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意大利混混
1903年11月15日是個星期日。新英格蘭典型秋日里的毛毛雨裹挾在冷空氣中從海上吹來。查爾斯·龐齊,這個傳奇人物就是在這一天登上了美洲大陸,懷揣2.5美元的他開始了波士頓之旅。
他在自傳中形容自己,雖然個子矮小,但作為移民大潮中的一員,他看上去衣冠楚楚,身穿歐洲最流行的高檔衣服,絕不是一個體力勞動者,而更像一個百萬富翁,或者年輕的富二代,正在度假的悠閑紳士。事實上,他從遙遠的意大利漂洋過海來到這個陌生的地方,出發時帶在身上的200美元已經消耗在船上的牌桌和酒吧里了,現在他包包里只剩下兩塊五。
而他此行的最終目的只有一個,賺錢。
在他意大利的父輩們從電影獲得的想象中,美國遍地是黃金,你只需要彎腰去撿,但是龐齊如同每一個身無長物的新移民一樣,饑餓,沒錢,被警察逮住盤問,不懂英語找不到工作……他多年從事最卑賤的工作,雜貨店員工,縫紉機修理工,推銷保險,幫廚的……
他曾在一家餐館洗碗端盤,卻因為偷竊和私吞找零而被開除。1907年,龐齊在加拿大的蒙特利爾成為銀行雇員,但他在那里中飽私囊,因偽造支票而吃上官司,被判三年監禁。但據他自己說,從頭到尾都是被他一個老同學算計,最后因為他們同時愛上老板的女兒而遭到對方陷害。
1910年龐齊28歲,出獄后他和幾個沒有證件的意大利移民從加拿大搭上去美國的火車,但是在越境的時候被警察抓獲,同鄉們一齊指證龐齊是偷渡他們的“蛇頭”,他們被釋放了,龐齊又入獄了,這次被監禁兩年。
驚天大案龐氏騙局
龐齊在美國與加拿大晃蕩了13年之久仍然毫無起色。最后他終于盯上了讓他發跡的機會:一種特殊的郵票,國際回信券。因為龐齊認為這個名字聽上去顯得鄭重其事。
這是一種可在國際間流通的郵政票據,寄信人在信中夾帶一張回信券,回信的人就可以用它在當地郵局兌換相應的郵票,這樣可以為回信人減輕經濟負擔。
一戰前,這種票據換郵票公平又方便,但是一戰過后,歐洲經濟十分低迷,美國發了戰爭財,經濟發展勢頭很好,物價相對高,同等的美元在意大利能買到三倍于美國的回信券。如果在歐洲用美元兌換當地貨幣購買回信券,再拿到美國來換郵票,再能賣出去,肯定是一筆穩賺不賠的生意。
事實上,因為國際回信券價格低廉,購買和兌換環節復雜,還有名目繁多的手續費用,真要賺到錢那是相當困難。因此龐齊將此實際兌換環節進行了選擇性遺忘。
龐齊當掉了他太太的戒指,成立了新公司,這個在波士頓一個破舊的樓上開張的新公司名叫“證券交易公司”。公司所有的家具和資金都是他從一個叫丹尼爾的人那里借來的。
頭一個月他說服了18個人參與,拿到了1770美元的現金。他承諾的是,他要進行這種國際回信券的買賣,輕松賺到錢,然后在90天內歸還投資人本金和50%的利潤,如果生意順利的話,45天就能歸還。
這種胡說八道說服了他自己和所有的投資人,他在什么都沒有做的情況下,先把話傳了出去,然后在第一個歸還日連本帶息給了第一撥的投資人,當然這些錢都是他自掏腰包。
這個神奇的消息像流感一樣迅速傳播開去,半年的時間,兩萬投資者給這家公司注入了650萬美元。初步換算一下,當年的650萬美元相當于現在的6900萬美元。
龐齊對此的回憶是“瘋狂,極度的對金錢的瘋狂”、“你能從人們的表情、從無數伸過來攥著鈔票的拳頭中看到希望和貪婪。”他自始至終都認為,“我們都是賭徒,我們都渴望輕而易舉地賺錢”。
整個“投資”的過程中根本沒有一張回信券出現,所以先投資的人獲得的所謂的“收益”都來自于其他投資者的投資。而龐齊的公司也就靠著這樣一種“老鼠會”的形式逐步擴大。
龐齊名聲大震,被譽為“商業巨鱷”,仿佛成了一個能點石成金的人。
在人們紛紛把錢投給他的證券公司時,龐齊又看上了更大的生意。他開始往波士頓的漢諾威信托銀行(HanoverTrustBank)拼命存錢,目標只有一個,給銀行帶來壓力,迫使其自動轉讓。終于,龐齊成了這家銀行存款最多的客戶,這時只要他把所有存款提出,銀行就會倒閉。1920年夏天,他的目標達到了,龐齊投資300萬美元,成為這家銀行的掌控者。
龐齊這下真的變成了他早年佯裝的有錢人,他大肆購買奢侈品來包裝自己,并雇傭公關威廉·麥克馬斯特(William McMasters)來幫他樹立正面形象。他有了大批的崇拜者,甚至有人在公開場合向他高呼:“你是最了不起的意大利人!”龐齊回應,“不,哥倫布和馬可尼才是。他們一個發現了美洲大陸,一個發明了無線電。”接著這個人說道,“當然,但是你發明了錢!”
