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次災難,都是對當下救助體系的一次考驗。在本次“蘆山4·20地震”中,除了政府的快速反應,民間的積極援助,逐步構建多層次的巨災保險機制,更應是當務之急。
機制:第一時間啟動
4月20日早上9點,像往常的雙休一樣,因為生物鐘原因,四川雅安籍北京白領張霖(化名)早早地醒了,但他希望再賴一會兒床,伸手抓起床邊的手機,開始刷微博,滿屏的消息讓他倏然驚醒,跳一般地坐了起來——“不好了,家里又地震了!”
歷史定格在了這一刻:北京時間2013年4月20日8時02分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北緯30.3,東經103.0)發生7.0級地震。
焦急的張霖開始給家人打電話,確認平安。其實此刻和張霖一樣牽掛著雅安人民的,是整個國家。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當日下午飛往災區,指揮搶險救援,緊緊握住群眾的手:“你們放心,我們不光要救災,還會幫助大家重建家園,以后的日子會更好。”
8點20分,四川省軍區即成立了抗震指揮部,由司令員李世明坐鎮指揮,約兩千人的救援隊伍隨即奔赴蘆山;8點30分,武警四川總隊出動1200人趕赴災區;8點40分,四川省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四川省應急救援總隊趕赴雅安災區;地震發生整整一小時,第一張震區航拍圖片已經發布;當天上午11點,中國國家地震局把先前啟動的地震三級應急響應,調整為一級……
地震發生不到一個小時,網絡上,雅安地震的消息已鋪天蓋地。中國國際救援隊通過官方微博,呼吁災區尚有手機信號的群眾“快快告訴我們您的位置、震感和看到的破壞情況”,成為第一個發聲的專業救援組織;8點29分,壹基金也通過官方微博宣布,正在聯系其設在四川當地的志愿者組織,了解災情,隨時準備行動;網友貼出照片顯示,在山東魯能對遼寧宏運的比賽中,看臺上的球迷紛紛舉出“雅安!挺住!”、“雅安!加油!”、“雅安!堅強!”等標語,為雅安鼓氣……
災難的來臨考驗著整個國家的應急機制,保險行業同樣面臨著考驗。地震發生后,中國保監會高度重視,快速反應,積極開展抗震救災工作。保監會主席項俊波第一時間召集有關部門,就保險業抗震救災工作作出部署,要求有關保監局和保險公司抓緊了解災區情況,積極采取有力措施,團結協作,盡一切力量做好抗震救災工作。保監會迅速啟動保險業重大突發事件三級響應程序,下發《關于保險業做好應對四川雅安地震有關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有關保監局和保險公司全力做好抗震保險理賠服務各項工作。
保監會要求,保險公司賠付次序按照先人后物,先簡單案件后復雜案件、先個人后企業的原則進行。對于理賠中遇到的具體問題,保監會發布了十條規定,以利于保險消費者。(詳見附表)
各大險企在此刻也擰緊發條,臨危待命。據本刊記者了解到,地震發生后,各險企都啟動到應急響應狀態,不少公司核保核賠部門人員第一時間奔赴四川,為理賠救援提供便利。
4月20日下午6點,太平洋保險將雅安地震預付理賠款送到客戶手中,從接案到支付預付理賠款不超過兩小時,成為雅安地震第一筆保險賠款。
而平安人壽推出20項救援舉措,取消了客戶自費用藥項目限制,取消住院延期手續,簡化重疾和殘疾理賠申請鑒定手續服務,簡化意外身故理賠申請手續。
新華保險對震中周圍幾個縣城266名投保人或被保險人進行了回訪,表示新華保險所有產品均覆蓋本次地震事故出險責任,凡因本次地震遇難或受傷客戶,均能在保險責任范圍內獲得理賠。
太平人壽對地震理賠進行無保單理賠,放寬身份證明要求,暫時取消了理賠定點醫院限制。幸福人壽啟動災情理賠日報告機制,針對在本次地震中出險的客戶,在理賠時按實際情況優先受理。
生命人壽對于事實清楚、責任明確的案件,可申請“預付賠款”。
險企:捐款多于理賠
截至4月27日8時,地震遇難人數升至196人,失蹤21人,13484人受傷,累計造成231余萬人受災。震區共發生余震5402次。
根據四川省民政廳網站,截至4月21日18時統計,地震已造成房屋倒塌1.7萬余戶、5.6萬余間,嚴重損房4.5萬余戶、14.7萬余間,一般損房15萬余戶、71.8萬余間,蘆山縣和寶興縣的倒損房屋25萬余間。地震造成財產損失短時間內無法估量。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震后,各界紛紛向災區捐款。根據新浪公益統計,雅安地震發生后的72小時,66家公益組織已籌措善款4.38億元。
險企也此刻在伸出援手。截至4月21日,中國人壽、人保集團、平安保險等11家保險公司稱,將為災區捐出共計約6000萬善款。其中,人保集團向四川災區捐款1000萬元,用于災區抗震救災工作和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恢復;中國人壽宣布向災區捐款1000萬元,全面助養因地震而不幸失去雙親的災區孤兒。
