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內地娛樂新聞從文化新聞中分野不過十余年,卻在十余年的時間里呈井噴發展之勢,成為媒體競爭的重要手段之一。伴隨著娛樂新聞的發展,批判其庸俗、低俗、假新聞泛濫及惡意炒作的聲音從未停止。娛樂新聞如此的“病態”也引來很多學者對它的質疑,質疑它違背新聞基本規律和新聞經典定義,已經不成其為新聞。本文主要歸類描述娛樂新聞的病態現狀,并對娛樂新聞病態的原因進行分析。
關鍵詞:娛樂新聞;病態;假新聞;炒作
中圖分類號:G219.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3)01-0057-02
隨著消費時代的到來,受眾日益增強的娛樂消遣心理,媒體為迎合受眾對自身娛樂功能的強調以及報紙擴版等諸多因素促成了娛樂新聞在短期內的勃興。在新聞界,沒有哪一類新聞像娛樂新聞一樣,呈井噴發展之勢;沒有哪一類新聞像娛樂新聞一樣,社會認同度普遍極低,用“病態”一詞來形容其現狀也不為過。甚至有學者質疑娛樂新聞已不屬于新聞。
一、娛樂新聞是不是新聞
時至今日,娛樂新聞的危機日益凸顯,看似繁榮的娛樂新聞中充斥了太多的信息垃圾,假新聞和低俗炒作一次又一次突破新聞的底線,“娛記”也成為一個不甚光榮的職業名詞,甚至有學者提出娛樂新聞根本就不屬于新聞。學者劉宏曾撰文質疑娛樂新聞,他認為“今天的娛樂新聞已經很難用新聞定義來衡量了,……假如用經典的新聞定義來看,娛樂新聞不只是要素不全,它甚至更像是制作出來的新聞,是打引號的新聞”,它可以納入“無變動新聞”,還可以說它是“無意義新聞”,總之,劉宏認為,娛樂新聞是一種“娛樂信息”[1]。
雖然這樣的質疑屬于小眾,作者的目的也不是為了根本否定娛樂新聞是新聞,而更多的是在表達對于娛樂新聞現狀的不滿。娛樂新聞,既然冠之以“新聞”,本應是符合經典新聞定義,符合新聞基本規律的,但它卻與之背道而馳。
對于娛樂新聞的理解,除了借用新聞的經典定義外,在新聞實踐中更為通用的,是將娛樂新聞定義為“包括電影界、電視界、演藝界,包括流行音樂界等領域發生的新聞以及演藝明星的新聞”,即“關于娛樂界的新聞”[2]。也許正是因為實踐中將娛樂新聞理解為“關于娛樂圈的新聞”,而娛樂圈無關乎國計民生,無關乎高雅文化,專為大眾消遣,于是一切都可以不那么嚴肅了。
二、病態娛樂新聞現狀
本文作者查看了第11屆~21屆中國新聞獎所有獲獎作品約2000件,其中娛樂新聞僅5件(占0.25%),且其中3件還有很濃的文化新聞的味道,另2件恰恰是因為反思或批評娛樂新聞而獲獎。這樣的結果是否能說明娛樂新聞表面繁榮背后的危機呢。
(一)娛樂假新聞泛濫——新聞生命耗損殆盡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沒有了真實,新聞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近年來,失實新聞、虛假新聞頻出,各類新聞都無可幸免。盡管如此,娛樂假新聞與其他假新聞有明顯不同。首先,娛樂假新聞出現頻率明顯高于其他類假新聞,可以說已成“常態”;其次,娛樂假新聞多為故意造價,造假甚至成為記者的工作方式之一;再次,公眾對娛樂假新聞的容忍度明顯高于其他類假新聞。頻繁出現的娛樂假新聞使得公眾喪失了對娛樂新聞的信任,但因為公眾選擇娛樂新聞也只是為了娛樂,不直接關乎切身利益,所以雖然不接受,但也僅僅選擇不信,不會過多追究。因為娛樂新聞造假的普遍性,難怪學者劉宏要質疑娛樂新聞是不是新聞了。
2012年8月1日《新聞晚報》刊登的一則新聞《趙本山女兒闖娛樂圈應征日本女子組合》,即是典型的假新聞:
