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學習就是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索、發現和體驗,在探究中學會分析、學會思考和學會解決問題。雖然實施探究式學習可以培養學生求異、創新思維能力、提升學生學習力,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用于探究式學習,如果探究無處不用,就會變成了無病呻吟。我就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抓住時機促進學生開展探究式學習,談一些粗淺的體會。
一、激發興趣,學生要探究
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要獲得持久不衰的學習數學的動力,就要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
1.創設有利于探究的教學環境
傳統的教學強調以教師為中心,教師主動講,學生被動聽。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學生當然難以主動去探究。教學中應該開放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自我意識,提供學生自主探究動力。開放教學環境要求師生關系以民主平等為基本原則,它尊重學生的人格和權利,解放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以“師生對話”為基礎,表明教師與學生之間不是簡單給予的關系,教師也不再是對學生發號施令的權威,而是一種互相尊重、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平等、民主的交往關系和“伙伴”關系。活動中,教師是指導、是“顧問”,學生是主動者、是主體。通過探究學習活動,在探究中主動生成、構建自身和知識體系與能力體系,體驗學習者主人的快樂。
2.創建有利于探究的教學過程
教師在教學中要巧創激趣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精心創設多種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求知欲望。并引導學生多思考、多探索,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品嘗到自己發現的樂趣,才能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創造欲。如《有理數的加法》教學片段,問題:一位同學在一條東西向的公路上,第一次跑了20米,第二次又跑了30米,能否確定他現在的位置位于出發點的那個方向,與原來的位置相距多少米?分組討論,由小組的代表說出本組成員的想法。(答案包括了全部可能的四種分類情況)①先向東走20m,再向東走30m;②先向東走20m,再向西走30m;③先向西走20m,再向東走30m;④先向西走20m,再向西走30m。在小組解決問題中把教師“教數學”變成學生自主地“學數學”。
3.謀劃有利于探究的練習題
豐富的數學開放題為學生自主探究提供了廣闊的天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創造性,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設計數學開放題,要選有用、有趣、學生熟悉的問題情景,使學生容易進入解決問題的角色、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例如,在教學《生活數學》中,我設計了這樣1道題:已知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20厘米,猜一猜它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時,面積會比較大?學生的興致很高,非常踴躍,學習的熱情立刻迸發出來,把整個課堂推向一個高潮。
二、創設情境,學生能探究
根據初中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創設學生耳聞能詳的教學問題情境,可以激發學習興趣,激發問題意識,調動學習主動性。一個好的問題情境,有助于激發問題意識。問題情境的營造,讓學生置身于數學問題情境中,有助于引發主動意識,增強信念,潛移默化,逐步愛上數學,學好數學。背景布置、過程輕松化創造一個學生愿意參與的活躍場面,形成一種數學氛圍,激發學生研究數學問題的興趣,引起數學問題意識。
如何來創設這個問題情境?
(一)利用趣味問題和趣味故事創設問題情景。在講有理數的乘方時我用“折紙的高度”為例,“一張普通作業本紙對折了35次,它的高度能超過珠穆朗瑪峰嗎?”問題引入,并且說明學完了乘方我們就能解決這個問題。問題情景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紙居然也能和珠穆朗瑪峰一比高低?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啟動學生的思維,順利開展下面的內容。(二)借助實際生活創設問題情景。數學有些是由自身的發展而產生的,有些是源于實際生活,數學問題的引入也可以聯系生產、生活實踐。如學習列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時,“雞兔同籠”問題,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體會使用方程組的優越性。
三、指導學法,學生會探究
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是傳授給人既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教學中教師給學生以方法示范,引導學生獲得優秀的學習方法,不僅要養成學生的自學習慣,還要交給學生自學的鑰匙——數學學習方法和數學思想方法。學習方法的掌握,幫助學生獲得成功體驗,增強自信和動力,促其更加自主地探究新知,教師應該在教學中給學生以方法示范,引導學生獲得優秀的學習方法。例如,在教學蘇科版《數學》七(上)《去括號》這一節中,可以設計這樣的活動與過程:會去括號嗎?(不會)→提出問題(能否轉化為已學過的內容)→觀察、思考:+(a+b-c)= +1×(a +b-c),-(a+b-c)=(-1)×(a+b-c),→實踐檢驗+(a+b-c)=+1×(a+b-c)=a+b-c,-(a+b-c)=(-1)×(a+b-c)=-a-b+c →結論。這就體現了獲取新知識的一般方法:即用已學過的知識解決遇到的新問題,再總結出結論。這就為去括號法則的學習鋪平了道路,使學生會主動探究去括號法則。
探究式學習中,千萬不能冷落了課本,課本是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最好素材,學習是學習者自主建構的過程,離不開學習主體與課本之間的交互作用,讓學生直面課本后,讓學生在閱讀責疑、體驗獲取、求得發展。
開展探究式學習,關鍵在教師,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創造和諧的師生關系,把學生真正放到學習的主體地位。要營造一個能夠探究的課堂氛圍,恰到好處的問題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想并且也能去探究。
(作者單位:江蘇省大豐市三龍鎮第二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