泰康人壽向中國紅十字總會捐款500萬元,用于救災物資采購及災后重建;太平洋保險則宣布向地震災區捐款500萬元,用于災區緊急救援工作;中國太平捐款1000萬元,包括500萬元現金及500萬元等值物資及各種保險保障。
保監會辦公廳主任陳映東透露,截至4月23日,雅安地震理賠金額以財產險賠付為主,共24家財產險公司接報案1016件,有效報案685件,預計賠付金額13899.90萬元,已賠付1273.73萬元。壽險公司方面,24家人身險公司接報案380件,有效報案210件,預計賠付金額395.93萬元,已賠付保險金100.10萬元。“根據目前掌握的情況,預計賠付金額14295.83萬元。”
而根據保監會在5·12汶川地震發生一年后的統計,保險行業合計賠付16.6億元,賠案涉及遇難人員1.29萬人、傷殘743人、受傷醫治3343人。業內人士預計,蘆山地震的賠付或小于汶川地震。
保監會4月24日上午召開新聞通氣會表示,截至4月23日,各保險公司向災區捐款共計7800萬元。災區理賠工作同時展開,已賠付保險金1373.83萬元。
從披露數據來看,保險賠付金額遠遠少于慈善募捐。
爭議:贈送保險該不該
本想為奮戰一線的醫護人員和記者贈送保險,表達關心,不料遇上了“較真”人士質疑,惹來是非。在此次雅安地震中,泰康人壽等險企一定覺得“很委屈”。
雅安地震9個小時后,和訊網保險頻道設立了“為雅安前線贈保險”和訊報名點,截至4月27日17時,幫助413名雅安地震支援人員獲得了免費保險保障,每人最低保額50萬,總保額接近2.3億元。
據了解,參與這項活動的承保險企包括中意人壽、友邦保險、平安保險、泰康人壽、太平人壽、太平洋保險、建信人壽等。
這本是一場愛心活動,不料卻遭到了網友的質疑。
截至4月21日凌晨2點,泰康人壽向多家媒體的84名記者贈送了累計保額4500萬元的人身意外傷害險。
網友“保險專業律師李濱”在微博上公開指出泰康人壽存在“誤導行為”。
本刊記者聯系到李濱,他說:“向參與救災的醫護、新聞工作者每人捐贈保額為50萬元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我認為這是不妥的,就像實際每人被捐贈2元錢,卻被說成捐贈500萬元額度(彩票)一樣。”
而網友“chochbar”認為:“84名記者同一期間全部犧牲的概率有多大?做保險的最清楚,幾乎可以認為是零。也就是說他們拿不可能出現的事為自己貼金。”同時,部分網友指出泰康人壽存在“借機營銷”嫌疑。
多名不愿具名的網友表示,他們懷疑保險公司此舉是在套取個人信息。而廣東電視臺《今日財經》欄目管理人單凱蕙曾發微博呼吁,“有很多保險公司都推出免費送保險的活動,專家提醒消費者,免費保險保不長,要警惕一些電銷渠道‘明為贈送保險,暗地套個人信息’的做法。”
本刊記者在泰康人壽官網了解到,趕赴災區一線或在現場的新聞工作者、醫護人員有兩個途徑可獲得此份贈險。一是將“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單位、大概行程日期”等信息發送到指定的郵箱,二是在災區現場設立的報案點進行登記。
本刊記者致電泰康總部求證,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活動是泰康臨時的決定,并于4月26日停止贈送。
其實早在4月16日,泰康人壽宣布推出禽流感專門保險產品祥云H卡,并面向社會公眾免費贈送100萬份,也被質疑作秀成分遠大于實際效用。
湖南省保險中介行業協會會長成旗輝表示,目前H7N9病例在全國不超過百例,保險公司推禽流感專項保險就是一種噱頭,保額也很低,真正的理賠支出相對較少而且可控。
但也有人持不同的觀點。都邦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市場部室主任鄭珣駁斥了李濱對泰康的質疑,認為該網友也存在自我營銷成分。
網友“青島壽險老頭”說,泰康未存在重大信息遺漏,并無不妥,“這種災難面前,是必須快速宣布捐贈的保額額度的。至于要使用多少保險費、如何下賬,那是保險公司的事情,完全沒有必要同時宣布。因為不同職業類別的人,同樣的意外保險保費是不同的。”
至于是否借機收集客戶信息以及借機營銷,泰康方面回應:“這完全是公益性質的活動,收集客戶信息進行商業活動的說法純屬謠傳。至于被傳借機營銷,我們也很無奈,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其實,贈送保險已不是新鮮事物。險企早期贈送的保險,大部分指標通過電銷完成,一般為短期的交通意外險。如某保險公司推出的免費贈送3個月的交通意外保險,保險金額為10萬元。
據本刊記者調查,大部分網友表示“這是保險公司的愛心,無可厚非”,但也有人認為捐贈保險本身是一種自我宣傳。
除了遭受質疑,也有專家對此行為表示不解。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郝演蘇在微博中,援引某外資財險公司總裁對于中資保險公司災后捐贈行為兩點疑惑:一、為何不懂得向客戶定向捐款?屬于保險責任的從速賠償,對于不屬于保險責任或保額較低但損失較大的客戶定向捐款,即維護了保險合同的嚴肅性,又幫助了客戶;二、為何比賽般向高風險群體捐贈意外險?難道不擔心影響正常客戶的保險權益嗎?
