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中,我學習了《班主任工作十大謀略》一書,受益匪淺,它既高屋建瓴,在理論上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又切中肯綮,在實踐上又為我們提供了某些可操作的方法,它不失為一份詳實的資料,可供我們長期的學習和借鑒。結合自身的工作經歷,立足做一名優秀班主任角度,筆者談談自己的一點感悟或啟發。
一、做一名優秀的班主任的“四個基本”要素
班主任管理班級需要操心。有人說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可這“最小的主任”管的事卻特別多,班級的衛生、紀律,學生的行為、生活……樣樣少不了班主任操心。因此要做一名優秀的班主任,必須做到以下幾個基本要素。
1.要做到“正”,即做人為正派,為人要正直,事事處處都要給學生一個“正”的形象,這樣才能做學生的表率,俗話講,為人師表,為班主任者,我想更要師表,這樣,才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要做到“細”,班主任工作千頭萬緒,育人工作更是萬緒千頭,往往一個環節處理不好或一個細節注意不了,它也許會釀成“大錯”。俗話講:小洞不補,大洞吃苦。只有注意到了小洞,注意到了細節,及時彌補、修正,才能防患于未燃,正所謂:班級無小事,事事顯教育。
3.要做到“實”,它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第一:做班主任者,必須要有扎實的育人理論和方法,必須具有“育人”的基本手段或形式,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不斷學習,學習理論知識,向有經驗的老班主任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并在班級管理中根據自己的特長來進行,從而積累經驗,形成特色。第二是指班主任工作必須落實一個“實”字,一切從班級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實際,運用最適當的方法,追求最大的實效,而不是空洞的說教,缺乏效果。
4.要做到“勤”,有人說,班主任工作是苦的,確實如此,班主任既要做好自己的教學工作,又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還要班級各方面的管理,他既要應付上級機關各種考核與檢查,又要針對學生問題去調查研究,去分析解決,如果不勤一點,不苦一點,怎么能把班級搞好呢?雖然有些老班主任表面看起來很輕松,其實從工作量來看卻是辛苦萬分,不過他們是安排得巧,方法得當而已。再說他們的方法安排也是在以前“勤”、“苦”上積累起來的。所以“勤”的意識從接手班級起就要樹立。
二、班級管理的基本做法
班級管理要講究方法,方法得巧,事半功倍,為此:
1.要重視班干部隊伍的建設,班干部隊伍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如果安排得當,用人得巧,那么它將很好地輔佐班主任搞好班級管理,因此結合外國語學校的實際,大家都明確期初要在“班干部”的體制上花些功夫去研究,在用人、選人上要多花氣力去調查,力求選出的班干部真正能深得生心,在工作中事半功倍。
2.要重視班級輿論導向及目標,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必然是上下團結共處,所以師生都目標明確,心向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大家既重個人素養,又講班級學習活動中能力的提高,更重班集體的溫馨和諧。因此,班主任必須要重視班級的目標意識,既要有近期目標,有要有中期目標,更要有長遠目標,而不是“黃泥蘿卜,捏一段吃一段。”有了目標,一切做法都會指向目標,自然而然能凝聚大家。班主任更要重視輿論導向,一切要向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要及時扼制一些不良的輿論,把他們扼殺在萌芽狀態,千萬不可讓一些歪風邪氣抬起頭來,要讓班級歪風邪氣像過街老鼠一樣人人喊打,讓它無市場,無處藏身。
3.要重視家校聯系。對學生的教育,從現在的情況看,必須把學校、家庭與社會三者結合起來,齊抓共管,方顯成效。如果僅限學校的教育,那么空閑的時間學生的教育將會形成空白或盲點,只有家庭學校長聯系,才能互道有無,信息互補,才能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教育與管理。
三、教育學生的基本原則
班主任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教育好學生,尤其是一些后進生,為了有高效,我們要做到:
1.要一視同仁,不管對成績好的,成績差的,還是家境好的,家境差的,還是聽話的或不聽話的,班主任對所有的學生在處理事件上或對待上要一視同仁,千萬不可因人而異,給學生造成班主任“偏心”的感覺。相反有時我們對后進生倒要多關系些,多偏愛些,對一些優秀生倒要多嚴格些。
2.要關愛有加,恩威并施。當今的教育狀況,眾所周知:賞識、激勵教育是主流,效果很是明顯,因此我們班主任確實要多與學生交流,溝通,多付出點情感,多關愛些學生,因為你的付出,必將有豐厚的回報,但人各有異,并不是所有的中學生都吃這一套的,有些學生必須要采用些非常手段,在恰當的時機,在把握好度的情況下適當的批評,這種方法倒能取點效果。但總的原則是以表揚為主,批評為副,同時批評要講究藝術與方式。
3.注重育人策略,因材施教。教育是一門科學,更要講究藝術,班主任在教育過程中要注重一些策略,或結合故事,以事感人;或結合活動,寓教于樂,讓學生在不知不覺的聽、看、說、讀中潛移默化,提高素養;同時針對不同的人,可施于不同的方法,原則上可以結合個人的特長,給他展示的機會,讓他感受一些自己的成就感,從而熱愛學習,熱愛班級,熱愛老師,熱愛學校。
四、與任課老師的基本相處準則
作為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管理隊伍的頭,是作為班級管理共同體的主心骨,因此班主任與任課教師的關系處理也顯得尤為重要。
1.整體感:班主任與任課老師是一個班級的共同體,大家必須同心同德,才能把班級搞好。同樣,班集體搞順暢,各任課老師大家共同得益。
2.多溝通:有些學生在班主任面前時一副嘴臉,在任課老師面前有時一付面孔,人前人后,裝模作樣。作為任課教師要及時向班主任反映,但同時,班主任要多向任課老師詢問,多溝通多交流,及時了解班級情況,以有的放矢,對癥下藥。
3.多給任課教師以方便。班主任在學生心目中威信高,講話分量大,教育學生的效果好,而任課老師課堂教育教學有時會降低些,故有時任課老師會感覺時間不夠,或提出這樣那樣的要求,班主任在平穩的基礎上要盡量滿足老師的要求,情愿自己吃點虧。
其實,每一位班主任都有自己管理班級的一套理念和做法,筆者始終認為,要做一個好班主任,需要付出很多很多,有時付出的也不一定有回報。但是只要是為了學生的成長,為了學生的未來,我們就會持之以恒堅守下去。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市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