近日,日本當紅女子組合AKB48的中國姐妹團SNH48啟動招募,有知情人昨日向記者透露,趙本山女兒妞妞也已經報名SNH48,為此,本山大叔還委托上海熟人牽線搭橋希望促成女兒入團。……
對于本山女兒參加報名的消息,SNH48經紀公司昨日并未正面回應,只是表示 “現在只是報名階段,能否正式加入SNH48還得通過接下來各環節考核才能最終確定。”而不少網友對于趙本山女兒加入SNH48的消息也議論紛紛……
沒有確切的消息來源,沒有當事人的采訪,新聞要素模糊,這便是炮制娛樂假新聞的慣常手法。記者不知道應該找當事人趙本山核實嗎?當然不是。先爆料一篇,當事人回應再發一篇,比一開始即核實爆料為假發不出一篇新聞來說,好處多得多,還借名人炒作了一把。娛樂新聞就在這樣的爆料、求證、證實中,在娛記的閉門造車、胡亂猜測、主觀臆斷中,消磨了受眾的信任。
二)隱私八卦占主導——不吃“雞蛋”,只盯“雞毛”[3]
有這樣一則典故:一個美國女士讀了學者錢鐘書的書,十分敬佩,要登門拜訪。錢鐘書在電話中說:“假如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要認識那下蛋的母雞呢?”現在的娛樂新聞恰恰相反,只關注“母雞”及“雞毛”,不關注“雞蛋”。事無巨細,甚至咳嗽一聲,只要與明星或名人相關,都可以成為娛樂新聞報道的內容。而他們的正常工作反而退居其次。大河報曾在一篇對房祖名的專訪里提到,房祖名在接受完大河報的采訪后發出驚嘆,“你知道嗎?你是第一個訪問我時從頭到尾都沒有提我老爸名字的記者!也是第一個問我從寫完《人工墻》之后到外面走了這一圈究竟感受如何的記者哎![4]”
以2012年8月13日新浪網娛樂頻道要聞版為例:
《銅雀臺》9月28日公映 周潤發演個性曹操
[周潤發遭情色權謀圍剿 自曝實則妻管嚴 蘇有朋演唱主題曲]
微博-許雅鈞生日吻幼女 小S放話:干嘛都行
聯播-[馮喆郭德綱微博說相聲搞笑 杭州外賣哥酷似謝霆鋒(圖)]
微博-[章子怡戴警帽帥氣 趙子琪全家溫馨泳照 宋承憲親子裝] ……
43歲安妮斯頓獲小男友求婚 崔永元炮轟長影廠
《聽風者》是個什么片? 段奕宏首場情欲戲沒接吻
《木府風云》登央一黃金檔 導演掛恐怖道具被起訴
好聲音響起超女時代完結 濮存昕低調慈善年捐百萬
圖集:伊娃門德斯性感撫胸 19歲塞勒斯俏麗動人
蕭亞軒曬與侄兒溫馨合影(圖)
我們只看到了一地無關痛癢的“雞毛”,我們知道某個明星的家人,知道他穿什么衣服,卻不知道他最近的工作;我們知道某事件的細枝末節,卻不知過程。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娛樂新聞再次顛覆這一經典定義。
(三)惡俗炒作成常態——兩方得利受眾被愚
炒作,《現代漢語詞典》最新第五版的定義為:為擴大人或事物的影響而通過媒體做反復的宣傳。炒作本是中性詞,是宣傳的第二種解釋。新聞炒作即是在新聞發生和傳播過程中,新聞傳播者或新聞提供者有意識介入其中,預設或引導、強化部分新聞要素,以達到吸引受眾注意的新聞運作手段[5]。
“炒作”在公眾心目中成為貶義詞,很大程度上源于對娛樂新聞炒作的認識。惡俗的娛樂新聞炒作偏離了中性軌道,其原罪主要有三點:
1.炒作是滋生娛樂假新聞的溫床。這是對新聞最大的傷害。娛樂假新聞泛濫,主要原因在于兩個“故意”:首先是新聞傳播者容假或造假的主觀故意,其次便是信息提供者為求商業利益,捏造假新聞炒作的故意。新的娛樂作品、娛樂活動面世前,是娛樂假新聞炒作的高峰,頻頻曝出作品相關人員的隱私、緋聞甚至官司,是炒作的慣常手法。
2.炒作內容低級。娛樂新聞炒作的內容,不外乎幾類:婚戀嫁娶、生子、官司或個人恩怨、緋聞、性、艷照等。頻頻曝出的“艷照門”事件,多數為娛樂人物為博眼球的自我炒作,根本不是“被曝光”。