看來,贈送保險的確值得商榷。
專家:險企的主要功能不是募捐
“我國在大多巨災損失中保險賠付杯水車薪,捐大于賠,難掩尷尬!”重慶大學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保險學會理事黃英君教授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說,從1976年唐山大地震到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保險人一直有個夢想,就是構建巨災保險體系。可將近40年過去了,巨災保險體系仍舉步維艱。保險企業對地震災區的貢獻無法通過正常的保險機制來實現,而更多地是通過非常態捐助來實現,中國保險行業的這種現狀令他十分擔憂。
保險職業學院法學教授夏雪芬認為,每次發生巨災,保險業捐款超過賠款,保險功能不能發揮應有作用。“政府不積極作為推動巨災保險制度的建立,這種不良循環還將持續。”
一名不愿具名的保險界內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事后的救災捐款不如事前的保險制度安排,如果承保地震險,何必如此大張旗鼓捐款呢?做好實實在在的理賠即可。
一李姓業內人士表示堪憂。他說,幾次大災中,賠款總額占比極低表明行業發展的不“給力”。如果說地震等巨災保險體系的建立需要多部門協同努力的話,個人人身保險發展遲緩保險業則無法推脫責任。投資類、分紅類保險在吞噬支付能力的同時,導致人身保險保險金額處于較低狀態,無法滿足家庭恢復正常經濟生活的需要。
黃英君指出,我國還沒有專門的地震險種,即便是在一些可能涉及地震災害的險種中,地震往往也會被劃為除外責任。如在財產險、房屋險中,地震均屬免責條款。有的壽險和意外險雖然將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納入保險責任范圍,但合同中也會設置種種條件。
中國人保財險執行副總裁王和撰文呼吁加快建設巨災保險制度的步伐,他認為“巨災保險制度建設真的沒有大多數人想象的那么難”。他在撰文中如此寫道:“我們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我們有許多成功的實踐可以借鑒;我們已經做了大量和專業的準備工作。眼下,我們缺少的也許只是更多的重視、決心和支持。我們需要的也許只是邁出實質性的一步,甚至只是邁出這一步的決心。”
“目前研究并不缺乏,有不少是切實可行的。可一直未曾實施。”黃英君也指出,保險行業一直在為巨災保險制度的制定而作出努力,“巨災通過保險機制來解決,遠比政府救災救濟以及捐助等更可持續、更具效力。制度構建離不開政府功能的發揮至關重要,不僅僅是參與,甚至在很大程度是起著主導作用。國內外巨災保險實踐也證實了這一點。希望政府職責能夠如期發揮,制度構建更多意義上應成為一種強力推進,政府責無旁貸。”
巨災保險理賠細則
一、對于被保險人因災發生的醫療費用,只要確定是保險客戶,都要全額及時給予賠付。財產保險業務比照此原則賠付。
二、對于暫時不能確定財產損失金額的,要按照不低于預估賠款的80%先行賠付。
三、對于因災造成有效保單滅失或損毀的,只要申請人提供的基本信息與保險公司信息基本吻合,保險公司要及時受理并給予無保單賠付。
四、對于身份證明滅失或者損毀的,或者需要提供死亡證明或戶籍注銷證明的,憑鄉鎮以上政府證明及時給予理賠。
五、對于客戶傷殘程度不能及時準確確認的,要按照預估傷殘等級確認并給付賠款。
六、取消定點醫院限制,保險消費者到臨時救治醫院(點)或鄉鎮衛生院治療,按照定點醫院賠付標準處理,同時放寬客戶用藥項目限制。機動車輛保險業務賠付取消定點修理廠的限制。
七、延長保單繳費寬限期,對于不能及時繳納續期保費的災區客戶,寬限期延長到120天。
八、對于災區客戶延遲報案造成的額外費用,或因地震造成保單遺失、污損需要補發保單的,應免收相關費用。
九、給災區客戶提供利率優惠的保單質押貸款服務,減免保單復效利息。
十、客戶要求現金支付的,保險公司應給付現金作為理賠款;客戶要求轉賬的,保險公司應通過轉賬方式支付。
中國保監會
2013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