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起隊伍
洪淳七1929年出生于韓國巨濟島,1949年進入韓國陸軍獨立裝甲團服役。他在朝鮮戰爭期間身受重傷,傷愈后復員。1952年7月,洪淳七回到了家鄉郁陵島。有一天,他途經當地警局,卻發現院中一側放置的木牌上,赫然寫著日文字樣的領土標識。
洪淳七覺得奇怪:日本已經投降七八年了,獨島不是早就歸還韓國了嗎?一打聽他才知道,原來日本趁朝鮮戰爭爆發之機,再次占據獨島。而那些木牌,就是韓國警察從島上拔回來的。得知真相的洪淳七當即決定,拉起一支隊伍,把小島奪回來!當時,郁陵島上共有40余名退伍軍人,這些熱血青年也對國土淪喪深感痛心,紛紛聚攏到洪淳七麾下。很快,洪淳七就組建起一支“獨島義勇守備隊”。
初戰日艦
當時的韓國經濟瀕臨崩潰,百姓人均年收入不足30美元。為了購買軍需物資,許多隊員拿出了平生積蓄,甚至賣掉了田地和祖屋。郁陵島民眾也解囊相助,捐贈了一些食物和燃油。食物油料解決了,但要搞到武器可不容易。洪淳七等人帶著籌來的200萬韓元去了釜山,輾轉從“美國市場”(黑市)買到一些輕武器,包括兩把手槍、兩挺輕機槍、10支M1步槍和50枚手榴彈。
1953年4月20日,一切準備就緒。守備隊攜帶武器、干糧和3只信鴿,乘坐一艘船齡超過10年的小漁船向百公里外的獨島進發。經過3小時的艱苦航程,終于抵達獨島。在洪淳七指揮下,守備隊沖上東島,趕走了島上的日本人,并升起韓國國旗,設置了新的領土標識和假的海岸炮。完成任務后,洪淳七留下6人駐守,其余人員返回郁陵島。
日方很快作出激烈反應。6月27日,兩艘日本巡邏艇駛抵獨島,把6名守備隊員從東島趕到了西島,然后又在岸邊豎起日本領土標志。消息傳回郁陵島,洪淳七馬上集合隊伍,再次占領獨島。
不過,洪淳七知道日本人不會善罷甘休。為增強守備力量,他又帶人前往慶尚北道警備司令部,用郁陵島特產“換”回一門直射炮和3支M2卡賓槍,并從釜山買到炮彈,然后攜帶這批武器返回獨島。
堅守孤島
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生效。從戰爭泥潭里拔出腳的李承晚政府終于有精力關注與日本的島嶼爭端了。得知日方針對獨島的行動后,李承晚給慶尚北道的警察廳長寫信,命其“嚇走”日本船。孰料這位廳長向洪淳七轉達時,卻將“嚇走”改成“擊沉”,還給守備隊提供了迫擊炮和100發炮彈。郁陵島警察局長也弄來了不少武器彈藥。
為了更利于防守,洪淳七指揮部下在東島搭起帳篷,并構筑了配備機槍、火炮的防御陣地。當時正值盛夏,天氣酷熱潮濕,島上生活十分艱苦。有時因海況變化,補給無法送到,隊員們只好靠喝雨水、挖野菜、撈海帶維生。守島期間,守備隊在島上建造了一座水泥燈塔和一個直升機停機坪,洪淳七還雇石匠在獨島巖壁上刻下“韓國領”3個大字。
1954年8月23日,守備隊再次打退逼近獨島的日本巡邏艇。從1953年4月20日登島,到1956年12月25日向韓國海岸警衛隊移交防務為止,洪淳七與隊友們一共在島上堅持了44個月,與日艦發生50余戰。
洪淳七和他的熱血伙伴們的白發行動,終結了獨島無人常駐的歷史,更關鍵的是,他們的舉動,為韓國在獨島問題上奠定了難以逆轉的優勢。洪淳七的守島事跡在民間廣泛傳揚,韓國民眾將他視作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