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部門的“豪言壯語”并不是改革。當年小平同志沒有豪言壯語,就只有非常樸實的一句話——“誰不改革誰下臺”。可我們看到的是宏偉的發展戰略、宏觀的戰略。4月21日至22日,昆明,由中國企業家俱樂部主辦的商業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2013中國綠公司年會”上,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和金融學教授許小年如是說。
“改革紅利”是本屆年會的主旨論壇,“改革”一詞也成為與會嘉賓口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
豪言壯語不是改革紅利
許小年認為,中國歷史上成功的改革——商鞅的改革和鄧小平的改革,不是謀求現有體制局部效率的改善,而是突破現有的體制。
商鞅突破了現有的格局,打破了貴族基層,吸收了農民、貧民,參與到秦國的政治、秦國的軍事和秦國的經濟發展中。鄧小平打破了計劃經濟體制,吸收了中國的農民、中國的民營企業家、中國的城市民眾加入到改革的洪流中來。
他們成功的第二點,是頂層放開和基層創新相結合,而不是一味地相信官僚經營階層的頂層設計。鄧小平和商鞅并沒有設計什么改革,他們只是總結了現實的一些創新,把政策在全國推廣。如商鞅廢井田開阡陌,這不是商鞅的創造,而是在秦國有了幾百年的實踐演化而成的。鄧小平的成功是肯定傻子瓜子在城市中的創新,把它變成黨的建設,變成法律的實踐在全國展開。
“改革是否需要頂層設計”的話題似乎也引起與會眾多嘉賓的興趣。聯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柳傳志在隨后的論壇上對許小年的觀點提出不同意見。他說,政治社會等深層次的改革還是要從頂層來推動。現在我們國家特別需要依法治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有特權,這里有很大的障礙,需要頂層設計來做。如鄧小平打破終身制就是從頂層來推動的改革。1993年人民幣超發,如果朱镕基總理不是從頂層決策開始、堅決采取行動回籠人民幣的話,現在就會亂成一團了。發言時,柳傳志還不無遺憾感慨:“可惜許先生不在,沒法開展辯論。”
在與柳傳志的對話中,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周其仁也談及了頂層設計的問題。他說,其實中國的改革沒有頂層的設計也不行,但是問題是這個頂是頂在哪兒?是在中央最高層?還是在國務院各個部門?他認為,如果改革由各個部門來設計,最后改革可能難以形成。中國的改革,很多問題需要高層的參與才能成功。
此前,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也表示,中國要重啟改革,必須重視頂層設計,對當前的主要矛盾和體制性問題進行分析,提出改革的總體方案、路線圖和時間表。吳敬璉稱,“頂層設計”來自網絡工程,意思是要從頂層開始向下一層一層地設計,這樣各個子系統之間才能互聯互通,才能協調。
拒絕跟風,創業全靠自己
本屆綠公司年會開啟了商業領袖夜問活動,少量參會代表現場與商業領袖進行私密對話,并向柳傳志、馬云和曹國偉等商業領袖取經。夜問商業領袖,也許會在不經意間贏得新的商業機會。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云的“夜話”活動環節吸引了不少中小企業主和創業者參與。對于自己投資的興趣,馬云打趣道:“做任何事,今天會成功或一年之內會成功,我不做;只有五年后才會成功的事情,我才會有興趣,十年后成功的事情,我特別有興趣。”而對于自己成功的秘訣,馬云認為并不是因為自己厲害,他覺得成功人士與普通人一樣,只是“我們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我們吃的虧比別人多,但是我們不怕吃虧”。
當時,有來賓問馬云,是否要帶領一批中小型的企業在中國的經濟環境下成長。馬云稱,不要妄想別人能夠幫你帶成大企業,沒有人會幫你的,我們也不會幫你。世界就是這樣,全靠自己努力。有時候碰到運氣,就像郭靖吃了一條蛇的血一樣,就成功了。現在世界上失敗的案例差不多,失敗的人、成功的人背后都有一些秘訣,所以不要期待誰會幫你,反正我們要幫你也幫不了什么,你自己幫自己,才是最大的幫助。別相信我們這些人,我們這些人說幫你,其實是我們自己在忽悠自己。
除了馬云,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俞敏洪在主題為“創業:從夢想到現實”的導師論壇上,也分享了自己對創業的觀點和建議。他認為,對于一個創業者而言,做一個企業都是從一無所有做起,因此必須展望未來30年、20年可以做的事情。夢想不能脫離現實,現實任何時候都要有。然而像老黃牛一樣拉地的人是走不遠的。
與馬云的思路異曲同工,俞敏洪也特別不喜歡“這個事情賺錢,我就趕快做”,他拒絕跟風。他說,我們如果要去模仿一種人,這是不可能成功的。你要以自己建渠道的方式銷售,你的渠道建起來了,再建第二個、第三個,最后慢慢產品在政府領導心目中建立品牌形象了,慢慢就出來了,再慢慢發展。但是你這么多的錢,大的有大的做法、小的有小的做法,每一個做法都不一樣。
釋放改革紅利,必須還權于市場
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理事長、聯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柳傳志在開幕式上解釋了“綠公司年會”中“綠”的含義。他說,這個“綠”指的不僅是一般的環保的綠,而是一個大綠的概念。就是把商業對社會、對人類的一切貢獻,都稱為綠。其中,企業可持續發展便是這個范疇里重要的的一個方面。
柳傳志認為,中國企業想要持續發展,有些東西要變,有些東西則不能變。他以自己的公司為例解釋道,最起碼我們的遠景和追求不能變,我們企業本身要有一個好的文化,這個不能變。除了文化以外,企業要有制定戰略的能力,根據環境的變化能夠制定出好的戰略,包括大幅度從自己所在的行業跳到另外的行業去,你要有所準備和很強的執行力。
在另外一個會場,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健林則分享了萬達如何從一個區域公司成長為一頭“跳舞的大象”。這其中經歷了四次轉型,一次轉型是1993年到廣東發展,萬達從一個區域公司向全國區域公司邁進。第二次轉型,是2000年,從一個房地產公司,轉變為共有產業的公司。第三次轉型在2008年,萬達向文化轉變。第四次的轉型,萬達收購了美國家集團,走向國際化。對萬達的百年企業目標,王健林認為,企業傳承中最重要的就是創新。
博鰲亞洲論壇國際咨詢委員會委員龍永圖說,企業深化改革的關鍵是解決或者說進一步解決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他認為,企業和政府應該建立一個“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關系。所謂“君子之交”,就是政府和企業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同舟共濟;所謂“淡如水”,就是這種關系不是那種吃吃喝喝、拉拉扯扯的關系,不是那種不清不楚、不明不白的關系。要建立這樣的關系,重點就是我們的政府,要對所有不同所有制的企業一視同仁,形成公平的待遇。
對這個問題,俞敏洪則更加直接地指出,政府管政治體制的改革,讓老百姓管經濟體制的改革。政府的手應該要伸在他應該伸的地方,不應該伸在他不應該伸的地方。
此外,昆明市市長李文榮也表示,釋放改革紅利必須把經濟發展擺在首位,必須還權于市場。
抽文
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健林分享了萬達如何從一個區域公司成長為一頭“跳舞的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