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歷史教學,一般都是靠嘴巴講,有時會掛上一些地圖,以增加感性認識,但形式仍比較單一,往往引不起學生的興趣。隨著科技的進步,多媒體教學已成為當今教學領域的熱點。所謂的多媒體教學就是把文學、聲音、圖形等信息的載體按一定的要求和原則有機的整合起來,利用文字、實物等多媒體向學生傳遞信息,以實現一定教學目的的一種現代教學手段。在歷史教學中適當的運用多媒體可以使歷史教學豐富起來,并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下面談談在實際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一些體會。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柏拉圖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此可見,興趣可以事半功倍。多媒體教學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和認知特點,讓歷史通過圖形、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媒介,以多種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動靜結合的畫面產生智能型啟發誘導功能,使枯燥的歷史概念、歷史材料變的直觀化、具體化、富有感染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注意力、情感、興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狀態,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已過去的歷史現象生動、具體、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壓縮了空間感和距離感,能夠主動的學習。
如講授一些“戰爭”課時,我設計在屏幕一邊顯示動態的進軍路線,一邊不斷出現亮點并發出“嘟嘟”聲并顯示一些有關的動畫及聲音等;在鞏固復習時又設計一系列選擇題,運用電腦手段、游戲方式,請學生選擇,顯示得分情況等,通過這些方式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又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同時使學生上課時思想高度集中,思維極度活躍,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突破重點、難點,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歷史教材中的某些內容由于年代久遠或地域空間概念強,比較抽象或復雜,學生感到陌生,教師又難以用語言講清,使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很難突破這些難點。現代教學手段憑借多媒體技術,將文字、圖形、動畫和圖像等綜合一體化,使其產生直觀、生動、形象、即時等聲像效應,它可以引導學生感受往昔情境,神游歷史殿堂,使他們在歷史學習中獲得較為深刻的感性認識,從而更好的理解和記憶所學的內容。恰當的運用這種手段,可為學生提供多感官獲取歷史知識的途徑,達到對歷史知識的強化記憶和理解。如講“新航路開辟”內容時對于迪亞士、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線,學生往往難以明白,我在課堂教學中,利用自制的多媒體課件展示航海路線,路線自動走動,給學生以直觀的認識而且不同的航海路線標以不同的顏色加以區別,對于重要的地點如好望角、麥哲倫海峽等,經過時自動閃爍,并配以聲音講解,學生看了演示動畫后,就能很好的認清楚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線。
又如在八年級上冊《走向戰略進攻》和《國民黨政權的崩潰》這兩課內容中,學生對解放軍戰略反攻目標和主攻方向及三大戰役的進程及戰役特點往往因為地理知識所限,難以理解,因此我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動態地圖,通過流動的箭頭把敵我雙方的攻防路線及戰略態勢進行演示,再配上有關三大戰役的影視錄像片的有關片段,學生就能較清楚了解戰爭進程,理解我軍作戰方針和意圖了。這些畫面直接刺激學生,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理解了兩個重點問題,擺脫了傳統課堂單純依靠教師講造成的枯燥乏味,運用其聲像效果和感染力強的特色為學生營造一個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歷史情景,增強歷史真實感,讓學生親自感受歷史時代的氛圍,加深內心體驗,引起情感共鳴。
三、化繁為簡,加大容量
提高課堂效率,在有限的時間里,擴大信息量,完成教學目的,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是教改的主要目標之一。運用多媒體手段于歷史教學,在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科學習興趣的基礎上使他們對歷史學習充滿求知欲,更好的吸收新的歷史知識。如講述戰爭進程的內容時,可以用電腦處理,通過電腦動態顯示出路線、地點,同時伴有聲音,閃爍,既吸引學生注意,又加強時空概念,化難為易,節省時間,突出重點。
如九年級下冊《邪惡的軸心》、《瘋狂的戰車》和《正義的勝利》的這三課的內容,事件多、容量大、地圖多、時空跨度大、變化大,學生難掌握,此時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課件把歷史畫面、地圖、動畫和錄像片段等有機的排列起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和創造思維,學生在一幅幅鮮明生動的圖像刺激下,注意力集中,精力旺盛,而且可以把學生觀察的事物化虛為實、化繁為簡,使歷史的時空性,清晰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利用多媒體技術可為學生提供多感官獲取歷史知識的途徑,使學生如身臨其境,縮短時空距離,加大信息容量,從而使學生可以細致、全面地進行觀察思考及剖析歷史,達到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和創造性學習的能力。
四、加強情意,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
歷史教學的知識教學內容與思想教育內容的一致性,決定了歷史教學過程應寓思想教育于歷史知識的傳授之中,同時通過師生感情的雙向交流,創設情境,來激發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感。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可謂多樣,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再現”歷史現象,調動學生聽覺、視覺等感覺器官,使學生感受到歷史的氛圍,從而進入歷史的角色,受到熏陶和教育,作用一定優于教師用嘴巴講。
如在中國現代史《“走進創業年代的英雄”討論會》這一課,在課件中加入介紹王進喜、雷鋒、焦裕祿等人先進事跡的影片片段,并在看完影片后設問“我們應向這些英雄模范人物學習什么”,典型感人的片段剪輯,雖然只有幾分鐘時間,卻能引起感情上的廣泛共鳴,不僅上了一堂生動的思想品德教育課,而且總結出的向英雄人物學習的內容、要點,培養了學生根據材料進行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另外,多媒體技術還能使歷史教學由課堂延到課外。通過各種手段形式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歷史責任感,更好的發揮歷史教育的德育功能,提高學生思想品德修養。
教學實踐證明,多媒體技術應用于中學歷史教學,可以提供大量生動、形象的感性材料,縮短歷史于顯示的時空距離,優化歷史教學過程,使師生雙邊交流更加充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會得到更大程度的鍛煉和提高,它是我們提高歷史教學效果的好幫手。但并非使用了現代化教學手段就能保證教學的成功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而需要我們根據歷史教學的特點選擇多媒體手段,在教學中精心設計,認真實踐,反復推敲。我相信,只要適當的應用多媒體,精心設計多媒體,隨著計算機在教學領域中的廣泛應用,它會越來越發揮和體現學生自主性、創造性和協調性,歷史教學也會取得越來越好的效果。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城關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