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介紹了實施限順采伐片木材生產管理的影響。森林實行限額采伐是控制資源消耗、保證森林資源持續增長、提高林木采伐管理、調整林業木材生產布局和措施、建立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的重要措施。
關鍵詞:森林采伐限額;木材生產;管理體制;措施
隨著社會主義經濟的增長,社會對木材及林產品的需求呈上升態勢。因此,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經濟成為當前林業的主要矛盾。實施森林采伐限額必須處理好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培養資源與利用資源之間的矛盾和關系[1,3]。
實施森林限額采伐制度,對貫徹《森林法》,實行依法治林,逐步扭轉森林過量采伐和控制森林資源消耗具有重要意義。實施采伐限額制度就是為了保護、培養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不斷擴大森林資源面積,提高森林資源質量,充分發揮森林資源的三大效益,不斷滿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實施采伐限額計劃管理是控制整個森林資源消耗的全額管理。因此,提高森林限額采伐管理水平,對全國林業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對于實現林業跨越式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 堅持實施采伐限額制度的必要性
實施采伐限額制度是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是是森林資源管理進入法制軌道的基礎,是恢復、保護、發展和利用好森林資源和促進森林資源不斷增長的有力保障,是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迫切需要。
實施采伐限額制度是順利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基礎。天然林保護工程以從根本上遏止生態環境的惡化,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促進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宗旨;以對天然林的重新分類,調整森林資源的經營方向,促進天然林資源的保護、培育和發展為措施;以維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滿足社會和國民經濟發展對林產品的需要為根本目的。如果沒有采伐限額制度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根本無法進行實施。
采伐限額制度是控制森林資源過量消耗最有效的措施。《森林法》規定:“對森林實行限額采伐,年度木材生產計劃不得超過批準的年度采伐限額。”這表明,實施采伐限額制度是用來控制森林資源過量消耗的最有效措施。
2 實施森林采伐限額對木材生產管理的影響
2.1 憑證采伐意識增強,杜絕了亂砍濫伐
執行森林采伐限額管理以來,林木采伐許可證實行了國家林業局規定式樣,統一印制。按伐區調查設計區劃的林班實行一小班一證制。林木采伐許可證當年有效,嚴禁跨年度發證或超越規定權限發放。國家林業局委托森林資源監督機構核發林木采伐許可證,規定了嚴格的資源檢查制度。這一下列規定和措施,規范了伐區材發憑證制度,杜絕了無證采伐,越界采伐,亂采等現象。
2.2 嚴格規定作業時間,森林才發作業時間更精準
為了規范森林采伐限額管理,從1999年起,全國的林木采伐年度統一規定為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使森林采伐限額、森林總采伐量計劃指標和木材生產限額計劃的年度執行期與林木采伐的年度一致,禁止跨年度使用。這一規定,強制性地將林區季節性生產均衡地分攤產量,避免年度之間采伐限額的串用。這項工作經過近5年的操作運行,已基本走上正常軌道。
2.3 森林采伐限額不斷調減,采伐方式和生產
作業人員發生重大調整。森林采伐限額管理,已經歷20余年,限額的編制每五年一次,而且每編制一次,限額都有大幅度調減。另一方面,從事木材生產作業的人員將有30%~40%分流到營林、多種經營和非林非木產業中去。
2.4 資源監督和管理人員不斷增加,業務素質和水平不斷提高
隨著森林采伐限額的實施、相應配套的資源監督機構、林政管理,森林公安機構的設置和人員隊伍不斷壯大,人員素質不斷提高,對森林資源管理和伐區生產管理的力度不斷加大,森林資源監測工作不斷完善和科學化,保障森林資源管理各項任務的落實。
2.5 各級主管部門檢查指導,以促進伐區管理
整體水平的提高。對林業局本身而言,伐區檢查要經過生產部門的逐塊自檢,資源科的最終驗收,駐局監督辦的5%抽查,國家林業局派駐資源監督辦的兩個1%檢查等等。通過各級部門的檢查指導,使伐區管理制度更加完善,伐區作業更加規范。
3 森林采伐限額實施后伐區生產管理措施的調整
3.1 加強宣傳教育工作,提高人們的思想認識
人們能夠正確認識現代林業,特別是在林區的可采資源嚴重枯竭,林分質量下降,生態體系和產業體系都十分脆弱的嚴峻形勢下,實施“天保工程”、森林采伐限額的重大意義。號召人們投身現代林業建設,合理經營和科學利用森林資源,深刻理解森林采伐限額,控制森林資源消耗,改善森林資源結構,逐步提高林分質量。
3.2 加強職工培訓工作,提高木材生產人員的業務素質
舉辦了多期培訓班,培訓的人員包括工隊長、現場員、采運技術員、油鋸工、集材工、支桿工、山場木材檢驗員等,并舉辦了國家林業管理關鍵崗位培訓班。做到管理人員和實際操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3.3 提前準確無誤地搞好森林調查設計工作,為全年木材生產工作打好基礎
對伐區調查設計的場地,組織相關單位反復現場踏查,確定無誤后,上報資源主管部門。每年下半年到明年冬的作業場地要力爭在當年6月認證完畢。這樣,就可確保部分夏、秋采伐作業以及準備作業的正常進行,同時確保冬季作業正常運行。
3.4 增加采伐作業的透明度,實行伐前式制公度
實行伐區采伐許可證上墻制度,同時對作業的小班實行掛牌管理制度。
3.5 控制每塊小班的采伐限額,采用小班蓄積
每木檢尺控制法和出材雙向控制法。為了貫徹執行好限額管理這項法律規定,從理論到實際操作,從內業到外業做了大量的調研工作。根據多年實際工作經驗,首創了行之有效的“小班采伐蓄積每木檢尺控制和出材雙向控制”的管理辦法。通過實施“小班采伐蓄積每木檢尺控制、出材雙向控制”的措施,能準確地掌握每一小班、林班的出材量和蓄積量。
3.6 有效控制采伐強度和杜絕局部超強度采伐,采用“均勻生產作業法”
在總結多年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均勻采伐法”。在采伐前,全面踏查、掌握作業伐區的總體情況,制定采伐作業方案,按作業小班設計強度,用“小班每木檢尺限額管理法”,控制作業小班均勻采伐,橫向要采到邊,縱向要采到底,嚴格控制集材道的寬度。絕對不準許作業條件好的地方多采,集材道兩側多采,樹木質量好的地方多采。
3.7 集材道掛牌管理,責任明確到人
在作業伐區里,將每條集材道按1、2、3、、、、、、的順序編上號并做好道號標記,按集材道分給采伐、集材、清林作業人員并寫到伐區作業公示牌中,在日常檢查指導及有關單位檢查時,可以清楚地知道每一工序,每一地點的作業質量情況及每一生產作業人員。
4 結束語
采用模糊層次分析法對采購質量方案進行優選,解決了判斷矩陣一致性與人們決策思維的一致性存在差異的問題,克服了傳統層次分析法要經過若干次調整、檢驗、再調整、再檢驗才能使判斷矩陣具有一致性的缺點。通過此法能夠科學、客觀并準確地確定各評價指標的權重和各個方案優劣程度的排序,而且該過程思路清晰、易于實現、方法簡潔、具有比較好的實用性。
參考文獻
[1]王洪軍,宮芳.森林資源培育利用中的問題及對策[J].森林工程,2004,04:14-15+18.
[2]陳欣.模糊層次分析法在方案優選方面的應用[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04,25(10):1847~1849.
[3]施雙林.關于黑龍江森工林區林場(所)規模調整的探討[J].森林工程,2006,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