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與中小學體育教育人才需求脫節的原因是:新課改對中小學體育教師提出了新要求,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沒有依據中小學體育教育人才的需要,高等體育教育與基礎教育缺乏有效的交流機制。基于原因的分析提出對策:進一步明確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根據中小學體育教育的需要改革課程結構;加強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建立交流機制;構建合作平臺。
關 鍵 詞:學校體育;體育教育專業;中小學;體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807.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7116(2013)03-0078-03
長期以來,高等體育教育與中小學體育教育存在長期脫節的現象,不但不利于體育教師的專業發展,也阻礙了體育教育質量的綜合提高。因此,研究和探討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如何與中小學體育教育人才需求有效性銜接的問題尤為重要。
1 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與中小學體育教育人才需求脫節的原因
體育教育質量水平的高低,不但關切到我國整個學校教育質量,更關系到青少年學生的體質健康[1]。體育教育質量與體育師資質量有直接關系。目前我國中小學體育師資建設存在許多問題,尤其是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與中小學體育教育需求脫節的問題較為突出。
1.1 新課改對中小學體育教師提出新要求
1)要求教師運動技能更加全面。在新課改中,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內容選擇上具有了一定的自主權,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想教什么就教什么,而是要考慮學生發展的需要和課程改革的需要,但總的來說,從技能教學上比過去的要求更加全面了[2]。
2)要求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更高。新課標還提出了“幫助學生學會體育與健康學習”的理念。基于此,教師的責任就更加多元了,過去教師可能更多地關注采用什么方法教,而新課改則要求教師不但要懂得怎么教,還要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即引導學生“會學”。所以教師需要掌握必要的學習指導能力。
3)要求教師掌握新的評價方法。過去僅采用終結性評價方式來評價學生的學習,而新課改是要求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方式來進行評價,其難點就是如何確定評價指標、建立評價標準,以及實施評價過程[3]。
1.2 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沒有依據中小學體育教育人才的需求
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不能適應中小學體育教育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體育教育專業本科課程方案中的課程設置未能充分突出“教育性”。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專業本科專業課程方案》的培養目標“能從事學校體育與健康教學、訓練、競賽工作,并能從事體育科學研究工作……”明確其首要工作“能從事學校體育與健康教學”,但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未能充分突出其“教育性”。如《課程方案》中列舉了142門課程,其中,與體育教學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課程僅有48門,僅占總課程的33.8%,而60%以上的課程與體育教育關系不大。
2)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脫離中小學實際。
體育師資的培養質量,一要看培養目標定位是否準確,二要看課程設置是否符合體育教學實際。就目前我國諸多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來看,存在脫離中小學實際的情況。如某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是:“本專業主要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體育及相關基礎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運動技能,能勝任各級各類學校的體育教學、研究、管理和訓練工作以及學校健康教育工作,具有創新能力的體育專門人才。”而所開設的課程主要包括:(1)學校平臺課程,包括政治、外語、人文與社會教育課程,約占25%;(2)專業基礎課程,包括體育教育專業必修課程,約占40%;(3)教師教育課程,包括教育學、心理學、體育教育系列課程、教育實踐課程,畢業論文、研究型課程和拓展型課程,約占35%。其中,專業基礎課程僅占40%,遠遠達不到能夠適應各級、各類學校體育教學工作的需要。
3)體育教育專業生源專業技能基礎差。
從體育教育專業招生來看,存在文化成績高、專業技能不突出的趨勢。不少省份體育術科考試沒能突出體育專業的特點,考試項目偏向身體素質,沒有采用專業技能來衡量。而且,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又不重視加強個人專業技能的學習和提高,導致掌握的運動技能不全面和水平不高。專業技能不全面,就不能適應新課改下中小學體育教學多樣化的要求;專業水平不高,就難以在中小學體育教學示范中做出標準的動作。而對于中小學體育教學而言,學生主要是通過觀察教師的示范,從而對某項運動技術從認識到感知的,假如教師的示范不標準、不到位,甚至錯誤的話,會嚴重影響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更談不上學生能正確而熟練地掌握該項運動技能[4]。
4)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重“學”不重“教”。
