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讓城市更秀美,這一點充分體現在水生態文明“進城”之后。
前不久,我去了一趟成都,同行推薦說,來成都必到活水公園。帶著好奇,一個水與自然界由“濁”變“清”、由“死”變“活”的生命過程,一步步真實呈現在我們眼前。
活水公園是世界上第一座以水為主題的城市生態環境公園。它取自府南河水,每天有200立方水從河中抽出,除去細菌、重金屬后再回到河中,整個水凈化工程在公園里實景展示,是個很好的環境科普教育范本,可刺激好奇的人們去探究科學和自然環境的奧秘,又把雕塑、溪泉、綠道、樹木和草坪等自然元素揉合在游人賞景、休閑、尋找自然的行為當中。
這不由地讓我想到在水利部正在推進、倡導的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在十八大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之前,水利部就已經開始工作了,這是水利工程“民生水利、生態水利”理念的又一次升華。水利風景區的發展必然要走向城市,而在城市,就要打造更為宜居、樂居的新水城。
縱觀中國歷史,名城無不依山而建、傍水而生。從都江堰、坎兒井、贛州古城等體現著千百年的用水治水理念的古城建設中,無不折射出我們的先哲尊重水資源,善用水環境,體現人水和諧的水生態文明精髓。由此,我們的城市才得以發展,文明才得以延續。
但近幾十年來,我國城市水生態污染嚴重,用水結構不合理,水環境景觀利用不文明等問題凸顯,已經深刻影響到人民生活的質量。而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又讓人們重新期待起那“水在城中、城在林中、人水相依”的和諧生活畫卷。
于是一些省市結合水利風景區建設和城市水環境治理,開展了水生態文明城市的創建,打造出許多人、水、城和諧發展的新城區,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亮點。
第一個省級水生態文明城市臨沂處于缺水的山區,但是他們圍繞著水生態、水環境建設這一核心,把水重復利用,做足水資源的景觀化和生態化,把水生態文明城市的建設與城市產業結構調整和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結合,如今,城市面貌與城市宜居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也使水生態文明建設成為轉變城市經濟發展方式的新動能。
河南洛陽、湖南長沙、山東濟南等一批城市即將啟動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水生態文明城市要求保證水量,更要保證水質,改善人居環境,滿足人們親水、近水、濱水而居的需要,讓廣大人民群眾得到更大實惠,共享水利改革發展成果。
應該說,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程,需要一系列相關政策做保障,科學制定制度標準,統籌考慮水生態文明建設要素,為城市健康、持續、科學地發展提供更大力度的環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