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橋涵有許多不同的種類,其中鋼筋混凝配式小橋涵憑借容易施工、形式簡單以及極強的泄洪能力的優點,并且于公路建設中應用較廣。本文立足于相關調查研究,針對小橋涵在施工中出現的一系列質量問題的原因和處治方法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橋涵;公路建設;施工;分析
1 基礎、臺身常見問題的分析及預防
1.1 基礎的不均導致沉陷變形
導致變形的原因有:首先,地基處理換填的深度以及換填料的壓實程度不能達到地基承載力的相應要求;其次,其基礎沒有進行適時地處理,使得地基的承載力不達標;再次,地基周圍超挖現象嚴重,且時候處理不及時,導致地基承載力明顯不均。所以,在基礎開挖以后,就要仔細的檢驗地基周圍的土質狀況,看其是否能達到設計的要求。此外,基礎換算料的選擇也要得到重視,要選擇水穩性強、承載力大的材料,還應該進行分層填筑碾壓,以保證其堅實的密度。當地下水位較高的時候,就要采取明排水法來使水位得到下降,避免于水中進行基礎換填作業工作。
1.2 基礎和臺身之間變形移位
導致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礎、臺身和臺帽間呈現的是一種類似搭積木的狀態,而且基礎和臺身之間、臺身和臺帽之間存在縫隙,致使其抗變形的能力大幅降低,再加上為了方便蓋板的吊裝工作的實施,臺身并沒有做好支撐就進行了臺背回填,于臺背土壓力的作用之下,臺身和基礎之間易發生變形移位現象。具體的處理措施為:一、在小橋涵臺身、臺帽和基礎的建設過程中,于混凝土沒有完全凝固時埋入一些拉接石,并在臺身、臺帽之間增設連接鋼筋;二、在基礎、臺身混凝土凝結以前,把臺身與臺帽、基礎與臺身接觸面的混凝土進行拉毛處理,讓它們能夠緊密的咬合起來。以上所提出的兩個措施能夠提高臺身與臺帽、基礎與臺身間的整體抗剪切變形能力,對于規避基礎和臺身之間變形移位是十分有效的。
1.3 臺身出現不規則的豎向裂紋
當臺身的長度超過8.5m并且沒有設置沉降縫,或是同一個臺身的沉降縫超過6~8m的時候,由于溫度差異會使臺身出現不規則的豎向裂縫,加之臺身沿橫向均勻收縮受到約束,導致露出地面的臺身越高其產生裂紋的概率就越大。所以,需要根據情況調整小橋涵臺身沉降縫間的距離,避免臺身出現不規則的豎向裂紋。
2 臺背填土施工常見問題的分析及預防
2.1 施工中常見問題
如果在臺背填土施工中按照施工技術規范的嚴格規定進行操作,很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1)臺背回填碾壓不合格。其原因可能是: 橋涵施工程序安排的不合理,致使臺背回填為了趕工期而達不到設計需求;碾壓機具擊振不足;回填分層過厚;臺背與土方路基的相接處沒有挖臺階。(2)臺背回填土和相接路基土填筑材料不相同很容易導致兩類土的沉降變形。(3)臺背回填土施工不合格。包括:采用的水穩性材料液塑限指標偏高、回填料級配不良、回填料是非水穩性材料等。
2.2 預防的措施
預防的措施有兩種:一是基坑分層臺階式填筑碾壓,并且填前對臺背回填相接路基的原地面進行充分碾壓,使得原地面以上的部分臺背回填時達到需要的壓實度。二是當臺背為高填方的時候,就應該選用內摩擦角大的回填料,當地基承載力低的時候,臺背回填就應該選用輕質材料以減輕填方土體對地基的壓力。
3 八字墻和涵底鋪砌施工時常見問題的分析及預防
3.1 八字墻坡面混凝土空鼓、開裂
因為八字墻頂面呈現的是斜面,混凝土凝結之前有一定的可塑性能夠使坡面混凝土往下流,所以八字墻坡面平整度及其線條很難控制施工,施工人員一般會在成型的八字墻坡面混凝土鑿除表面用砂漿進行厚度約為2~3cm的二次抹面,還要注意抹面砂漿和原混凝土不能黏成一體,以避免開裂脫落。要做好八字墻坡面要從混凝土配合比例及其澆注工藝方面下功夫,設計混凝土強度時應該選擇水灰比例較小、坍落程度不大的硬稠性的混凝土,并用墨線彈出支模時模板內的八字墻坡面標高墨線,在坡面頂達到3~5cm時停止澆注,等到初步凝結以后再把其余的混凝土澆注上。
