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組織機構、制度建設、裁判管理、監督機制和保障機制5方面,探尋中國足球超級聯賽裁判員職業化的運行機制,提出高薪吸引足球專業高水平人才,培養專職裁判員,初步建立市場化體制下的裁判員管理體制,形成合同制勞務聘任關系;同時建立健全相應的中國足球超級聯賽裁判員職業化相關制度,為中國足球超級聯賽裁判員職業化道路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
關 鍵 詞:體育管理學;中國足球超級聯賽;裁判員職業化
中圖分類號:G8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7116(2013)03-0025-04
足球裁判員與足球競賽之間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彼此互相制約又互相促進,是足球運動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保證[1]。擬對中國足球超級聯賽裁判員職業化的運行機制進行研究,旨在探索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裁判員職業化道路,以期為逐步實現中國足球超級聯賽裁判員向職業化的過渡提供理論參考,對于促進足球裁判員隊伍建設和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健康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
關于職業裁判員的概念,以往的學術研究提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觀點。馬岳良[2]認為,所謂的職業裁判員就是指一個以裁判為事業或職業的人,是一個可以有其他職業,但做好準備為其裁判事業付出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確保其能力最大程度發揮的人。蘇文科[3]指出,在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職業裁判員就是以裁判工作為一種主要職業,并依靠它取得主要生活來源的人。王漢臣[4]指出,足球裁判職業化即裁判以執法足球比賽為主要職業,并具備獨特的職業意識、職業技能、職業道德和職業地位。職業裁判員概念為通過簽訂勞動合同或勞動契約等方式,受雇于中國足協裁委會或中超公司裁判管理部門,將執法足球比賽作為職業,以此來獲取收入維持生計的裁判員。其收入主要由基本工資、出場費、獎金等部分構成。
運行機制是指在人類社會有規律的運動中,影響這種運動的各因素的結構、功能及其相互關系,以及這些因素產生影響、發揮功能的作用過程和作用原理及其運行方式。是引導和制約決策并與人、財、物相關的各項活動的基本準則及相應制度,是決定行為的內外因素及相互關系的總和[5]。
中國足球超級聯賽裁判員職業化運行機制是指中國足球超級聯賽運行過程中,影響職業裁判員制度實施各因素的結構、功能及其相互關系,以及這些因素產生影響、發揮功能的作用過程和作用原理和運行方式。是引導和制約決策并與人、財、物相關的裁判員職業化的基本準則及相應制度、供給方式等,是決定裁判員職業化行為的內外因素及相互關系的總和。具體包括組織機構、制度建設、裁判管理、監督機制和保障機制5方面內容。
1 裁判員組織機構
中國足球超級聯賽裁判員隸屬于中國足球協會裁判委員會管理。裁判委員會是中國足球協會專門負責或處理裁判工作專項事務的職能機構,在中國足球協會的領導下開展工作。根據《中國足球協會章程》第25條第5款的規定,裁判委員會原則上應設主任委員1人、委員若干人、執行秘書1人。裁判委員會下設裁判辦公室負責裁判管理的具體工作,裁判辦公室承擔著5項工作職能:一是選拔、訓練、教育;二是任命;三是評估;四是測試、提升、分級;五是記錄、存檔和公布,工作繁忙,責任重大。但目前中國足協裁判委員會的裁判辦公室僅有1名專職工作人員,負責所有工作,無法達到裁判管理的要求。因此,中國足協裁判委員會應該參考國外裁判管理機構的設置,配備足夠的專職工作人員,進一步構建科學的組織機構,更好地發揮自身職能。
