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28日,以描繪福州本土山水為主調(diào)的郭榕亭詩意山水畫展在福州三坊七巷東方書畫社舉辦。畫家用厚實與婉約的筆墨描繪了美麗中國、美麗福建、美麗福州的山水,50多幅富有詩情畫意的作品都是有感而作的,特別是以福州西湖、閩江、馬尾、烏山、洪山橋等本土景色為藍本的山水畫作,亦真亦幻,墨韻獨到,既傳承了民族傳統(tǒng)繪畫藝術(shù),又充滿詩意。
隨著城市的變遷,記憶也將模糊。《閩江初夏》、《烏山小景》、《西湖微雨》、《江濱春曉》、《洪山橋村景》、《老屋春夜》、《殘存的記憶》、《山水夢境》、《夢回水鄉(xiāng)》……這些喚起記憶的畫作,沒有喧嚷,卻有著似曾相識的感覺。
“我認為畫是沒有性別的。重要的是我能夠表達自己與自然的溝通。”郭榕亭望著畫上影影綽綽的密林秋霧,就好像望著家鄉(xiāng)閩侯的一草一木。在水墨的世界里,她叫籬子。她說,13歲拿起素描筆的那一刻,家門前小橋流水的江南氣息,從此便在手心里揮之不去。就算身處現(xiàn)代都市的樓宇,一提筆,故鄉(xiāng)的親切、山水的親切仿佛就在紙上。
國畫大師黃賓虹說過,“山水畫乃寫自然之性,亦寫吾人之心”。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表達自己成為郭榕亭畫畫的最大追求。從最初科班訓(xùn)練的師造化,到抒發(fā)個人在大自然中的領(lǐng)悟,這個過程像釀酒一樣,讓她慢慢發(fā)酵出自己個性化的水墨語言。她說并不在乎作品是否“完美”。“我有自知之明,不可能一下子完美”,但與其一直惦記著皴法或畫風(fēng),不如來點“真性情”。宣紙上的那些云波繚繞、山川林壑、流泉飛瀑,濃淡相宜中富含變化,似乎可以窺見畫家本人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
對此,郭榕亭表示,她不喜歡作那種虛幻的山水,愛寫自己心中的“那方天地”。筆隨心走,境由心生,而自己也在與山水的交融中徹悟心性,歸于寧靜。前人唐志契《繪事微言》中說:“凡畫山水,最要得山水性情。”看來,她是深諳此中三昧。其實,日常生活中的郭榕亭安靜、恬淡、閑適,她認為,心思浮躁難以寫出山水的神韻。所以,她的作品,無論大幅還是小幀,都透著她自己的心性,于厚重中見空靈,于靜穆中見清新,既是自己理想生存環(huán)境的頌歌,又喚起觀者可游可居之思,獲得精神的愉悅和藝術(shù)的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