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運村坐落在廣州番禺區的中東部、是廣州新城建設的啟動區,也是廣州市“南拓”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名聞遐邇的廣州東方博物館就建在番禺區亞運城亞運文化村內。
廣州東方博物館是一家民間博物館,背靠蒼松翠柏的山嶺,面臨清澈見底的江水,風景旖旎迷人。博物館占地面積30畝,總建筑面積逾8000平方米,由綜合展館、亞運會志愿者紀念館、文化交流會所、辦公室等四部分構成。其中綜合展館共分三層,層間以斜坡無障礙回廊的形式連接,參觀線路構思巧妙,別具一格。廣州東方博物館由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擔綱設計,整個建筑恢宏大氣,簡而不陋、素而不蒼、縱橫捭闔、藏風納氣。
走進博物館院內,是一條露天的長廊,緩緩而上,直通到博物館的主題展館。主題展館分為陶瓷廳、書畫廳、銅器鐘表廳、百硯廳等7個展廳,展出的藏品多達500余件,時間跨度長達5000多年。書畫、銅器、瓷器展示的是大中華文化;端硯代表廣東文化;鐘表則彰顯了海洋文化。東方博物館既展現著廣東文化,又蘊含著中華文化,還體現出海洋文化和內陸文化的融合。
民間博物館既依法收集保護了流散在城鎮鄉間的珍貴文物,又借助文物的充分展示成為文明及文化教育的最佳課堂,再加上對文物的潛心研究,使前人的文明成果得到繼承和發揚。收集、保護,研究、繼承,展示、弘揚——這是每一個興建博物館人的神圣職責。
東方博物館的主人名字叫周勇。他做過媒體工作,當過老師,辦過雜志,出過書,拍過電視劇。周勇走上收藏之路純屬偶然。1988年,周勇通過父親認識了黃埔軍校十一期的黃克榮老先生,他的兒子黃明謙拿了一幅畫找到周勇,說這是父親收藏多年的一件珍品,現在因為家里住房緊張,想讓周勇在南方找個人將這幅畫賣掉,改善父親的居住環境。這是一幅張大千的山水人物畫,九尺多長,對方開價10萬元。周勇四處借錢籌集到了8.5萬元,黃家也忍痛割愛。這幅畫經國家級鑒定專家李遇春掌眼,認定為國家一級文物。第一次成功“撿漏”,使他喜歡上了收藏,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1991年,周勇開始下海經商,他創辦了廣告公司,為企業做CI設計、市場調研,為政府做城市規劃。在西安做項目時,他最喜歡去古玩城轉悠,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周勇收藏的不少寶貝都是在西安“淘”回來的。
2005年,周勇開始萌發創辦博物館的念頭,但建博物館與招商引資不一樣,不是說有錢就行。周勇與好幾個博物館的館長、文化局的局長都聊過,他們說:“你不要建博物館了,辦個藝術館就行了。”周勇不同意,說“‘博物館’三個字代表著一種身份和地位,博物館里面的展品必須是經過國家權威部門鑒定的”。
周勇終于等來了廣州舉辦亞運會這個千載難逢的契機,東方博物館成為政府的督辦項目,為了趕在亞運會開幕前完工,周勇拿著現金當場給農民工兄弟發工資派利市。東方博物館凝聚了周勇太多的心血,他先后去了北京、上海、遼寧、陜西、湖北、河南等地的省級博物館考察研究,還曾到澳大利亞的國立博物館學習。東方博物館參觀的路線也設計得很有意思:要進入博物館,必須經過一段長長的無障礙斜坡。“這是一種過渡,浮躁的心情會慢慢地平靜下來。”在東方博物館里面參觀不用多走冤枉路,“從哪里開始,從哪里終結,就像你不知道藝術從哪里開始,也不知道藝術在哪里終結,永遠流連忘返。”經過不懈地努力,東方博物館終于建成了,經廣州市民政局審批,2011年5月26日登記注冊為民間博物館。
博物館對外開放一年多來,接待了大量來自全國各地及海外的參觀者,獲得了很高的評價。2012年12月18日,東方博物館被廣東省政府文史館、廣東省政協文史委員會、廣東省收藏家協會命名為“廣東省十大民間收藏館”。(責編:魏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