目前中國足協對裁判員實行二級管理制度,即中國足協宏觀管理和會員協會具體管理,對裁判員的主要管理工作還是由會員協會來完成。但有些會員協會的裁判組織機構還不夠健全,有些甚至沒有專門的裁判管理機構,管理制度不完善,起不到監督和制約的作用,對裁判隊伍的選拔、培養、發展、提高缺乏長期周密的規劃,由此造成裁判技術落后于運動技術的發展,使裁判員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受到很大的局限。裁判員職業化制度的實施,需要改變現行的二級管理方式,由中國足協直接對職業裁判員進行管理,有助于裁判隊伍的可持續發展。
2 裁判員制度建設
制度是指在一個社會組織或團體中要求其成員共同遵守并按一定程序辦事的規程。制度建設是一個制定制度、執行制度并在實踐中檢驗和完善制度的理論上沒有終點的動態過程,一個組織或團體內部的制度建設水平和機制創新水平直接決定著組織或團體的發展水平。
中國足球協會裁判委員會早在2004年就提出了建設裁判工作管理制度體系的工作目標,經過幾年的努力,已經基本形成了中國足球協會裁判委員會工作、會員協會裁判委員會管理、各類裁判人員培訓與管理、賽區裁判人員選派、賽區裁判工作管理、裁判員執法工作評議、裁判工作監督、聽證會組織、出國人員管理、國際裁判選拔、裁判工作獎勵等方面較完整的管理制度體系[6],基本涵蓋了現階段裁判工作管理范疇。為促進裁判職業化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進一步加強裁判員管理法制化建設,中國足球協會裁判委員會應該繼續修訂完善包括《中國足球協會裁判委員會工作規范》、《中國足球協會裁判員管理辦法》、《裁判人員選派辦法》等14項管理辦法和規定,從中補充相應的職業裁判員管理內容,使職業裁判員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規可依,步入制度化和規范化的軌道,同時避免人為因素對正常裁判工作運行的干擾。應引起注意的是,把握管理制度的實施過程比建設過程更具有難度,需要在中國足球超級聯賽職業裁判員管理工作中加以重視。
3 裁判員管理
裁判員管理是運用現代管理方法,對裁判人力資源的獲取、開發、保持和利用等所進行的計劃、組織、指揮、控制和協調等一系列管理行為,最終達到實現裁判的發展目標。具體包括規劃、招募、培訓、考核、選派、評估、晉升等工作環節。
中國足球超級聯賽是我國競技水平最高的足球賽事,攻防節奏快、對抗強度大、競爭激烈。而且隨著足球比賽向市場經濟的轉化,每場比賽的勝負都直接影響運動員、教練員及俱樂部的自身經濟利益,運動員對比賽取勝的欲望更加強烈,對判罰的結果更加計較,從而增加了裁判員執法的難度,要求裁判員在比賽過程中必須在瞬間做出果斷、正確、及時的判斷,這對裁判員的執法水平、思想品德、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職業裁判必須與嚴格的管理制度相適應。
根據最新數據統計,中國目前的國際級、國家級和一、二、三級足球裁判員約有15 000多名,中國足協對其實行二級管理,即中國足協宏觀管理和會員協會具體管理的模式。
業余性造成了我國足球裁判員長期以來處于業務、戶口分開的雙重管理困境,同時接受體育局、體協等業務管理和所在單位的人事管理,造成身份不明確、業余裁判工作與本職工作的沖突和自身發展受限等弊端。實施裁判員職業化,由中國足協直接對職業裁判員進行管理,減少管理的中間環節,有利于規范各項管理制度,并有效解決由于業余性所造成的組織管理困難,吸收更多優秀人才進入裁判隊伍,有效提高裁判隊伍的整體素質。
建立市場化體制下的裁判員管理體制,即形成合同制勞務聘任關系,裁判委員會負責職業裁判的選拔、培訓、考核和選派,高薪面向社會吸引高級足球專業人才成為專職裁判員(名額可以先控制在4~6人),每年與職業裁判簽訂工作合同。由中超公司下發職業裁判員的年薪、出場費和獎金,并設立專門機構接受參賽隊投訴,對于裁判的工作失誤進行處罰。與此同時,建立健全有關裁判員人身安全、社會福利、待遇保障、經濟補償、產品開發等一系列保障制度,為其提供穩定的職業保證。
