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幸福的方法
作者:【美】泰勒·本·沙哈爾
譯者: 汪冰 劉駿杰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定價:28.00元
泰勒·沙哈爾博士說在哈佛大學剛開設這門“積極心理學”課程時,最初只有八個人注冊,其中兩人還中途退出了,證明這門學問給人的最初印象并不好,像是一種新的騙術。但是數年之后,泰勒博士的課竟然超過哈佛歷史上最受歡迎的課程,榮登榜首,聲名遠播。我想,這其中必有原因,這原因不管是學理上的,還是功能上的,至少保證我們看了這本書是真正開卷有益的。
《幸福的方法》涉及了人生哲學的一個最根本問題:人怎樣才能得到幸福。人生在世,只有短短幾十年時間,到底應當如何度過這幾十年的時間?人在生活中到底應當追求什么?追求成功還是追求快樂?什么是手段,什么是目的?這是我們生而為人必須要搞清楚的問題。這個問題搞不清楚,就只能懵懵懂懂地生,糊糊涂涂地死,不但得不到幸福,反而會終生痛苦。泰勒博士的積極心理學就是專門來為我們解決這個問題的。即使它不能最終徹底地解決這個問題,只能部分地解決我們每個人面臨的這個人生大問題,這書也就很值得一讀了。
我們大多數人從小所受的教育,所養成的價值,一向只有成功哲學。我們從幼兒園開始就上了起跑線,與所有人賽跑競爭,成功是人生第一要務,生命不息,競爭不止,稍稍閑下來,犯一會兒愣,罪惡感就會油然而生。好像生命被浪費了,被虛度了。泰勒博士把“幸福”作為一種正面的人生價值提出,這是對我們大多數人的人生哲學的公然挑戰。然而,我們的成功哲學,這種使用時間和生命的節奏,其實是大可質疑的。
將成功視為人生最重要的價值,至少是一種本末倒置,倒因為果。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過一種幸福、舒適、寧靜、沉思的生活,如果短短的幾十年能夠達到這樣的境界,那就不虛此生。在人生的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旅途中,越早到達這個境界,就越早擁有人生的真諦。而工作應當是達到這個境界的手段。我們的成功哲學把手段當成了目的,不是本末倒置又是什么?
就像那個膾炙人口的漁夫的故事:一位漁夫在海邊釣魚,釣了幾條就收了竿準備回家。一位路過的富人對他說,你為什么不多釣一些魚?漁夫反問,釣來做什么?富人說:可以把多出來的魚賣掉買一條船。漁夫問:買船做什么?富人說:可以釣更多的魚去賣。漁夫問:釣更多的魚去賣做什么?富人說:那你就會很有錢。漁夫又問:很有錢能做什么?富人說:那你就可以到處旅游,悠閑地躺在海邊曬太陽。漁夫說:我現在不就已經悠閑地在海邊曬太陽了嗎?我總愛引用這則寓言,原因就是它提出了一個重大的人生哲理:我們應當過什么樣的生活?工作掙錢成功是目的,還是幸福快樂平靜的生活本身才是目的?
我們應當如何度過自己短暫的一生?怎樣才能得到幸福?希望《幸福的方法》能夠幫助讀者解決這個人生首當其沖的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