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軍的現有武器庫中,中國二炮的彈道導彈力量是美國和日本的心腹大患。2012年11月10日,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雜志最新一期的文章稱,中國二炮的部分彈道導彈部署位置明顯向東南沿海前移,此舉很可能是利用二炮彈道導彈力量對美日發出威懾。
在二炮導彈部隊部署前移的同時,新型導彈的列裝也出現多樣化。據稱,在針對東海——沖繩一線區域,二炮很可能部署了新型的東風16彈道導彈,其射程超過1000公里,而且打擊精度比以往的近程彈道導彈更高。此外,日本《外交家》雜志的文章稱,中國已經在沿東海一帶少量部署了“航母殺手”——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專門對付美軍航母和日本海上自衛隊大型水面艦艇,這種針對性極強的超級殺手讓美日非常擔憂。
除現有武器的部署之外,美國兩大智庫——蘭德公司和美中經濟安全關系委員會分別發表評論和報告,稱中國正在積極發展新的潛射彈道導彈,這種極具威懾力的武器將在兩年內部署。屆時,美日將在亞太面臨更大的軍事安全壓力。
為了應對二炮導彈,美日正在對反導技術進行改進和提升,只有升級“反導盾牌”,才有可能遏制中國二炮的強大威脅。為了更早地發現中國二炮導彈發射動態,美日除了建有完備的太空、空中及地面的立體監視網外,近期又打算利用無人機作為補充監視平臺,與以往不同的是,這種無人機可以攜帶反導型空空導彈,可以直接對彈道導彈基地發出“先發制人”的打擊。
為了對中國的新興威懾力作出回應,據美國環球戰略網報道,美國海軍的“俄亥俄”號核潛艇悄悄地停靠在韓國釜山的基地,而且高調地上浮出水面,意圖給周邊國家帶來震懾。
這艘美軍核潛艇可以攜帶154枚“戰斧”巡航導彈,可以打擊1500公里以外的陸上還有水上的目標,戰斗力相當于數艘水面的艦艇。美軍這次刻意讓核潛艇上浮,是要顯示美軍的潛艇一直潛行于東亞海域,而且多是秘密地潛伏航行,必要時會出現在東海和南海,從而對中國實施戰略壓力。
但是高調“示威”解決不了中國二炮帶來的實際威懾,美日只能通過加強反導來“解除心頭大患”。
據美國軍事專家邁克爾·科爾指出,在傳統的反導手段方面,美國通過陸基雷達、水面的“宙斯盾”系統和空中的反導預警衛星,組成了一個龐大的彈道導彈預警網絡,對敵方導彈實施預警、攔截,但是實際中仍存在問題。不過,日本方面曝光了一款“反導預警無人機”,該無人機能夠比目前的偵察預警系統更早地探測到彈道導彈。這種情報搜集無人機將配備超級敏感的紅外傳感器,以便能在較低的高度探測并追蹤到彈道導彈。
目前美國已經基本具備了利用空中武器平臺進行反導的技術能力。據美國《航空周刊》介紹,美軍專家非常重視改進型AIM-120空對空導彈,這種武器可以在空中發射導彈攔截武器。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的專家羅德·克里夫認為,美中間爆發任何軍事沖突對雙方而言都是災難性的。只要美國能保持對中國的足夠威懾,從而遏制中美可能導致沖突的行動,兩國間的軍事摩擦便不太可能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