職業裁判員職業選拔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我國已有的停薪留職等政策,為現役少數裁判員向職業化轉型提供了便利條件;二是每年體育院校畢業的足球專業的大學生和在校大學高水平足球隊為職業足球裁判員的選拔和培養提供了充足的后備人才。還要特別加以注意的是,為保證中國足球超級聯賽職業裁判員隊伍的質量,所招募的年輕裁判員應該與國際接軌,必要達到以下條件:一是職業化,即能從事全職裁判工作,每年除參加全國足球比賽裁判工作,還必須完成一定數量的基層比賽裁判執法工作,以實現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二是國際化,即具有接受高等教育的背景,英語必須到達熟練交流的程度;三是年輕化,即招收20~24歲大學畢業生,專門集中培養3~5年,力爭在26~28歲時報批國際級,這樣在參加亞洲裁判執法競爭中,才能具備一定上升空間;四是具有突出的體能優勢,這是培養國際高水平裁判員的先決條件,12 min跑成績必須在3 000 m以上,達到3 200 m的重點培養。只有這樣,才能通過職業裁判員以點帶面,提高整體裁判隊伍素質。
4 裁判員監督機制
監督機制包括監督主體、監督內容、監督手段、監督過程。中國足球超級聯賽裁判員的監督應該形成法律監督、政府行政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相結合的復合型的監督機制。
1)法制監督。完善立法,實現有效監管的法制化和規范化。參照發達國家的經驗,結合我國國情,通過人大機構、司法機構、監察機構,界定裁判員身份,完善相關法律,通過立法,明確裁判員治理結構和監督機制,明確界定所倡導的、禁止的和限制的行為,并提供相應的明確的處罰信息。
2)行政監管。政府的行政監管一方面包括中國足球協會,財政、稅務、審計等部門,由裁判委員會制定職業裁判員發展規劃,上報中國足球協會批準,中國足球協會可以利用經費資助來推動規劃實施;財政、稅務、審計等部門要建立明確的監管制度,確保裁判管理部門遵守財務制度,合法收入和支出經費,職業聯賽裁判員依法納稅,實行年度審計、檢查制度等。另一方面由中國足球協會裁判委員會在足球職業聯賽中,執行委派裁判員及裁判監督制度,通過執法裁判員和裁判監督實行相互打分制度,評估裁判員執法情況,了解裁判監督的賽區行為表現。
3)行業自律。行業自律是依靠足球行業自身的力量對裁判管理部門及裁判員進行監督,提高公開性和透明度,強化行業自我監督機制,通過職業道德教育,加強職業聯賽裁判員的職業操守,并通過各方面反饋信息,從專業和規范的角度幫助裁判員改進工作,提高業務水平,制定行規和獎懲程序對成員實施有效的規制,形成正面激勵。
4)社會監督。建立完善、相對獨立運行的社會監督機制,包括社會團體、輿論監督和社會公眾監督:首先要建立由社會知名人士、專家、媒體記者和群眾代表等組成的獨立的監督委員會;第二要推進輿論監督制度化和法制化,保障對中國足球超級聯賽裁判員的報道客觀、公正、全面,監督其執法權力的正確行使;第三要依法建立健全公眾監督的有效機制,通過舉報、信訪、控申等方式,提高實際效果,增大監督力度。
5 裁判員保障機制
保障機制是為管理活動提供物質和精神條件的機制。中國足球超級聯賽裁判員職業化的保障機制就是通過政策法規、物質及精神激勵來保障促進中國足球超級聯賽裁判員職業化長期發展并不斷壯大的一系列措施。
政府層面積極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在國家體育總局印發的《2011—2020年奧運爭光計劃綱要》中,將“積極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職業體育的發展方式,穩步推進競技體育職業化發展”作為未來10年我國競技體育工作的主要任務,并提出了“完善裁判員注冊、管理、培訓、考核、選派、獎懲制度,努力建設一支思想品德過硬、業務水平高、人員相對穩定的專兼職高水平裁判隊伍”的對策與措施[7],這為中國足球超級聯賽裁判員職業化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社會層面認可,提供資金支持。目前各俱樂部在通過多種渠道開發相應產業,開拓市場,以競賽市場為龍頭,包括資源市場、技術信息市場、中介市場在內的市場體系初步形成。據2012年中超各俱樂部投資金額統計,16家俱樂部投資總額超過30億人民幣[8]。大連萬達集團和中國足協正式簽約,將在3年時間里至少投資5個億來振興中國足球,雙方將在6個方面展開合作。萬達集團最大的支出是每年6 500萬元冠名中超聯賽,其中,包括每年投入1 000萬元進行裁判隊伍建設,足以啟動裁判管理機構的財政運行。其中一部分用于裁判培訓,以提高裁判的業務水平;另一部分用于提高裁判待遇,以達到“高薪養廉”的目的[9]。這一舉動有利于探索改革現行裁判考核、獎勵制度,大幅度提高裁判員的待遇,激勵裁判員提高職業素質,從制度上保證執法的公正性,將會起到加速中超裁判隊伍的職業化進程的作用。
