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喜歡翡翠,是中華文化的傳承體現。翡翠顏色華麗多樣、硬度高、光澤漂亮,而深得大家的喜愛。翡翠成品的種類也很豐富,分為擺件、掛件、戒指、手鐲、胸針、耳飾、項鏈、手串類。隨著近年經濟文化的繁榮,人們從裝飾、升值、收藏的角度,需要了解購買翡翠的基本常識。
翡翠屬硅酸鹽。硬度大,肉眼看表面反射光澤為鏡面光澤,比一般玉石耐磨,不容易磨損。比重大,掂比重時有“墜手”的感覺。大多數翡翠肉眼可見片狀閃光,業內人士一般形象稱為“蒼蠅翅”,也叫“翠性”,這是區別其他類似玉石的重要特征。市面上銷售的翡翠幾乎都來自緬甸,俗稱緬甸玉。
選購收藏級別的翡翠主要是從顏色、質地、雕刻工藝、大小、款式等方面因素綜合起來考慮。
顏色:
翡翠的顏色分為五大色系:綠色、紫色、黃色至紅色、白色(無色),因每個顏色的由深至淺,或同時有兩個色、三個色、四個色或更多,是玉石當中顏色最豐富的品種。
翡翠的顏色按照人們喜歡的程度,一般綠色價值高于其他四個色彩,而且以濃的鮮綠色更為珍貴。如果鮮艷、濃綠色、質地再為玻璃種的,那就是難得的收藏品。要是一般掛件大小,也在千萬元以上,鐲子和項鏈更是難得的稀世珍品,市場價過億。
飾品上同時有綠有紫兩個顏色叫“春帶彩”,如果綠和紫的顏色都很濃艷,其價值將遠遠超過同樣質地大小的滿綠飾品。
飾品上同時有綠色、黃色(或紅色)、紫色三個顏色的叫“福祿壽”,三色的分布多少、濃艷程度、雕刻師設計的巧妙程度,都是決定價值的關鍵因素。
飾品上有綠色、黃色(紅色)、紫色、白色四個顏色的叫“福祿壽喜”,這種飾品更是難遇,也是根據整體效果而定價值。
紫色系里以濃紫,且偏粉色,是紫色中最漂亮的。
黃色至紅色系里以大紅色為佳品。
黑色系主要指墨翠,在反射光下呈漆黑,透射光下呈墨綠色(綠色),如果質地細,水頭好,透射光下將更為漂亮。
不管翡翠是什么色系,業內人士公認的評判標準均是濃、陽、正、均。濃:指色的飽和度要夠濃,而不是一點或淡淡的。陽:指肉眼見顏色的純正程度,綠就是鮮綠,紅就是大紅色。正:指整體色要正,不要偏灰、偏藍、偏褐。均:指同一塊飾品上顏色的均勻程度,而不是有小部分或深淺,變化很大。
質地:
翡翠的質地按透明度高低順序主要分為八個:
玻璃種:俗稱老坑玻璃種,透明度最高,水頭足,一般顏色鮮艷,純正均勻,厚度在8毫米,可以清晰看見背部的字樣,屬最好的質地,是高檔翡翠的級別。
次玻璃種:透明度低于玻璃種,高于冰種,含有少量包體或棉,質地細,仍然很晶瑩。
冰種:是翡翠中常見的,因透明度像冬天結冰時冰塊的樣式,而定名為冰種。其顏色豐富,包體多于次玻璃種,不能很好透光。
次冰種:比冰種差些,含棉多。
芙蓉種:比冰種透明度差,有淡淡的綠色色彩,肉眼可見模糊的顆粒界限,介與冰種和豆種之間。
豆種:是古人形象的比喻,像煮熟了的豆子剝掉皮,看到一個個粒狀結構,分細豆、豆種、粗豆種三類,一般顏色淡、質地粗、透明度差,價值低于以上四個品種。
干青種:質地粗,含鉻較高,綠色鮮艷,由鈉鉻輝石組成,常伴有其他礦物等,因顏色鮮艷,被人們所喜愛。
油青種:質地一般以冰種為多,顏色多像北方冬天蔥葉的顏色,表面油亮。
雕刻工藝及大小:
因是自然界產出的,玉不雕不成器,好的雕刻師巧奪天工,為翠件增添更多魅力,并力求最大化保證成品的塊度和根據顏色所占的部位來增加觀賞性。同一類品種,塊度越大,價值越高,大30%都會成幾何立方的關系遞增價值。加上雕刻師的精心設計的程度是增加翡翠價值的工藝因素。
款式:
每個人喜愛不一樣,如擺件、戒指、鐲子等,這因個人喜好而定。手鐲或戒面,因對材質要求無裂、無坑較嚴,所以同樣大小價值較高于其他類成品。
廣大收藏愛好者可根據以上四點和自己對飾品種類的喜愛來選擇,并要根據鑒定證書,來區分是 天然翡翠、還是經過化學處理的翡翠;或到當地的珠寶鑒定部門去鑒定,以免買來贗品或類似翡翠的其他玉石。(責編:蔚蔚)
小提示:
A貨:天然翡翠材料雕刻好的成品;
B貨:天然翡翠材料是經化學方法除雜、再充填的翡翠成品;
C貨:天然翡翠材料經化學方法除雜、充填、染色的翡翠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