體育教育專業的理論課和技術課,都是在傳授知識和技能,忽視了對學生“教”的能力的培養。還有體育教育專業畢業實習時間很短,根本達不到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要求,對學生“教”的能力的培養作用不大。但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很少接觸到“評價”方法及評價實施過程,平常多是作為被評價者,表現或展示自己的知識與技能。“評價”是中小學體育教師必須要具備的技能,也是“教”的能力之一尤其是新課改對評價提出更高要求,更加需要教師具有這種能力。
1.3 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缺乏有效的交流機制
長期以來,高等體育教育與基礎教育階段體育教育交流較為缺乏,既缺乏共謀發展之思路,更缺乏聯合提高教育質量之大計。在具體理論研究與實踐操作層面都有所顯現。如就研究而言,諸多研究的立足點僅限于某一學段,如高等體育教育研究僅討論高等教育,小學教育也僅討論小學體育教育,初中、高中體育教育的研究也是如此,很少關注到相鄰或整個學校教育的體育教育問題[5]。因此,研究的問題就顯得十分局限,甚至出現片面性。如關于高等體育教育課程方案或教學模式的研究,大都只是考慮到了高校的師資力量、學校自身的資源優勢、兄弟院校的課程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經驗等,很少有充分考慮人才的輸出目標及培養的準確定位問題,在課程內容和形式的取舍上,自然也就難以依據基礎教育學校的實際需求而設置和規劃。關于中小學體育教師的專業發展問題,更多的研究將視角確定在教師的培訓等繼續教育上,而很少從源頭上即高等教育查找原因,并采取有效策略。
2 有效促進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與中小學體育教育人才需求銜接的主要策略
1)進一步明確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堅持培養中小學體育教師的方向。
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應該是十分明確,主要是為中小學培養體育師資,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明白和堅持這一方向,只有目標明確,才能堅定信心,培養出合格的人才。
2)根據中小學體育教育的需要改革課程結構。
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應在強調體育專業特點的基礎上突出師范性,加強術科與教育類課程教學的力度,大力提高體育教學與訓練能力。一定程度上,課程結構發生變化,意味著培養目標更加明晰化,也會具有較強的指向性。因此,根據中小學體育教育的需要,改革課程結構就成了當務之急[6]。
3)實行“頂崗實習”,加強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大多在第3學年或第4學年的某一個學期集中或分散實習1~2個月,用于提高教學能力。這樣的實習安排時間短,效果不好。學生在校期間,應盡量安排去中小學校參加“頂崗實習”,一方面能夠提高他們綜合的教育實踐能力;另一方面還體現了高等教育體育與中小學體育教育的合作與互助式發展。
4)建立交流機制,促進相互學習。
為了全面提高基礎教育體育教育質量,有效促進體育教師專業化發展,加強高等與基礎教育的交流顯得至關重要。如開展高等教育體育教育專業學生與基礎教育體育教師教學觀摩活動、教學技能比賽、課題合作申報與研究活動、專題研討活動等都。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的交流能夠發現對方的問題,更能查找自身的不足,從而不斷完善各級教育管理與人才的培養。基于此,建立交流機制,促進互相學習將是全面提高體育教育質量的重要舉措。
5)構建合作平臺,共同提高教育質量。
從理論層面來看,在決定如何合作方面,起關鍵作用的是需要專家學者長期深入到教學第一線,全面了解教學實踐問題的基礎上開展相關研究工作。脫離實際的研究,其理論難以回到實踐中發揮指導作用。
從實踐層面來看,搭建合作平臺,起決定作用的是主辦方的全局意識和協調能力。全國性的或地方性的體育教育活動接連不斷。如很多省市區的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每年會舉辦教學技能比賽,這種比賽一方面能夠檢閱學生學的質量和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加強高校體育教育之間的學習與交流,但這種比賽無論評委還是觀摩團,很少邀請到基礎教育體育教師參與其中,因此,評比的標準與基礎教育就很難完全吻合,發展的方向也難以貼近基礎教育體育教學實際。而高等教育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卻是為中小學教育輸送體育師資,這顯然需要加強聯合。
體育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與中小學體育教育人才需求脫節現象長期存在,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所提出的“提高質量”重要工作方針的不斷落實,加強高等體育教育與中小學體育教育的結合已顯得越來越緊迫[7]。隨著體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這種結合更能凸顯其重要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 趙自全. 淺談體育教學質量與推進素質教育的關系[J]. 當代體育科技,2012(11):50-52.
[2] 毛振明,王小美. 體育課改論[M].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9.
[3] 莫豪慶. 基于學生體育學習成績的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監測探究[J]. 浙江體育科學,2010(1):69-71.
[4] 宋盡賢. 以啟動教育質量檢測為契機,把體育教學改革繼續推向深入[J]. 中國學校體育,2010(6):2-3.
[5] 陳國成. 對大中小學體育教學銜接問題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27(8):1105-1106,1142.
[6] 陳軼藝. 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與中小學體育課程銜接問題分析[J]. 內江科技,2008(7):161-162.
[7] 中共中央,國務院.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