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陣”的出現是我國戰術史上的一次巨大飛躍。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陣”被賦予了新的內涵。本文從陣的空間范圍、戰斗隊形、戰斗編組和指揮手段四個方面著手,研究和探討“陣”的歷史演變問題。
關鍵詞:陣;演變;發展
陣的本義是指戰車和步卒的排列,是我國古代的一個專用軍事術語。陣的出現,是戰術史上的一次巨大的飛躍,標志著戰術的產生。陣,不僅是戰斗隊形的外在表現形式,更是戰斗系統的內在合成體系。隨著裝備技術的發展,陣在戰爭中一直存在,只是作戰形態不斷地進行演變。
1 陣的空間范圍由小變大
陣,是金屬兵器大量運用于戰斗的必然產物。據載,我國在公元前1766-1122年的殷商時代,陣就出現了。當時,其生產力還比較低下,國家的版圖比較小,一個國家的軍隊數量有限,組織形式簡單,戰爭的目的較為直接,戰爭的規模實際上相當于一次交戰或一場戰斗。作戰空間非常狹小,不可能進行一系列連續的行動。在我國古代,兩國軍隊往往只局限于兩國接壤的邊境地帶。在西方,戰爭也只是在“莊稼地附近少有的幾處平地進行”[1]。所以,陣的空間范圍比較小。即使在冷兵器時代的鼎盛時期,我國出現了魏舒五陣、孫臏方陣、圓陣、錐行之陣、雁行之陣、鉤行之陣等,敵對雙方往往動輒幾十萬軍隊對陣廝殺,但也只是在十幾平方公里的空間內進行作戰。到了熱兵器時代,先后出現了線式戰術、縱隊戰術、散兵線戰術和集群式散兵戰術,這些戰術好似于已脫離陣的基本形式,其實我們也可以把他們看成陣的一種表現形式,線式戰術就是一個狹長而中空的四邊陣形;縱隊戰術就是一個窄正面長縱深的長方陣形;散兵線戰術和集群式散兵戰術雖在接敵運動時成疏開隊形,看似無陣形,但從整體上看并沒有脫離四邊形的陣形。在熱兵器時代,陣的空間范圍擴大,特別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敵對雙方在上百平方公里的范圍內作戰,第一次將戰爭推向了陸海空三維空間。在機械化時代,敵對雙方采取寬正面大縱深的梯次快速集群戰術,陣形由四邊形變為四邊體,由于武器裝備性能的進一步提高,陣的空間范圍進一步擴大,戰爭的范圍達上千平方公里,陸海空三維空間進一步拓展。在信息化時代,第一次將戰爭推向了陸海空天電五維空間,敵對雙方在全球范圍內對抗,雙方的作戰力量犬牙交錯,陣形由多面體變為球體,實行全維對抗。
2 陣的戰斗隊形由密變疏
戰斗隊形是陣的外在表現形態,其實質是將松散的戰斗力量凝聚的一起,發揮最大作戰效能,是現代系統理論在軍事領域的實踐應用。在冷兵器時代,古人注意到了一條重要的原理,即是同樣數量的士兵,由于戰斗隊形的不同,而顯示出不同的戰斗力,特別是弱軍由于組成了一些嚴格的戰斗隊形,而常常擊敗人數眾多、隊形雜亂的強軍,從而產生了陣的雛形。由于武器裝備受限,在冷兵器時代,陣的戰斗隊形非常密集,常常是士兵肩并肩排成整齊的隊形與敵進行搏斗。在熱兵器時代,由于火器的使用,單位面積殺傷力的增大,戰斗隊形由以前“集團”作戰的性質,開始過渡到疏開隊形作戰的性質。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步兵與步兵的間隔成十幾米的散兵隊形,其進攻和防御的正面縱深進一步加大。在機械化時代,坦克與坦克的間隔約為百米,并一直成為今天的法則,其戰斗隊形更加疏散。在信息化時代,全球化通信,無縫隙協同,超視距打擊,使戰斗隊形在全球內散布,雖然戰斗隊形更加疏散,但聯系卻更加緊密,一體化聯合作戰逐漸顯現。
3 陣的戰斗編組由簡變繁
