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黑龍江省是我國的邊疆資源大省,文化資源十分豐富,可用于產業開發的文化資源眾多。建立文化資源產業開發競爭優勢評價體系,對文化資源產業開競爭優勢及其評價體系加以系統的梳理,將有助于黑龍江文化資源的進一步保護和開發。
關鍵詞:文化資源;產業開發;優勢評價
中國共產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確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戰略目標,隨著我國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群眾對文化產品的也需求日益旺盛,根據人民需求和黨中央政策的指引全國各地掀起了發展文化產業的浪潮;黑龍江省政府也于2011年10月推出促進本省文化改革發展的重點實施的八項工程,其中重點提出了要推進黑龍江省文化產業開發工程。文化產業開發的源頭的資源基礎的文化資源,其開發價值得到迅猛提高。為了使我省文化資源的得到合理的利用喝可持續的開發,我們迫切需要解決如何合理評估本省文化資源的開發競爭優勢和文化資源產業價值的問題。雖然國內外對于文化的評估和文化開發競爭優勢評價已經有一些研究方法,但是針對文化資源的產業開發的方法較少,且使用的指標設計過于陳舊,不能反映現階段文化資源的產業開發開發的特點。由于沒有準確產業價值評估和競爭優勢評價導致各地在文化資源產業開發中出現了定位不準,投資成本加大,且導致文化資源的大量浪費和破壞。現階段我省的文化資源產業開發領域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學的文化資源開發評估指標體系,以找到我省的文化資源產業開發的競爭優勢,合理的對文化資源進行開發。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我們根據黑龍江文化產業發展的需要,立項了《黑龍江省文化資源的產業開發研究》課題,希望對我省文化產業的發展盡微薄之力。
1 文化資源產業開發的資本理論
文化資源是人們從事文化生活和生產所必須的前提準備,是文化產業開發的基礎;人們通過對資源的產業開發生產出現實文化產品來滿足自身從事文化生活的需求,從而形成文化產業。文化資源在資本理論中即是文化資本,也是同物質資本、人力資本、自然資本并列的第四種資本,是人類自身社會性發展的產物,是文化產業繼承和發展的源頭。文化資源本身無形的,但是作為文化資本時有其存在的形式,一般情況下是以三種形式存在:首先,他是人類具體的行為和思想存在的。其次,他是以客觀化的物質型態存在的,如古玩、古建筑、書、唱片等文化物品。最后,它是以一定具體情景或者相當的環境資源存在的。例如,人們跟紅樓夢的著作建造北京的大觀園。
對有形的文化資本的經濟價值能夠用貨幣計量單位來衡量,那么個人或團體就可以給文化產品賦予一個文化價值。在文化資本價值理論的前提下,文化資源的產業開發競爭優勢就是可以評價的,以價值作為評價的核心建立有效的文化資源產業開發競爭力指標體系是有效的。
2 文化資源的產業開發競爭力指標體系
2.1 市場需求指標
文化資源產業開發本質上是為了滿足省內和全國乃至全世界消費者對于文化產品的需求,其中省內消費者的需求度是影響本省文資源化產業開發的重要因素。選取本省人均文化消費支出、人均文化消費支出占消費性支出的比重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三項指標來反映一個地區文化產品的市場需求水平。其中前兩項指標反映地區對文化產品的實際需求水平,后一項反映地區民收入水平,是反映地區文化產品消費能力。
2.2 產業總量指標
產業總量指標是反映文化產業總體規模的重要指標,通過選取地區文化產業增加值、地區文化產業從業人員數、地區廣播電視節目年制作及播出時間、地區藝術演出年觀眾人數、地區年音像制品年出版數及出版業年總印張數等六項指標來反映地區文化產業發展水平和產業規模。其中前兩項是反映地區文化產業規模的指標;中間兩項是反映地區廣播影視業的和文化演出業的產業發展水平的指標:后兩項反映了地區出版業的產業規模的指標。
2.3 產業結構指標
產業結構指標是衡量文化產業在地區經濟中的地位和在全國文化產業經濟總量中所占位置的指標。選取地區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從業人數占地區總人口比和地區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全國文化產業的比重等四項指標衡量一個區域文化產業開發在全國以及在地區中的影響力。其中前三項指標則說明了文化產業在該地區經濟中所處的地位及影響力,最后一項反映了地區文化產業在全國的文化市場占有能力。
