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春節長假的不確定,投資者最為關心的是應該持股過節還是持幣過節,從各大券商的觀點來看是持股風險較小,持股在節后獲得正收益的概率較高。這主要是基于市場流動性寬松、基本面持續回升、預期尚無法證偽的蜜月期。板塊方面,金融依舊推薦力度最大,建材和工程機械的推薦力度有提升。
興業證券對過年前5個交易日,過年后5個交易日,以及前后10個交易日的指數表現做了統計。統計結果顯示,1993~2012年間,只有1994、1995、2001年的持股10個交易日絕對收益為負,且這三年都是在大熊市的背景下。從2002年以來,連續11年過年前后10個交易日市場都取得了正收益,平均收益率為5.4%。對這一現象,其認為邏輯在于過年期間的流動性寬松。
考慮到今年過年前后10個交易日覆蓋了2月1日~2月23日,如果由于流動性導致的過年效應仍然存在的話,那么2月市場收紅的概率依舊較大,投資者仍然可以對市場維持樂觀。
券商普遍認為,在基本面改善、政策面護力、投資者風險偏好持續提升、以及年初傳統季節性走強的共同作用下,行情的空間和時間仍有可為。
結構行情不改
市場從12月反彈以來,核心邏輯在于過度悲觀預期的修復。基于這一邏輯,隱含了對于資產質量強烈不信任的銀行股順理成章成為了反彈的龍頭。興業證券認為,周期股作為一個整體,也經歷了相同的估值修復過程。這一邏輯演化在2012年12月分行業表現中展現得淋漓盡致,整個市場呈現出普漲的特征。
但是整個1月份,特別是在前半月,除了銀行的估值修復仍然一枝獨秀之外,相對而言周期性板塊的表現平平,反映了投資者對于經濟能否復蘇仍然心存疑慮。
同時,本輪上漲過程中,廣大中小投資者并未轉向情緒的高漲,截止至1月25日,A股持倉帳戶數在不斷減少,表明了更多的中小投資者隨著市場的上漲,在選擇解套出局。最新的交易帳戶占比也才在7%,仍然處于歷史的低位。從歷史經驗判斷,存量財富再配置的力量仍然很強。
數據顯示,自2012年12月市場反彈以來,滬深兩市持倉賬戶減少87萬余戶,占比下降0.66%,且新增股票開戶數增幅有限,相對于此,基金開戶數則大幅提升,機構主導資金流入而散戶主導資金流出的情況漸趨清晰。另外,在此期間內銀證轉賬凈額僅增長501億元,而同期滬深兩市市值增長則高達4.32萬億,于是證券公司自營業務、資產管理業務等其他類型的交易結算資金(即機構資金)方是推動指數持續高舉高打的核心要素。
渤海證券策略分析師周喜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寬松的國際貨幣環境令全球可用配置資金進一步提升,持續增加的QFII和RQFII額度則令國內A股市場資金供給潛力得以增強。同時經濟數據發布規則及2012年一季度較低的基數水平令2月份難以出現利空數據,機構資金的樂觀情緒仍將得以保持。鑒于藍籌股業績增速更為穩健且下修風險釋放更為充分,于是持續增加的機構可用資金仍將以藍籌板塊為主要投資對象,進而帶動指數延續反彈。
本輪反彈的一個重要推動因素是股市供求關系的改善。郭樹清主席談到QFII額度將進一步擴大,新一批1000億的RQFII有望近期在臺灣推出,IPO重啟有望被推遲至6月份,融資融券允許規模的提升(由于融券標的和數量依然受制約,因此規模擴大更有助于融資量的上升)。這些新的信息不但提升了市場投資者對于未來股市資金增加的樂觀預期,更顯示了當前股市管理層越來越傾向于使用改變供求關系的政策來提升股市。
中金公司認為,從資金供給上看,2-3月份仍處于新人市QFII資金的建倉高峰期,保守預計月QFII流入股市資金可超過500億元,加之春節前后也是國內企業和散戶資金人市意愿最高的時期,因此預計每月可入市資金在300~500億元。而從股票供給角度看,由于IPO的暫停,股票供給主要來自于增發配股和大小非減持,前者每月規模在500億元左右,而后者每月規模在100~150億元左右,隨著股市的上漲,大小非減持的規模預計還會有所增加。根據上述分析,預計2月份整體上資金供給依然會高于股票供給速度,因此從供求關系上依然處于有利于股市上漲的態勢中。