戰斗編組是陣的基本元素,陣的實質就是根據戰場情況,將各戰斗編組進行排列組合,以產生最大的作戰效益。冷兵器時代的戰斗編組相對比較簡單,其陣形分布在平面空間內,只有步兵、車兵、騎兵、弓兵等少量兵種,各兵種進行排列組合的編組形式也比較簡單。在熱兵器時代,不但出現了陸海空三大軍種,各軍種里又分為許多兵種,其陣形分布在陸海空三維空間內,將這些戰斗力量進行排列組合的編組形式變得復雜多變。在機械化時代,其戰斗力量的類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基本一致,但是在技術層次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編組形式更加靈活多變。在信息化時代,出現了陸海空天電五維空間,新的兵種力量不斷涌現,如天軍、網絡部隊等,從數學理論上講,每出現一種新型戰斗力量,其戰斗編組形式的數量都呈指數增長。所以,在信息時代,陣的各個戰斗編組形式單靠人的思維能力已不能解決,還要靠計算機進行科學的輔助論證。
4 陣的指揮手段由少變多
戰斗指揮是陣正常運行的關鍵,是陣的神經中樞。在冷兵器時代,古人主要通過鑼、旗、號、鼓、虎符等簡易的目視和音響指揮器材,大都采取人工手段進行指揮,指揮手段少而簡單。從熱兵器到機械化時代,逐漸出現了有線通信、無線通信、望遠鏡、雷達等機械電子指揮器材,可以采用人工、電磁、光學等手段進行戰斗指揮。在信息化時代,計算機將各種指揮器材聯接起來,組成指揮自動化系統,形成指揮互聯網絡,指揮手段由多元化向網絡化邁進,指揮手段也由多種手段的簡單累加轉變為指揮信息的系統組合。
綜上所述,陣,是古代戰略戰術的精華所在,被譽為“國之利器,不可示人”。在古代,精通陣法,需要極高智慧、極高悟性的人。在信息化條件下,我們要探究陣的歷史演變,研究陣的基本規律,深研陣法,為我所用。我認為,古代的“陣”主要是通過占據優勢、靈活多變來凝聚力量,發揮作戰系統的最大效益,這對我們現代戰爭仍然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占據優勢,就是占據有利的戰爭態勢,也就是掌控戰爭的主動權。古代的陣是在一定空間內占據天時地利人和之勢,現代的陣是在全球范圍內占據天時地利人和之勢。作為現代的軍隊指揮員,我們不但要關注局部戰場,更要有全球的戰略意識。美軍現已是全球控制,前沿部署,在太空、海洋、陸地進行排兵布陣,形成了新時期的“天羅地網陣”。針對美軍的戰略部署,我軍應該擺一個什么陣式與美軍的“天羅地網陣”相對應?如何破擊美軍的“天羅地網陣”?需要我們軍隊指揮員深入進行研究。靈活多變,就是針對不同的時局,有靈活對應之策。我們古代的兵法講究“奇正之變,不可勝窮,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時地不同,設置陣法也不同。諸葛亮八陣圖在奉節有64陣,在新都彌華鎮有128陣,在漢中有256陣,陣無常形,變化無窮。與古代相比,現代武器裝備有了極大的發展,為我們排兵布陣創造了更大的空間。如何在不同時局下,靈活設置對應之陣,發揮最大的作戰效益,需要我們用更高的智慧、更新的理念、更廣的視野去創造新的軍事天地。
參考文獻
[1]盧林.戰術史綱要[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7
作者簡介:李德鵬,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
宋昕宇,石家莊陸軍指揮學員在讀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