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鰲看點
新形象 新經濟
第一夫人處處留下倩影,國內服裝業受益,股市服裝板塊大漲。最新一期美國《時代》周刊對第一夫人彭麗媛的外交形象予以好評,認為她展現了中國第一夫人的新形象。
習總在開幕式的主旨演講意味深長:“和平猶如空氣和陽光,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
“要共同維護和平,為促進共同發展提供安全保障,不能為一己之私把一個地區乃至世界搞亂。”
——習總此語引發了各媒體的充分想象,這究竟說的是誰呢?
為窮人投資我不能再等了!
“我一直有一個從事慈善事業的想法,原本打算退休后再做,突然之間覺得不能再等了,這個計劃變得刻不容緩。從2000年開始成立基金會,首要任務就是讓世界上貧困的兒童獲得疫苗。這是我的第二次創業。”
——比爾·蓋茨的此場演講毫無懸念地獲得了火爆的場面。顯然,扶貧與投資一樣受歡迎。
增長有“潛力”還需共努力
林毅夫對“中國未來還能保持20年8%的速度發展”論點再次解釋:“國進民退”、房價高漲、收入分配不公、環境污染等問題影響了老百姓對未來的信心。但他樂觀預計的是發展“潛力”,中國經濟未來有這個潛力,但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做好,才能達到這個目標。
——對大陸經濟很樂觀。但被問及臺灣經濟時,林教授選擇了沉默。
公共外交全民表達
趙啟正:“中國公共外交的發展必將是世界更加清楚的認識中國,更加信任中國,能夠幫助克服對中國有偏見的見解,中國將有更多的朋友。”
于丹:“承認差異是中外完全溝通的前提。最后文明的融合絕不是某一種文明對他文明的說服或者征服,而是多文明,把有用的活著的價值合在一起。”
——經濟發展的同時,需要世界正確認識中國,很重要。于丹劍有所指。
社會進步讓教育差距擴大還是縮小?
趙小蘭:“教育是能夠在社會當中推動社會發展最重要的力量、最快的力量。”
馬蔚華:“高等教育縮小了個體的財富差距,受教育程度對每個個體而言和投資收益正相關;從整個社會來說,社會化的教育差異化是拉大的。”
張靚穎:“我感謝在我小的時候媽媽打我,在我成熟之后給我充分的發揮空間,小朋友在不同的時期要給予不同的教育方式,長大以后有獨立的思考能力之后,家長應該放手。”
主持人芮成剛:“我們要讓接受教育的機會變得更加平等、更加合理。一方面需要所有人都參與,條件最好的人回饋社會。另一方面我們要呼吁政府做更多的改革。”
——張靚穎作為青年領袖閃亮登場,成為全場焦點。同時我們不得不欣賞她的獨立思考和善于應變的能力。
張維迎:政府審批應該廢除
“對于民營企業投資來講,政府審批應該徹底廢除。投資本身是企業家的事,不是政府的事。
“我們為什么要有企業家?就是未來有不確定性,需要有人判斷未來。
“沒有辦法相信政府官員比企業家判斷的更準確,何況這些人本身不擔當任何風險,怎么知道他們有積極性作正確判斷呢?”。
博鰲報告:
《小微企業融資發展報告:中國現狀及亞洲實踐》(摘要)
博鰲亞洲論壇本年度關注中小企業的成長。本報告由博鰲亞洲論壇的官方雜志《博鰲觀察》、中國光大銀行以及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聯合制作,項目主持人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巴曙松。
《2013中國產業升級研究報告》(摘要)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
從世界范圍看,全球產業頻繁轉移的同時,也發生著結構性變化,新興產業逐步取代傳統產業成為經濟的驅動力,而新興市場國家在產業分工中的地位日漸凸顯。
在全球產業分工重新洗牌的關鍵時期,中國經濟已經遭遇到諸多瓶頸。中國政府在“十一五”時期就提出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在明確主導產業和政策重點的基礎上,受托于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產業升級課題組重點對六個新興產業領域做了深入探析,并在本報告中系統論述了中國產業升級面臨的國內外形勢與環境、發達國家產業升級的經驗啟示以及相關的理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