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教學一直以來是語文教學的一個瓶頸。對于一部分小學生而言,因為他們生活閱歷淺,知識儲備少,理解能力低,在朗讀感悟的過程中有一定的困難。在長期的語文教學中,我也在不斷地思考、嘗試、積累,提煉出了一些不成熟的做法,下面作以簡單介紹。
一、重在讀,讀出興趣
在這里,我首先要說明詩歌教學的一個誤區(qū)。許多老師的詩歌教學以感悟為首要任務,所以在課堂上他們抽絲剝繭般的分析詩句,如獲至寶似的揣摩情感。這樣的課堂老師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并樂此不疲;學生則是昏昏沉沉,呆若木雞。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那么如何指導學生朗讀?筆者認為,可以通過走三步來實現(xiàn)。第一步,獨闖江湖(學生自讀)。即通過讓學生充分自讀,老師掌握學情,即可對癥下藥;第二步,江湖救急(老師指導)。可以范讀,讓學生明白詩歌在朗讀講究抑揚頓挫,讓學生懂得正確斷句及如何確定重音。第三步,笑傲江湖(學生再讀)。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朗讀比賽,讓學生鞏固朗讀效果,老師適時再予以指導。
如在教學《天路》一課時,我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詩歌,五分鐘后指名展示,由于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所以學生態(tài)度積極、興趣盎然,五分鐘的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當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朗讀斷句有問題時,就以“清晨,我站在高高的山崗,看那鐵路修到我家鄉(xiāng)”為例,教給學生正確斷句的方法(根據(jù)句義和語感斷句),并讓他們通過親自劃出停頓,掌握此方法;最后讓他們再用剛學過的方法接力讀、賽讀。由于嚴格按這三步去走,學生不僅積極性高,而且效果顯著,全班學生都能質(zhì)量較高地將詩歌讀下來。這樣的做法,不僅讓學生掌握了斷句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幫孩子們重拾了信心,他們肯定會逐漸喜歡上朗讀詩歌。
我還要強調(diào)的是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三點:其一,一定要將“充分自讀”放在第一位,因為“先學后教”,教會更有針對性,會有的放矢的組織,實現(xiàn)高效;其二,在指導朗讀時,千萬不可操之過急,直接將技巧交給學生,要讓孩子“跳一跳,摘桃子”,這樣去做,孩子對于學到的方法才會銘記在心,終生難忘;其三,朗讀的方式一定要多樣,不能總是個人讀,可以適當?shù)募尤敕纸巧x、接力讀、小組讀、男女生讀等,這樣的朗讀會避免學生因單一刺激而疲勞,進而失去學習興趣的弊端。
二、貴在悟,悟出個性
師生共同感悟詩歌的內(nèi)容,教師千萬不可搞一言堂,將自己對詩歌的理解、感悟強加給學生。這樣做就失去了感悟的意義了,而且會出現(xiàn)課堂低效的問題。也不要面面俱到,我們只需要抓住詩歌的重點問題讓學生感悟就可以了。如在教學《太陽的話》一課時,我就重點讓學生感悟太陽的偉大、無私,對于艾青寫詩的背景只是點點即可。這樣的做法顯然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孩子們在課堂上各抒己見,氣氛異常活躍。
學習中,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當我在讓學生感悟第“打開你們的窗子吧!打開你們的板門吧!讓我進去,讓我進去,進到你們的小屋里。”一句時,問應讀出怎樣的語氣,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說要讀出急切的心情。有一個學生認為還應讀出太陽的彬彬有禮。這個說法顯然不無道理,我們就要尊重。
只是當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與原著存在偏見時,我們再予以引導即可。如感悟第三節(jié)詩,有的學生認為應該讀出太陽的蠻橫。這顯然與艾青的寫作意圖是背道而馳的。此時我就要引導了,太陽是蠻橫嗎?他讓我們抬頭,睜眼是為了什么呢?這應該是什么?那個孩子便心領(lǐng)神會,應該是太陽的熱情。我便讓他用熱情的感覺來讀這節(jié)詩,效果立刻大為改觀。
總之我認為,詩歌的感悟固然重要,但還是讓學生將自己的感悟通過讀表達出來效果更好,不要空洞的、單調(diào)的一問一答式的分析。那樣不但失去的詩歌本身的美感,還會讓孩子厭惡詩歌,適得其反。
三、妙在仿,仿出自信
其實說到底,詩歌是一種語言形式。能編入小學語文課本,其語言精妙是不容我們小覷的。所以,我們?nèi)绻茏寣W生去仿仿這種語言形式,不僅能很好地跟小語會倡導的“讀寫結(jié)合”接軌,而且對于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而提升語文素養(yǎng)定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有的老師認為,讓小學生寫詩歌,這不是胡鬧,自欺欺人嗎?詩歌那東西高深莫測,我們都不易掌握,何況他們?這種思想錯誤有三:其一,將詩歌盲目神圣化,認為詩歌就是詩人的專利;其二,忽略了詩歌其實就是一種語言形式,站在岸上永遠學不會游泳;其三,過低的估計了如今小學生的學習能力。
當然,我不得不承認詩歌對于小學生的確有難度,但我們這里說的的仿寫,并非創(chuàng)作詩歌。而且我們的仿寫標準要低,不要過分追求平仄,押韻這方面的要求,特別是初次仿寫,我們要選容易仿的詩,目的只有一個給孩子信心,將寫詩的種子從小便植根于他們的內(nèi)心深處。
如教學《誰說沒有規(guī)則》一課時,我就讓學生去仿,出乎意料的是他們寫的詩并不比原詩遜色。
下面提供兩個學生的作品:
誰說沒有規(guī)則?
明明白白寫著:
“老人專用座”,
可他卻往椅子上一坐。
問他為什么?
他對我一笑:“別人也這樣做。”
誰說沒有規(guī)則?
明明白白寫著:
“不要破壞公物!”
可他還在桌子上寫字畫畫。
問他為什么,
他理直氣壯:“別人都這樣做!”
誰說沒有規(guī)則?
明明白白寫著:
“不準違反交通規(guī)則”,
可他卻要闖紅燈。
問他為什么?
他不耐煩地說:“我眼睛不好。”
誰說沒有規(guī)則?
明明白白寫著:
“禁止游泳!”
可他卻跳下小河。
問他為什么,
他不屑一顧:“我想怎么做!”
先讀,再悟,最后仿,就是我詩歌教學的三步曲。讀是悟的前提,悟是讀的目的,仿是讀和悟的拓展與延伸。相信只要我們堅持去做,這三步曲肯定能奏出美妙的天籟之音,并能讓詩歌之美在課堂上余音繞梁,經(jīng)久不息。
(作者單位: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qū)教學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