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度在高中物理學試題當中屬于常見考核知識點,對于學生的意義相當大。研究好了加速度的知識,并且將這樣的研究結果運用到教學過程當中是保障和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而在歷屆高考試題當中,加速度也是作為一種普遍的知識點而存在的,在考試分數當中所占的比重較大。而在日常生活當中,有關于交通運輸、相關設備研究、工程建設等也要運用到加速度知識。因此,加速度對于學生的學習生涯而言,有相當重要的作用,是學生學習、升學的重要知識點;對于學生的社會生活而言,是作為一種社會實踐工具而存在的。此外,加速度是自然事物在自然規律的影響下的外在表現,對加速度進行綜合研究,能使人們了解到自然界客觀規律所在。
一、加速度的特點分析
雖然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物理事物,加速度依舊有著其固有的特點,使得其獨立于其他物理知識而存在。對加速度的特點進行研究,有助于人們更好地分析加速度,并快速地對其進行理解。
1.客觀性
加速度是自然界中客觀存在的事物,并非是科學家在某一時期創造出來的。只要是運動的物體便會存在加速度,物體間的運動與靜止只是相對的,因此,可以說加速度存在于自然界中一切物體上。基于加速度的這種特點,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廣泛觀察能力,時時強調物體運動的相對性,防止學生進入到“靜止物體沒有加速度”的誤區。而相對靜止的物體或者是勻速運動的物體,其本身的加速度可以看作是零,雖然量為零,但加速度是依舊存在的。
2.變化性
加速度是反映物體運動時,速度變化的物理量,而并非直接展現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在研究加速度時,要將“速度的變化”與“運動速度”嚴格區分開來,尤其要特別注重“變化”二字。要理解“速度的改變跟發生這個改變所用時間的比值”,這里的時間是指速度變化所用的時間,速度的這種變化和這種變化所用的時間的比值,正是加速度的數值,習慣上也叫“單位時間內速度的變化”,或叫“速度的變化率”。變化可以說是加速度的第一特點,一方面是速度自身的變化,不管是勻加速還是變加速,均是在對運動物體的速度進行改變,使其在原有的速度量上或增或減;另一方面是加速度本身量的改變,即通常意義上的勻加速和變加速的區分。
3.科學性
加速度是矢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在上面的定義中,方向問題似乎看不出來,但事實并非如此,在變速直線運動中,“直線”一詞就反映了加速度的方向只能在直線方向上,這樣只用加速度的正、負就能反映其方向了。教材上是這樣規定的:以初速度Vo的方向為正方向,則加速度正、負的判斷方法為:若Vt>Vo,加速度a>0為正值,表示a和Vo方向相同;若Vt 二、研究方法和過程探究 1.結合教材研究。教材是教學活動的引領性文件,不管是教學材料、教學內容的選取,還是教學進度的安排,均要嚴格按照教材規范來。同時,教材是教育部門根據高中生的實際情況,在科學的分析下整理編訂的。一方面,結合教材進行研究,有利于得出適合學生的知識要領,利于之后的高中物理教學。學生通過對這些知識的接受,能夠更快、更好地將教材內容理解透徹,在早日達到教育部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擁有更多時間進行拓展學習;另一方面,鑒于教材經過了諸多專門人士的修訂、整理,具備相當的專業水平,對于知識要點德列述、引證等都比較全面,因此,更加便于研究工作的開展。 2.結合實驗研究。物理學知識是源于實際并且作用于實際的一門科學知識,不管是總結、分析、研究、運用都需要實踐活動的幫助。但是,學校教育必然不能像一般社會活動一樣具備全面的實踐機會,因此,需要通過一定的實驗來進行輔助。特別是像加速度這樣較為抽象的概念,更需要通過實驗進行研究。首先,教師可以自行設計關于加速度的實驗,運用一些現成的教學實驗設備,對教材內的知識進行反復求證,優先總結出一定的心得,并將這些感觸運用到教學過程當中,當好學生的引路人。其次,教師應當組織學生多開展實驗活動,鼓勵學生運用課本知識解決實驗活動中的部分問題,或是帶著實驗中的問題投入到學習當中。最后,教師所掌握的物理知識必定高于學生,因此,必須要做到從旁知道喝規范學生,潛移默化地傳授學生知識要領。譬如,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坡度與小推車運行速度的關系”,引導學生解釋為什么小推車在不同坡度下的運行速度不一樣,坡度大小與小推車速度喝加速度的關系,設計相關的量組織學生進行速度和加速度的運算等。 3.在習題下總結。加速度是一個與數字結合甚密的知識,需要牽涉大量的數字計算,以及相關的公式運用。因此,需要在大量的計算習題當中去總結規律。古語有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大量的習題能夠優先建立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熟悉程度,比如:公式、常識、分析思路等,繼而在反復的練習中,使學生掌握到解答和運用的技巧。對于教師而言,不斷地接觸一些新型的練習題,有助于掌握當前教育的趨勢,從而對教學內容、方向、方法等做出相應的改變,發展出適合教育事業發展趨勢的教學過程。 三、結語 總而言之,物理科目所涉及的知識是實踐性較強的科目,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開展動態的研究。從社會科學的角度講,物理學的產生便是為了揭示自然界的客觀規律,便于人們認知客觀規律,繼而能夠掌握和運用客觀規律,所以,高中物理中加速度的研究應當以“經學致用”為原則,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得到結論。從教學角度來講,當前的國家教育改革要求,要培養出具備實踐性能力的綜合性人才,所以,要特別注重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實踐性,以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基礎,在大量的實踐或實驗中實現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吳定允、王莉華. 高中物理實驗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 [2] 曹金元、母小勇. 高中物理新課程取向與物理教師教育[J]. 教師教育研究,2004. [3] 楊學切. 注重三種能力感悟高中物理——從能力層面談初高中物理銜接教學對策[J]. 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1.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楚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