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終過,2013年如期而至。過去的一年,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發生了很多故事,成功抑或失敗都寫滿了奮斗和堅韌。年末,正好來說說這一年的那些事。
應用層創業者,“變”。
前不久,iOS的應用程序已經超過70萬個,Android之上也已經非常接近。繁榮的背后更多是創業者的迷茫和求變。“如何在應用市場脫穎而出,真的要刷榜嗎?”“做什么能更好地得到投資人青睞?”“VC不投錢了,怎么賺錢發展?”在這三個問題下:積分墻曾紅極一時,應用市場著實賺到了錢,刷榜公司也成了香餑餑;另一面,創業者花更多時間去尋找核心用戶價值、做人群和需求的細分差異化建筑以及巨頭的壁壘、一部分團隊轉型做游戲。除了游戲和少數大流量賣廣告的公司外,廣大的應用創業者仍需堅韌地發展,在“變”與“不變”中艱難抉擇。YY上市且獲市場熱捧,這給創業者以更多動力。
基礎設施層,“快”。
運營商和手機廠商在這一年以極快的速度發展智能機用戶,應該接近3億了(只算iOS和Android),這對行業是一件大好事。智能機的處理速度已經趕超PC,雙核、四核、32核GPU把我們從“移動通信”帶入了“移動計算”。這一年運營商在應用層業務領域繼續被弱化,中移動互聯網公司的成立可能會帶來變化,據說會從應用的平臺商轉變成“總代理商”。其實業界更希望他們能在新的一年把LTE(Long 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真的做好。
消費者,“玩”。
2012年的移動互聯網對大部分老百姓來說還是一個“好玩”的地方:微信聊天火爆、微博圍觀、唱吧KTV、游戲、交友、音樂、美圖等等。移動互聯網映射出了社會中人的“孤獨感”,他們需要尋覓同伴、知音、需要殺時間、需要被發現……“屌絲”、“高富帥”、“白富美”各取所需。“好用”的部分還沒進入大眾——中國的Dropbox、Evernote等都還在小千萬量級。
外資創投,“緊”;本土創投,“火”。
這一年受海外資本市場對中概股的冷落,外資創投的投資節奏明顯收緊,投資要求提高,投資估值下調,投資者的時間也更多放在已投投資組合的管理優化上。在B輪、C輪的募資中,企業做Down Round在過去幾年是不可想象的,在這一年卻成為了較普遍現象。相比之下,這一年本土創投在早期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早期的投入增加很多。前幾年較好的回報和這一兩年成長階段的競爭激烈、回報降低,使得不少本土人民幣創投開始在早期布局。
天使投資,“韌”。
這一年的天使笑容不常在,但開拓創新依舊。這個日漸變大而難以界定的群體在默默制定中國天使的面容:精明、較高成功率(對比美國)、重人情、常“修禪”。二級市場、PE市場的起落與他們無干,他們就像活在真空中一般安靜地做著培植施肥的手藝活。不過在這一年,最牛天使投資雷軍露出了笑容,YY的成功上市和小米的風生水起給了天使投資人最好的注解——創業加投資人。
大佬們,“老姜很辣”。
最后當然得說說大佬們在這一年的手筆,個個都是運籌帷幄厚積薄發。騰訊的微信自不用說,他們正通過投資并購等方式建立強大帝國網絡;阿里巴巴的天貓、支付寶、聚劃算在這一年高歌猛進;百度開啟大力投入移動互聯網,百度地圖、應用中心應該只是一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