騙局揭開
騙局是被媒體逐漸揭露的。在人們陷入瘋狂的金錢游戲時,《波士頓郵報》很快發現其中有詐。美國財經新聞人克萊倫斯·巴倫指出:“從來沒有這種不勞而獲的事情。”更有人計算出,如果龐齊兌現他的承諾,他需要購入1600萬張回信券,但實際流通中的回信券總數僅為2.7萬。
在媒體造成的輿論壓力下,各方面開始調查,迫于壓力龐齊不得不將業務提交公開審計,同時停止接納新的投資。
這倒正中龐齊下懷,他自己都不知如何處理這個越吹越大的牛皮。但是,據說當時去圍攻他辦公室的人們,有的是想收回投資,有的卻是還想再投入更多的錢。
媒體對龐齊是毫不留情的,一系列口誅筆伐接踵而至,自然有人提到了龐齊不堪的入獄生涯,人們才開始真正追討投資,資金鏈缺口很快浮出水面,龐齊投資的幾家銀行牽扯了幾乎整個波士頓銀行體系。龐齊于1920年8月被逮捕。離他注冊證券公司還不到一年。
據說騙局被揭穿之后,龐齊仍然衣冠楚楚。即便他被定罪之后,那些被他欺騙的波士頓人民仍然對著他歡呼。連《紐約時報》都承認“他的確有些過人之處,像是有那么點騎士風度”。
而《時代周報》對此的評價則是:“那些被他掠奪的人不值得同情……受害者們所表現出來的只是貪婪,是對無本萬利的迫切渴望,而且,他們身上還缺乏龐齊那種能彌補過失的優雅風度。”
輝煌生活的悲慘結束
龐齊在鋃鐺入獄、被控以郵政欺詐罪的時候,資產為400萬美元,負債為700萬美元。根據聯邦控罪,龐齊只服刑4個月。但他出獄后,馬薩諸塞州又以盜竊罪判他七至九年的徒刑。龐齊在交保假釋期間,又卷入了一場欺騙性的佛羅里達土地買賣,致使徒刑增加了一年。與此同時,他棄保出逃,并在新奧爾良被抓獲。
他在服滿所有刑期后,于1934年被引渡回意大利。回到家鄉意大利時,天才的他又想辦法去騙墨索里尼,可惜沒能得逞。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龐齊移民到巴西,在那里靠教英語和領取巴西失業救濟金度日。
龐齊的健康在1940年開始惡化。他的右眼幾乎失明,動脈硬化,并患有血栓,因此無法移動左臂和左腿。但是,這個超級騙子即使成了廢人,仍然保存著一些愉快的回憶。他在1948年說,他一度計劃從蘇聯騙取20億美元,辦法是保證向其偷運黃金,然后不認賬。他笑著說:“這個計劃本來可以拿蘇聯共產黨開個大玩笑。”
1949年,龐齊因為腦血栓死于里約熱內盧一家醫院的慈善病房。死去時,這個“龐氏騙局”的發明者身上還有75美元,這是他從養老金省下來的,人們用這些錢給他舉辦了一個簡單的葬禮,支付了他的喪葬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