2.4 產業勞動生產率指標
勞動生產率指標是衡量一個文化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指標。選取地區從業人員、勞動報酬產出率以及人均文化產業增加值等三項指標。這些指標能夠反映地區文化產業的勞動生產率和競爭力。
2.5 產業成長能力指標
選取文化產業新增固定資產、財政投資增長率以及高校在校學生人數等三項指標衡量一個地區文化產業的成長能力與空間。前三項反映文化產業增速,后一項反映地區人才培養情況。
2.6 政府支持指標
文化資源在我國有很大部分是作為公共資源由地方政府來控制,其對產業開發的支持和態度對于地區文化資源產業開發有著決定性作用。選取基礎公共文化設施數量、文化公益性組織數量以及文化產業財政支出等三項指標反映地方政府對文化產業支持的程度。
3 黑龍江省文化資源產業開發競爭力定量分析
運用SPSS軟件的FACTOR過程,對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23項評價指標進行主成分分析,得到2010年各地區文化資源產業開發競爭力綜合得分結果。
3.1 綜合定量分析
按照主成分分析方法的原理,零分表示全國平均水平,正分表明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負分表明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黑龍江省的綜合得分為-0.7056,在省級排名第22位,文化產業競爭綜合實力處全國中下游水平。從一級指標看,黑龍江省在產業結構、產業勞動生產率、政府支持以及成長能力四項指標得分在全國平均水平附近,市場需求以及產業總量指標得分較低,是造成文化產業競爭力水平低下的主要因素。
3.2 各項指標定量分析
3.2.1 市場需求指標
黑龍江省市場需求指標得分為-0.5603,全國排名第30位,僅高于西藏地區,是限制黑龍江省文化資源產業開發競爭力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在二級指標來中,黑龍江省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國倒數第三,僅略高于甘肅和新疆;人均文化消費支出以及文化消費支出占消費性支出的比重僅高于西藏。低下的收入水平以及居民對文化產品缺乏偏好,造成了黑龍江省文化產品需求能力低下,削弱了需求對于文化資源產業開發的拉動作用,限制了文化資源產業的開發。
3.2.2 產業總量指標
黑龍江省文化產業總量指標得分-0.1274,地區排名第18位。該指標體系中的各項二級指標較不均衡。其中文化產業增加值與從業人員數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廣播電視業得分最高,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出版業年總印數與音像產品的產量僅略高于寧夏、青海、西藏這三個西部省份。說明我省文化資源開發創新力不夠,自主知識產權少。
3.2.3 產業結構指標
黑龍江省產業結構指標得分-0.0465,接近全國平均水平,全國排名第15位。該指標體系中的各項二級指標均在全國平均水平附近,與2009年相比,2010年四項指標的數值均有所增長。文化產業從業人數占總人口比重有所增加,說明轉向文化產業的勞動力在逐步增加。文化產業增加值在地區生產總值和第三產業增加值中的比重這兩項指標數值的增加,說明黑龍江省的文化資源產業開發在逐步升級,文化產業在經濟發展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加大。
3.2.4 產業勞動生產率指標
黑龍江省產業勞動生產率指標得分為0.0181,全國排名第12位,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在二級指標中,2010年文化產業固定資產產出率以及勞動報酬產出率得分均為正,與2009年同期相比有所增高。說明黑龍江省文化產業的生產效率以及企業盈利能力逐步提高。
3.2.5 成長能力指標
黑龍江省成長能力指標得分為0.0809,全國排名第8位,是得分最高的一級指標。在二級指標來中,除高等學校在校學生人數得分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外,新增固定資產、文化產業總投資增長率以及文化產業財政支出增長率這三項得分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且排名均處于十名之內。說明黑龍江省文化資源產業開發正在高速發展,文化產業的投資處于高速增長的時期。
3.2.6 政府支持指標