3.炒作頻率過高。在一波接一波的炒作中,信息提供者獲得最大利益,媒體得到小利益,受眾始終是被愚弄的對象。
(四)媒體失德——“記者”還是“狗仔”
前幾年,還有港臺藝人表達對內地娛樂記者的好感,例如吳宗憲曾表示希望內地娛樂記者堅持專業作風,不要像臺灣的“狗仔隊”;張柏芝也曾多次表示,內地傳媒與香港狗仔隊的最大區別在于,內地媒體關心的是藝人的新作品,而狗仔隊關心的是藝人的私生活。恐怕如今的他們,也開始在不斷地被爆隱私、被炒作、被八卦中改變了對內地娛樂記者的看法,把他們等同于港臺的“狗仔隊”了。
新聞要發揮輿論引導的作用,娛樂新聞也不例外。光鮮的娛樂圈充斥著太多名利和欲望,且受眾關注,更需要善加引導。結果,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下,媒體和記者自身反而陷入追名逐利的泥沼,不僅沒有嚴格把關,縱容了娛樂假新聞和炒作,還違背職業道德,主動造假主動炒作,使得娛樂新聞發展成今天的“病態”。在新聞傳播鏈條中,處于主位的傳播者如果不能保持健康的心態,新聞傳播便不會健康。
三、娛樂新聞病態之原因分析
娛樂新聞發展之初,有人就已經意識到了在它的快速發展中所隱藏的危機。早在2001年第7期的《新聞記者》就刊文《娛樂新聞要打“假”驅“俗”》(解放日報,顧咪咪),談娛樂新聞存在的問題。娛樂新聞“病態”的原因,歸根結底一句話:小成本,大獲利。
1.對于媒體來說,提高發行量/視聽率,獲得經濟效益。而這個過程中,媒體需要付出的成本很小。第一,媒體公信力下降,卻對經濟效益影響不大。公信力是一個難以度量的指標,受眾面對普遍公信力不高的媒體,且并不把娛樂新聞當作嚴肅的新聞,所以較少用公信力指標來選擇媒體;第二,政治成本低。幾乎沒有媒體和娛記因為娛樂假新聞或炒作而受到處罰;第三,經濟成本低。炮制假新聞和炒作不需要什么成本,而吸引眼球會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第四,法律成本低。我國沒有新聞法,只有適用其他的法律條款,以及相關部門的規章制度。但往往是有法可依卻執法不嚴。另外,因為身在娛樂圈,當事人即使受到傷害,大都選擇不追究。
2.對于信息提供者來說,能吸引眼球,獲得商業利益。名氣是娛樂圈生存的根本,很多人等不及“媳婦熬成婆”的那一天,為了快速成名,早已不顧形象,只要能博眼球,就能獲得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要改善娛樂新聞病態現狀,還是要從制約新聞傳播者入手,不管是法律法規,還是管理制度,要能做到令行禁止,同時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對違反法律、制度和職業道德的行為嚴懲。相信媒體和娛記嚴格把關,重視正確的娛樂引導,娛樂圈的風氣也能相應改善,娛樂新聞才不愧為新聞大家庭中的一員。
參考文獻:
[1]劉宏.娛樂新聞是不是新聞?[OL].中華傳媒網,http://academic. mediachina.net/article.php?id=3866.
[2]廖天一.淺議娛樂新聞和新聞的娛樂化[J].理論與當代,2007(8).
[3]范玲娜.不吃“雞蛋”,只盯“雞毛”—娛樂新聞低俗化所呈現出的娛記心態[J].記者搖籃,2006(5).
[4]楊煜普.有一說一房祖名[N].大河報,2004-09-24.
[5]王蔚.真亦假時假亦真 無為有處有還無—論娛樂新聞炒作現象[J].新聞知識,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