海通證券持有同樣的觀點。從證券市場的流動性看,2013年2月預計資金缺口為204億元,證券市場流動性繼續改善。2月預計證券市場資金總需求為477億元,其中限售解禁資金需求57億元,IPO仍處暫停階段、增發和配股資金需求約為420億元。預計股票型基金發行提供增量資金32億元,新增股票賬戶提供資金40億元,預估保險增量資金為200億元,資金總供給為272億元。
經濟復蘇概率大
近期的經濟數據顯示,盡管經濟有回暖態勢,但預計本輪經濟反彈為弱復蘇的概率較大。此外,判斷復蘇好壞的另一大依據,1季度企業盈利狀況要到4月份才陸續公布,因此也不會在2月份對市場產生太大的擾動。周喜指出,如果市場投資者開始隱約感覺到本輪經濟為弱復蘇的概率在增加,那么就會選擇在這一預期在最終被市場證實前盡快地將本輪行情做足并且做完。而且本輪新增資金的主要來源是QFII資金,由于海外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復蘇的預期較國內更為樂觀,但同時由于所處地理位置的不同,海外投資者對于國內經濟狀況的理解主要來源于實際數據公布時,因此通常要略微滯后于國內投資者。
截止2013年1月29日兩市有1524家上市公司發布了2012年業績預告,預告業績顯示1524家上市公司業績有望正增長,2012年預告利潤較2011年增長11.6%,主要呈現三個方面的特點。
首先,1524家上市公司全年業績實現反轉并最終實現全年正增長,將意味著全部A股上市公司業績也有望呈現反轉的趨勢。1524家上市公司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數量的61%,占總市值的27.5%,對非金融上市公司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此外,從1524家上市公司和全部A股上市公司歷年業績變化趨勢來看,1524家上市公司利潤增長趨勢基本與全部A股呈現趨勢上的一致性。
其次,從主要風格板塊的業績表現來看,主板的業績要好于中小盤。已公布業績預告的1524家上市公司中,主板利潤增長23.5%,遠遠高于中小盤1.9%的業績增長。
最后,分行業來看,1524家發布業績預告的上市公司中,電力、國防軍工、非銀行金融、食品飲料、餐飲旅游、傳媒、輕工制造、基礎化工和銀行等利潤增長速度最快,其中電力、國防軍工業績增長速度最大,分別達到了190.2%和1166.5%;業績下滑幅度最快的行業主要為交通運輸、煤炭、通信、鋼鐵、機械、建材等行業,其中交通運輸和煤炭兩個行業凈利潤下跌的幅度最大,交通運輸行業凈利潤下滑314.45%和107.81%。
考慮到本輪反彈行情的動力源自豐幾構投資者對藍籌板塊的持續介入,周喜建議投資者2月繼續以藍籌板塊為主要戰場,輔以對題材類個股的關注:就藍籌板塊這一主戰場而言,應當以補漲為核心立足點,一方面關注金融板塊中前期相對漲幅較小的低估值類個股,如四大國有銀行等;另一方面關注前期漲幅落后,雖業績前景穩定且估值位于低位,但基金仍屬低配的其他藍籌板塊,如建筑建材、工程機械、醫藥生物和交通運輸等。就題材類個股而言,即將于3月初召開的“兩會”顯然是核心所在,于是城鎮化、土地流轉和以環境保護為核心的美麗中國有望再度成為資金提前布局的概念性板塊。
興業證券也持同樣的觀點,認為股市正在上演“春天的股市”。判斷行情的時間和空間仍有可為,切莫輕言看空。在2月份,考慮到市場由于流動性寬松的過年效應,從而維持強勢,到了3月份之后,經濟的大概率復蘇將帶動盈利恢復下的上漲。基于這一邏輯主線,繼續維持低估值修復的金融和周期的配置建議。