組織層面,重視技能培養,提供相應的生活保障,支持個人發展。由于裁判工作是一種短期工作,國際足聯規定裁判員45歲就要退役,因此,裁判員退役后的去向是裁判員所關心的問題,也是裁判職業化必須面對的問題。一方面,優秀的長期聘任的職業裁判員,根據個人選擇,可以由足協繼續聘任為裁判講師留用;另一方面,由裁判員自謀出路可以像退役運動員轉崗一樣,從事自己喜愛的工作。
為了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體現“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離”的改革要求,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符合當代職業足球聯賽發展的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中國足協于2012年2月出臺了《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管辦分離改革方案(試行)》。方案的提出,在建立在中超聯賽商務活動獨立運行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賽事獨立運行,逐步解決好職業聯賽的管理、決策機制,資源配置的問題。隨著管辦分離方案的逐漸落實,與職業聯賽有關的各項工作都將向著職業聯賽的要求不斷改進和完善,為中國足球超級聯賽裁判員職業化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6 結論
1)中國足球超級聯賽裁判員職業化運行機制構建。中國足球超級聯賽裁判員職業化運行機制包括組織機構、制度建設、裁判管理、監督機制和保障機制5方面內容,是決定裁判員職業化行為的內外因素及相互關系的總稱。是指在中國足球超級聯賽運行過程中,影響職業裁判員制度實施各因素的結構、功能、及其相互關系,以及這些因素產生影響、發揮功能的作用過程和作用原理及其運行方式。中國足球超級聯賽裁判員職業化運行機制的建立引導和制約著與人、財、物相關的裁判員職業化的基本準則及相應制度、供給方式等。
2)中國足球超級聯賽職業裁判員選材條件。為保證中國足球超級聯賽職業裁判員隊伍的質量,所招募的年輕裁判員應該與國際接軌,達到以下條件:一是職業化,二是國際化,三是年輕化,四是具有突出的體能優勢,只有這樣,才能通過職業裁判員以點帶面,提高整體裁判隊伍素質。
3)中國足球超級聯賽裁判員職業化途徑。建立建全中國足球超級聯賽裁判員職業化運行機制,面向社會高薪吸引足球專業高水平人才成為專職裁判員,名額設置在在4~6人。通過采取一是少數現役裁判員停薪留職向職業化轉型;二是對大學高水平足球隊畢業生進行選拔和培養后備人才的方式。初步建立市場化體制下的裁判員管理體制——形成合同制勞務聘任關系。與此同時,裁判員的選拔、培訓、考核和使用制度,特別是有關裁判員人身安全、社會福利、待遇保障、經濟補償、產品開發等一系列制度都會得以建立健全,為中國足球超級聯賽裁判員走職業化道路提供良好契機和必要的政策保障。
參考文獻:
[1] 王群. 對我國足球裁判實行職業化的探討[J]. 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2,16(1):20-22.
[2] 馬岳良. 裁判職業化:足球職業化發展的必然趨勢[J]. 湖北體育科技,2002,21(2):205-209.
[3] 蘇文科. 關于我國裁判員職業化的探討[J]. 山東體育科技,1999(3):88-90.
[4] 王漢臣,王永權. 對我國實行足球裁判職業化的分析與探討[J]. 遼寧體育科技,2007,29(5):65-66.
[5] 樊炳有. 體育公共服務的運行機制探討[J]. 體育與科學,2010,31(3):25-32.
[6] 中國足球協會裁判委員會. 第四屆裁判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文件匯編[G]. 2004:45.
[7] 國家體育總局. 2011-2020年奧運爭光計劃綱要[G]. 2010:18.
[8] 高煒. 16家俱樂部總投入高達30億人民幣 恒大7億申花4億[N]. 北京日報,2012-02-04(6).
[9] 李立. 萬達回歸足球萬眾矚目 高薪養廉促裁判提高水平[N]. 北京晚報,2011-07-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