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的一份調查報告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這是一份來自加拿大的全球調查,調查的結果顯示:受訪中84%的中國人覺得自己大材小用,受訪中78%的土耳其人覺得自己大材小用,受訪中69%的希臘人覺得自己大材小用,全球排名占據前一、二、三位。而全球感到自己小材大用的比例最高的三個國家分別是意大利(47%)、日本(42%)、智利(41%)。
按照常理分析,一個人從接受教育到步入社會,到走向工作崗位,是所有社會人都要經歷的過程,也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你選擇某個崗位,設置這個崗位的企業選擇你,都是有原因的,也是基于雙方需求和適應度來選擇的,大材小用顯得有些說不通。然而,從整個社會來看,很多人都會覺得自己大材小用,這是什么原因呢?
從眾還是主動接受
面對這個問題,不禁讓我們想到了一個殘酷的現實:一個大學畢業生畢業的時候,單純的雙向選擇往往很少,更多時候是被動的單向選擇。
不久前的一份大學生就業報告就顯示,中國有數以萬計的大學生學非所用,一些特殊專業的大學生甚至被亮紅牌,無法就業。而在現實原因的驅動下,很多人不得不尋找一個非專業的崗位,本著騎驢找馬的心態先就業,這是一個從眾心理。至此,多數人都會覺得自己被“大材小用”。
然而,作為一個社會人,既然踏入社會,就需要明白人的上升渠道是多元化的,能力大小決定了自身發展的廣度和深度。在確定了某個崗位之后,憑借自身的努力以及正確的引導,是可以實現逐步上升的。基于此,自認為被“大材小用”的人需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被大材小用了,還是沒才可用。當然,對于一個成熟、健康的社會來說,還需要給所有的社會人提供一個公平、公正的競爭機會,而不是通過其他的渠道來破壞這種公平和公正。這是需要我們共同反思的。
從另一個側面來看,當幾千名本科生應聘一個環衛工崗位的時候,有沒有從內心深處滋生出“大材小用”呢?雖然我們并不能帶有偏見看任何崗位和任何職業,但這個現象以及這種行為,到底是社會人被大材小用,還是社會人主動奔向大材小用。
亦或企業行為
對于剛剛踏入社會的人來說,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或多或少的存在這種心理無可厚非,但是,工作一段時間之后,覺得自己大材小用的人也很多,這又是為何呢?
暫且拋開整個社會環境的影響,就員工與企業之間的相互互動來看,曾經有人針對公司行為作出這樣的評論:很多企業對不好的員工不夠壞,對優秀的員工不夠好。這是一個怎樣的狀況呢?又會產生何種結果?分析一下,一旦員工在工作過程中感知到了這種狀況,就會有兩種情況發生:一些人會認為公司可以隨便玩,不上班也能拿錢,就會整天無所事事,不思進取,而一些優秀員工,每天累的要死,但并不能得到認可,于是只能跳槽。無論是哪種情況,對于企業發展都是不利的。
相信這是很多企業都存在的問題,追其緣由,不排除薪酬設置不合理的因素,也正是這樣一個因素,讓很多人萌生了自己被大材小用的心理,而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很多人會選擇離職、跳槽。
這是一種現象,更是一種企業行為。如果將其延伸到企業用人層面,從最初的招聘,到試用,到入職,到考核,到晉升,一旦存在了一些不合理的因素,就會讓一些企業優秀員工產生自己被大材小用的苦惱,而另外一些員工則會安于現狀,不思進取,這便是一種惡性循環。
就拿簡單的招聘來說,有些企業在設定人才招聘和錄用門檻時,即便是最簡單的工種,都會設定招聘研究生以及海歸人員,雖然有很多人對該企業的崗位趨之若鶩,在面試的時候也表現出極大的熱誠,但入職一段時間之后,這些人員的流失率往往是最高的。這是什么原因呢?
企業人力資源部以及一些管理者會抱怨:現在的人為何如此好高騖遠?雖然這是很多應聘者普遍存在的問題,但是,作為企業本身,是否也應該思考一下自己,在制定招聘標準的時候,是不是需要優先考慮崗位適用度,而不是學歷本身。即便是要求有這樣的學歷,為了避免這些問題,在招聘的過程中如果做好人才測評,結果應該就會有所不同了。
從雙向改變開始
無論是個人心理因素作祟,還是企業行為不當,都需要從兩個方面來解決。
作為社會人來說,在進入企業時,就應該做好準備,而不是抱著“打工”的心態,更應該把工作當事業來做。在選擇崗位的時候,即便是一個普通工種,都需要具備這樣的心態,只有這樣,在工作的時候才能享受工作帶來的快樂和樂趣,還能積累許多寶貴的經驗和財富,從而贏得一般人難以企及的成功。
當然,對于個人行為的約束和引導,企業更是大有所為,也是企業文化落地生根的根本。無論是剛剛踏入社會的應屆畢業生,還是在職場打拼多年的社會人,在進入企業的時候,企業就應該擔當起改造和引導他們的責任,幫助和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這也是企業人力資源部需要做和可以做的工作。
華為總裁任正非致新員工書中就強烈地宣揚和傳達了該企業的文化,并且對步入企業的新員工提出了要求和作出了指導。也許,并非所有的人都能認同,但是作為選擇加入該企業的員工而言,樹立與企業相同的價值觀是企業宣講的第一課,也是讓員工融入企業或者被企業融入的首要前提,而這往往是很多企業都缺失的,也是很多人力資源部在招聘和培訓時空缺的。
態度,決定了一個人一生的成就,而多數人的態度并不是起初就形成的,都是有一個過程的更是在與企業互動的過程中形成的,而在這個過程中,想要讓員工形成更積極有利的職業態度,企業還有很多功課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