興業證券認為,隨著銀行股的全面開花,且從龍頭銀行民生、興業向二線銀行,再向四大行的輪動上漲,估值修復進程得以擴散。投資者不必過度擔憂是不是大銀行漲了,行情就結束了這一傳統觀念。因為,本次行情是由增量資金啟動,而非過去的存量資金博弈。
銀行股的上漲有望全面擴散到保險、券商等行業。金融創新與低基數下業績反彈有望推動保險、券商的預期修復。其他不嚴格區分行業的低估值藍籌股,也有望繼續隨著市場的估值修復水漲船高,而產生比價效應的補漲行情。長江電力、大秦鐵路的上漲就是最好的例子。
2月飄紅板塊
2月,是個辭舊迎新的時間窗口,也是A股市場派發紅包的好時候。回顧A股歷史可發現,2004年至2012年的9年間,A股在多數年份的2月份均有不錯表現。具體來看,過去9年中,除了2008年2月上證指數小幅下跌0.8%之外,其余年份同期均錄得上漲,平均月漲幅為4.79%。
從行業板塊看,一些行業板塊同期表現遠遠超過了大盤,如受益于1號文件政策紅利的農林牧漁板塊。本刊記者統計發現,2004年至2012年,歷年2月份申萬農林牧漁指數均收獲絕對正收益,最低的漲幅為5.12%,最高則達15.31%,平均值為10.07%。
新時代證券認為,從2004年以來,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是關于三農方面的政策,對指導農業等相關行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助推了行業景氣度不斷提升,相關上市公司或多或少都將受益。而這給二級市場提供了良好的政策預期和炒作題材,所以每年2月份前后市場資金對農業板塊都非常關注。
具體到個股,首發上市時間不晚于2004年2月的非ST農業股中,有13只農業股連年2月份錄得上漲,占比39%。歷年平均2月漲幅超過10%的有10只,豐樂種業(000713)、金健米業(600127)、羅牛山(000735)、亞盛集團(600108)、永安林業(000663)在漲幅榜上排名居前。
農林牧漁指數并非唯一連年2月飄紅的行業指數,過去9年,年年2月收紅的行業指數還有公用事業、黑色金屬、化工、建筑建材、交通運輸等周期概念板塊,以及家用電器、商業貿易、醫藥生物、紡織服裝等消費概念板塊。
新時代證券指出,這些行業板塊之所以在2月走強與行業周期、消費時點和年報預期有很大的關系。首先,每年2月份春節過后,隨著天氣轉暖回升,各行各業都進入正常的生產過程,一些強周期行業(如黑色金屬、化工、建筑等)開始補庫存,原材料價格也進入漲價期,生產要素需求增加與價格的提升,就賦予了市場良好的預期。其次,元旦、春節是傳統消費旺季,物流、人流與車流的爆發式大量流動,給大消費行業如家用電器、商業貿易、紡織服裝、交通運輸等帶來較好的收益,從而誘發了市場關注。第三,2月份以后是年報集中公布期,公用事業、醫藥生物等行業由于業績增長穩定,容易誕生白馬股、大牛股,歷來受到長線資金的關注。此外,由于天氣寒冷容易誘使流感等疾病頻發,醫藥生物板塊也易因這些突發因素遭受市場炒作。
有色金屬、建筑建材、醫藥生物板塊后市最被券商所看好。有色金屬、建筑建材等板塊的投資邏輯在于,隨著新一年生產經營的正常化,固定資產投資力度的加大和房地產市場企穩,再加上城鎮化提速,市場需求會進一步增加,原材料價格也會有一定回升,這些強周期行業有望從低谷回升,企業盈利會有較快的復蘇。醫藥生物板塊方面,政策對其支持力度大,隨著醫改不斷惠及全民以及老齡化的到來,未來發展前景非常廣闊,相關公司盈利有望保持比較穩定高速增長,且該板塊抗周期性強、成長性好,值得中長期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