黑龍江省此項指標得分為-0.0710,全國排名第15位,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文化產業財政支出這一二級指標得分較低,全國排名僅為21位。雖然政府財政支持力度不斷增大,文化產業財政支出在絕對值上有所增加,但是由于政府財力有限和民營資本介入較少,導致2010年全省城鎮用于文化方面固定資產投資額比全國平均水平低50.7%。
4 提高黑龍江省文化資源產業開發競爭力的建議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能夠看出黑龍江省文化資源產業開發競爭力水平不高的主要成因是現有文化產品需求水平低下和產業創新能力不足。為此如何有效地增加市場需求,提高文化企業創新能力和規模化水平,增加產業創新人才的培養,是提升黑龍江省文化資源產業開發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4.1 轉變文化產業發展觀念,提高文化資源產業開發創新能力
從主成分分析可以看出,由于我省人人均的收入水平低下和居民對文化產品缺乏偏好導致區域內文化產品消費能力很低力。雖然黑龍江省人均居民收入較低,但文化產品針對的市場是全國乃至世界的市場。我們需要針對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文化產品市場結合我省自身文化資源優勢創造性的開發文化產品。由于我省受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文化產業的發展過于依靠政府支持,缺乏在市場上尋求發展的動力,導致文化產產業資源的開發出現了大量的結構性矛盾。開發出的作品獲獎的多,群眾喜歡的少,直接抑制居民對文化產品偏好。因此,轉變轉變文化產業發展觀念、提高文化資源產業開發創新能力對文化資源產業開發的發展十分必要和迫切。
4.2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打造龍頭骨干企業
近幾年,黑龍江省政府逐步加快了文化產業現代產業體系的建設,努力打造具有產業規模優勢的企業集團。如通過多元化重組組建了黑龍江出版集團;成立的動漫產業(平房)發展基地。但由于長期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而導致的文化資源產業開發結構失衡,真正的龍頭骨干企業缺乏的現狀沒有的到根本改變。為此,我們應當進一步加強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打造出更多龍頭企業。
4.3 加強對文化資源產業開發的政策支持
文化資源雖然屬于每一個公民,但是在其沒有被開發成產品時是沒有實際經濟價值的。
政府雖然能夠通過財政支出加大文化資源產業開發的力度,但是如果沒有針對市場開發出有效的產品開發的經濟價值很低,會造成很大的沉默投資,而且容易使企業喪失發展的動力。為此,政府應當積極推進經營性文化單位改革,使政府從文化經營領域撤出;轉而通過各種政策加強對文化資源產業開發的支持,讓企業以市場為導向對文化資源進行有效開發。
4.4 加強對區域特色的文化資源產業進行開發,培育龍江文化品牌
我省地處祖國最北端,特殊的自然條件和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特征構筑了黑龍江省文化產業具有區域特色的文化資源。我們應該充分對區域特色的文化資源進行開發,堅持正確開發方向,推進文化產品創新,積極實施文化精品打造工程,培育出具有龍江特色和較大的市場影響力的龍江文化品牌。從而進一步強化我省文化資源產業開發的競爭力。
4.5 有效激勵拔尖文化資源開發人才,打造行業領軍人物
文化資源產業開發的發展需要人才支持。人才建設工程重點應該是打造文化資源開發的領軍人物。由于黑龍江省文化產業結構失衡,現有各文化領域的人才分布不均衡,尤其是高端文化人才外流和文化產業開發的專業人才嚴重匱乏現象同時并存,在文化資源開發領域缺乏領軍人物。依靠現有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難于適文化資源開發的需要。應通過著力于培養給類文化人才,加大對文化產業相關專業人才培養的教育投入,積極創新引進高端文化人才和文化產業開發專業人才的機制。科學的使用好引進人才,使各類人才積極的投入到文化資源產業開發中去,通過市場化競爭打造出行業領軍人物。
參考文獻
[1]趙力.對發展黑龍江省文化產業的思考,經濟研究導刊,2007,(6).
[2]蔡駿生,陳清荷,韓林德.文化論[M].人民出版社,2003.
[3]程恩富,顧鈺民,方家良等.文化經濟學通論[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