3.2 涵底鋪砌沉陷與開裂
鋪砌下土方回填時如果密實性不好或者是鋪砌沉降縫處有水滲入其中會造成下土方的局部塌陷,以及涵底鋪砌沉陷與開裂,降低其使用的年限。要想解決這一問題,不僅要按照相關的規范要求仔細的鋪砌下土方,保證其密實性,而且還要作好鋪砌層的防水工作。
3.3 涵底鋪砌不平,標高控制不嚴
涵底鋪砌大都是由碎石構成的,其標高和平整度是很難掌控好的,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就需要采用復合鋪砌的方法。復合鋪砌結構和具體的實施方式為:用墨線彈控制線標示出臺身鋪砌設計的標高位置,將鋪砌漿砌片石的標高設置在墨線5cm以下,在鋪砌的片石砌筑完成以后,將表面清理干凈,以強度在20MPa以上的混凝土澆注至鋪砌墨線,再認真的進行收光和找平。
4 蓋板預制及安裝過程里常見問題的分析及預防
4.1 小橋涵混凝土、瀝青混合料鋪裝層的質量問題
因為蓋板和臺帽的不貼合,蓋板不夠穩定,這時只要能夠將蓋板與臺帽安裝的不貼合問題解決好,就可以規避這樣的質量問題了。所以小橋涵混凝土、瀝青混合料鋪裝層的質量問題的解決重點為:控制預制板底模的平整度,保障預制板底面的光滑平整;控制臺帽的標高和其橫坡角度;控制蓋板錨栓鋼筋埋入的深度和錨栓混凝土密實性,確保與設計要求相符合;控制吊裝板前臺帽上油毛氈的厚度,變蓋板與臺帽間硬性接觸為柔性接觸,緩沖動荷載的沖擊力,且將其設置在1cm為宜。
4.2 蓋板底部鋼筋出現縱向裂縫
產生這一問題原因是:(1)蓋板底部涂刷的隔離劑浸入了主受力鋼筋,致使混凝土與主受力鋼筋間的握裹力下降。(2)蓋板預制時主受力鋼筋外面的混凝土保護層較薄。(3)加工主受力鋼筋的時候,頂端的彎起長度不夠,降低了主受力鋼筋端頭的錨固力。
4.3 橋梁伸縮縫導致橋頭跳車現象的出現
橋梁伸縮縫使橋頭跳車屬于公路上比較最常見問題,導致這一現象的因素有:(1)伸縮縫后澆壓填材料強度不夠,縫兩側的混凝土固定帶厚度、寬度不達標,再加上養護的不周就很容易產生松動。(2)橋面鋪裝層施工澆注質量低下,平整度、強度均不合格,尤其是在一些接縫處參差不齊,于車輛沖擊力作用下就很可能導致伸縮縫的破壞。(3)橋梁下部施工不到位,施工后開始不均勻的沉降,也會導致橋梁伸縮縫導致橋頭跳車現象的出現。
4.4 蓋板與臺身沉降縫錯位
以為一些蓋板的預制尺寸存在誤差、有棱角,致使安裝時蓋板間隙不一致,如果臺身再發生沉降縫扭曲,就必然會產生蓋板與臺身沉降縫錯位的現象。要想解決之一問題,就應該從臺身沉降縫制作、蓋板預制及安裝幾個方面入手,要注意臺身沉降縫制作的時候水平定位一定要準、豎向定位一定要直順,蓋板預制的時候要確保側模支撐的牢固。安裝吊板以后,首先要把兩邊板和沉降縫兩側的中板固定好,并適當的調整中板和蓋板間隙,使蓋板間隙達到一致,既可以有效的避免蓋板和臺身沉降縫錯位現象的出現。
4.5 蓋板底部出現橫向裂縫
如果蓋板頂覆土厚度達不到50cm,那么當重車通過或壓路機振動碾壓的時候,蓋板底部會出現橫向裂縫?;蚴切蚺c明涵的瀝青混合料鋪裝層是以振動碾壓的時候,也會有蓋板底部橫向裂縫現象的出現。具體的解決方案是:(1)對于暗涵的板頂50cm厚的地方填土,并采用小型機具進行分層夯實,在其50~120cm厚的地方填土采用壓路機靜壓,若填土厚度超過了120cm就依照常規路基土方的施工方式進行施工;(2)適當的降低橋涵墻體高度,同時增加大蓋板的厚度,讓蓋板頂上的覆土厚度達到50cm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