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線上銷售的比例僅在5.7%,根本不可能迅速成為主流渠道,更談不上對行業顛覆性的變革。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似乎一夜春風,很多行業都在想與互聯網拉上關系。家電產業也不例外,一時間智能電視、云空調紛紛上市,似乎成了家電產品最大的賣點。除了產品方面的緊跟潮流,網上購物帶來的渠道變革,更是行業關注的焦點。特別是2012年8·18京東商城挑起的與蘇寧易購的價格大戰,標志著電商普及開始步入快車道。
不可否認,電商時代的到來是一種潮流,包括傳統家電零售企業蘇寧、國美相繼加碼電商業務,說明電商渠道成為家電業變革的一個方向。但是,需要提醒的是在互聯網下的電商崛起,還集中在快速消費品上,對于家電行業來說還處于導入期,包括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企業的營銷邏輯,都還處于培養階段。
其實,電商業態和傳統業態如果僅僅從結果上看,并沒有什么本質上的區別,唯一不同的就是他們在服務消費者方面的表現形式上不同罷了。不過表現形式上的不同,并不能夠掩蓋他們在追求結果上的一致性,就是為了屈從或者被動的適應消費者的價值需要而存在。張近東在總結蘇寧進入電商領域后的經驗教訓時指出,“單一的線上或單一的線下都不能滿足未來消費者的購物需求,因此我們提出通過科技手段打通前后臺、線上線下,打造‘沃爾瑪+亞馬遜’、線上線下融合的新商業模式?!笨梢?,就是互聯網時代,我們也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消費者的需求廣泛性必須得到重視,網購也僅僅是未來購物形式的一種,絕不是全部。
目前,絕大多數企業在電商平臺實施低價策略,是由于電商平臺性質所決定的,這恰恰體現出企業的經營邏輯的存在。電商平臺之所以目前價格便宜,一方面是由于電商少了傳統渠道的諸多加價環節,另一方面電商更適宜快速消費和普及型低價消費。因此,制造企業以低價產品進入電商渠道,正是面對現實的正確經營邏輯。至少在目前的消費群體結構中,在網上購買高價值產品的比例還很低。將來隨著社會誠信體系的完善,消費群體結構全部轉化為80后,高價格產品在網上消費的比例或許才會大幅提升。屆時,企業的經營邏輯也會跟隨變化,這才符合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我們不能把多少年以后的結果,當成當前現實來要求。
電商本質上是一個虛擬空間,互聯網的出現只能拉近企業與用戶之間的距離,但絕不可能消滅這種距離。電商最大的貢獻在于提供了一個快捷、便利,不出門戶就可以消費的一個平臺而已。消滅消費者與企業之間距離的說法并不成立,消費者不可能通過網購就進入企業內部,好像把企業各個方面都了如指掌,對企業形成所謂的系統性沖擊。真正拉近距離的還是線下的“體驗式消費”。
電商購物恰恰缺少的就是對實物的體驗。彩電的網上購物,消費者就無法看到屏幕的色彩,無法實際操控各種功能的轉換;空調的網上購物,消費者無法體驗出風的力度,出風口冷暖的感知與聲音的大小。只有到實體店才能享受到實物的功能體驗。況且,家電產品對于國內消費者來說,還是日常生活支出較大的消費項。在體驗不到實物功能的情況下,消費者很難下購買的決心。
可以說,像家電這樣的大件耐用消費品,線下傳統消費模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奧維咨詢(AVC)監測數據顯示,截止2012年底,彩電網購的比例6.1%,冰箱網購的比例4.4%,空調網購的比例4.6%,洗衣機網購的比例7.8%。家電線上銷售的比例僅在5.7%,根本不可能迅速成為主流渠道,更談不上對行業顛覆性的變革。對于家用電器來說,目前電商網購還處于起步階段,還只能作為今后發展的方向來研究。
互聯網經濟時代的到來,對家電行業的產購銷將產生巨大影響,但這種轉型需要很長的時間積累。目前就把行業出現的“存貨上升、費用上升、銷售下降”歸結于企業沒有利用好電商這一平臺,沒有生成互聯網時代的經營邏輯是相當牽強與不恰當的。特別是2012年這一輪家電行業面臨的困境,是與國內外整體經濟低迷分不開的,是企業面臨的系統性風險,與企業戰略并無太多關系。
目前的家電主流企業,在電商迅速崛起之際,都在探索在這一領域的發展路徑,就是在尋找適合自己的營銷邏輯。特別是網上購物發展十分迅速,但目前還是集中于快速消費品上。類似家電這樣價值大的耐用消費品,網購的培養需要一定的時間周期。當它的比例還在10%以內時,遠不足以促成行業營銷模式的轉型,企業更不會因為規模大而陷入“尾大不掉”。在家電產品技術相對固化,沒有出現顛覆性技術革命前提下,規模制勝仍然是行業成功的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