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森林資源是一個國家非常寶貴的財富,它發揮的意義非常重大。然而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各種問題,比如受到病蟲害的侵襲,嚴重的制約了其正常有效的生長。文章重點的介紹了病蟲害相關的知識,并且提出了合理的應對方法。
關鍵詞:森林病蟲害;概念;防治方法
森林是以喬木和其他木本植物為主體的生群落。構成這個群落的成分除喬木、灌木外,還包括其他植物、動物、微生物及其居住的環境。它并不是單純的樹木的聚集,是存在合理的構造的,每個組成之間是一種互相影響的作用,而且它們又和外在的條件之間有著十分緊密的關聯。它有許多的功效,比如凈化空氣,阻隔聲音,改善氣候等等的多種功效,同時還能夠為我們帶來非常多的產品物質。
在建國初的時候,為了改善當時的不合理的狀況,國家花費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治理森林當中,建造了非常多的人工林。此舉的效益非常的明顯,不但提升了群眾的生活環境,同時使得我們獲得了非常多的木材。不過,我們在為取得的成就感慨的時候,也為其中的問題而苦惱。主要是由于人工林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征,非常大的面積之內都是單一的樹種。而正是因為這種模式使得病蟲害的發生有了非常適合的溫床,導致了非常惡劣的后果,一些地區出現了林業產品產量下降的局面,而更有一些地區甚至出現了絕產的局面,大規模的樹木枯死,很顯然其帶來的后果是非常的惡劣的。所以,目前相關單位越來越重視病蟲害的治理活動。
1 何為林業病蟲害問題
具體的講它是說植被在其成長的時期后者是相關的物資在疏松的時候,受到別的生物等的危害或者是遭到不合理的條件的制約,使得它的原本有效地生長模式出現紊亂,進而就容易長勢不好或者是嚴重的枯死等的問題發生,進而帶來非常嚴重的損失問題發生。
林木病害的類型有:一是侵染型病害。是由真菌、細菌、質原體、病毒、寄生性種子植物、藻類、線蟲和螨蟲等侵染的病害,此種病具有傳染性。二是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適于林木正常生長的水分、溫度、光照、營養物質、空氣污染等因素所引起的病害,這種病不具有傳染性。三是衰退病。是指按照特定順序出現的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綜合作用造成林木生長勢或生長潛能顯著下降,最終導致林木死亡的一種病。森林病害的發生必須要有植物和引起植物發病的因素,沒有這2個條件森林病害就無從發生。病害的發生可能是由一個因素或某些因素作用的結果。其中,直接引起病害發生的原因稱病原,間接因素稱誘因。病原按其性質分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而蟲害的發生幾率非常大,具體的指昆蟲在其成長的時期,對植被進行吸取等導致的植被等營養不足等的問題,導致其不能有效地生長,進而使得產量嚴重的降低,還有的會使植被枯死。
2 應對策略
在應對病害的過程中,人們總結出了合理的方案,即將預防當成是活動的重點,開展全面的治理活動。病害防治的原則是在制定森林病害防治計劃和方案時,必須考慮三方面的因素,即生物性因素、生態因素、經濟因素。森林病害防治的策略:一是杜絕和鏟除;二是免疫和抗病;三是保護;四是治療。人們在對森林病害的防治過程中先后使用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最開始的時候,為了治理這種問題,大多是使用化學措施來進行活動,在初始階段的時候用的藥物種類不多,而且用量也不多,不過實際的收效十分好,問題出現也并不會非常頻繁,并且治理的花銷也不大。然而隨著不斷的發展,很多病害已經出現了對藥物的抵御性,進而使得問題出現的頻率提升了,使用的量也變大許多,然而獲取的收效卻是非常的一般,而且花費也加大了許多。再之后,我們又開始使用微生物法進行活動。
20世紀70年代后期,全世界都在探索利用生物技術來防治森林病蟲害的方法。通過幾十年對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探索發現,化學治理措施有非常多的好處,比如它的治理收效十分顯著,而且見效非常快,最主要的是措施不繁瑣,而且不會因為時節等因素而受到影響,對于規模較大的地區來講比較的適合使用。不過它也有許多的不利之處,比如加入不能有效地使用,就會導致嚴重的中毒事件,而且還會對環境帶來一定的影響,而且最為關鍵的是容易使一些病害出現抵御能力。生物防治措施有非常多的優勢,不僅能直接消滅大量的害蟲,而且可以改變生物群落的組成成分,具有對人、畜、植物安全,不殺傷天敵和其他有益生物,不存在殘留和污染問題,不會引起害蟲的再次猖獗和產生抗性,對一些害蟲具有長期控制等優點,即在林區內使用了生物制品可以在很長的時間內達到對森林病蟲害的防治效果。但是并不是說它沒有缺點,它也存在許多的不利現象,比如最為顯著的是它取得的效果不是非常快,而且具體的治理收效還會受到來自阿外界條件以及使用的工藝等等要素的制約,人工繁殖技術較復雜。
對于蟲害的治理最開始的時候是用噴藥的方式來進行的。起初,只需要用非常小的劑量的藥品就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收效。不過,由于不斷的發展,很多藥物并不能取得其應有的功效,就算是加大用量,其效果也非常差,主要是因為害蟲已經對其產生了抵抗性。再之后的時候,就出現了物理措施以及生物措施相互融合的措施來應對問題。常用的物理措施有熱處理、機械阻隔、射線等。生物防治方法是以蟲治蟲、以菌治蟲、以鳥治蟲、以激素治蟲等。所謂的通過蟲來應對蟲是指通過害蟲的天敵等來應對。以菌治蟲就是利用害蟲的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蟲,能使昆蟲致病的病原微生物有細菌、真菌、病毒、立克次氏體、原生動物及線蟲等;以鳥治蟲就是利用鳥類控制害蟲,在全世界已記錄的9020類鳥類中60%是以昆蟲為主食的。目前,我們國家的鳥類數量非常多,大約在一千多種,這些物種中有超過一半的都喜吃昆蟲,因而對于應對害蟲發揮了非常顯著地意義。而通過激素來應對害蟲是說通過內外的激素來應對,外激素是一種由昆蟲個體分泌到體外,能夠影響其他個體行為、發育和生殖等的揮發性物質。內激素是昆蟲分泌在體內的一種激素,用來調節昆蟲的蛻皮和變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