有充分的風險控制能力和應急預案保證。
越是動蕩,生存就越艱難也越重要,誰能堅持到最后一刻,誰才是真正的贏家——道理很簡單,只有站著的人,才有資格分利益,而倒下去的,將被世界所拋棄和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