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平洋島國瓦努阿圖附近海域生長著一種大海貝,叫做硨磲,在所有海貝中,只有硨磲才會長出彌足珍貴的黑珍珠,而瓦努阿圖出產的黑珍珠顆粒飽滿,色澤光潤,受到世界各地顯貴的追捧,價格也扶搖直上。
湯姆·彼得斯在漁民手里收購上好的珍珠,再出售到歐美,從中賺取差價,幾年下來,掙得高額的利潤,但隨著競爭者越來越多,生意也是一落千丈,近年來,生意多次出現虧損,隨著市場上越來越多收購者的失敗,湯姆也離開了瓦努阿圖。
半年之后,湯姆又回來了,只是,他居然不收購珍珠,而是大量收購硨磲,人們很好奇,難道湯姆是要自己養殖硨磲嗎?要知道,硨磲對水質環境要求特別高,多次人工養殖都沒有成功,也許湯姆有什么新方法吧。
在人們的驚訝中,他成立了一個公司,招聘了許多工人,卻并不是養殖。
瓦努阿圖每天捕撈上岸的硨磲數以萬計,但只有寥寥幾個才會長出黑珍珠,一直以來,都是漁民自己開采珍珠,再拿去出售,可是,硨磲的貝殼比較厚實,出水之后就緊閉不開,靠肉眼無法判斷里面是否有黑珍珠,必須用斧子鑿開貝殼。如果找到,一顆黑珍珠就能賣出十幾萬美元,不過,貝殼一旦被鑿開,硨磲就會很快死去,而且它的肉很難吃,外殼也沒什么用途,此時的硨磲就會變成一錢不值的垃圾。
可是幸運兒終究是少數,每年漁季,絕大多數漁民都是鎩羽而歸,辛勤打撈許久,也可能一顆珍珠都沒有。
現在,湯姆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案,漁民打撈出來,按照個頭大小,標價從四五十美元到上百美元不等,出售給湯姆,雖然以前采到珍珠能賺一大筆的情況不再出現,但由于每天打撈的數量很大,能讓漁民直接受益,最重要的一點,他們完全不用承擔任何風險。
絕大多數的漁民,選擇把硨磲賣給湯姆,那么湯姆又是如何規避風險賺到利潤呢?第一,他開了一個拍賣場,供世界各地前來游玩的旅客“賭珠”,如果沒有珍珠,還可以將貝殼用激光雕刻當地的風景或者是旅客的相貌。第二,所有的貨源都在他手里,他再根據珍珠的質量分類銷售,一些特級的珍珠,更是賣出了天價。另外,盡管硨磲出現黑珍珠的比例小,但依然還是有一定的概率,他還是會賺。
各個環節算下來,利潤比單做珍珠居然要高,湯姆也成為享譽國際的珍珠商人。他的故事告訴我們,“珠”雖然吸引人,但當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上面的時候,不如換個思維,考慮一下“櫝”,有眼光有謀略的商家往往會放棄眾矢之的,適時地抓住被別人忽略了的第二目標,取人之棄,才能獨得其利,說不準,賣珠真的不如賣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