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結合當前新建建筑中采用節能理念思想,并結合經濟、地質環境、氣候條件、實現新建建筑的節能,低碳排放并提高入住的舒適度。建筑節能是一項全方位的綜合性的系統工程,他涉及到建筑設計,施工技術、新材料、能源、智能、仿生、廢物利用,而且還涉及其他行業的新產品新技術。如節能空調,節能燈等。這勢必要求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也要遵循綠色環保低碳原則,好的節能建筑在設計階段就要把這一理念貫穿其中,綠色理念必將成為未來建筑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建筑設計;概念和特征;基本原則;創新方法,設計要點
1 前言
節能建筑設計是建筑設計未來的發展方向。節能建筑設計是人們在經歷了長期發展后理性反思的結果。我國是個人口基數龐大的國家,人均資源非常匱乏,因此在當前推行綠色環保建筑設計,不僅僅是出于資源匱乏的考慮,更加是對當前長遠的資源保護和環境保護的規劃。
2 概念和特征
2.1 概念
2004年8月,當前建筑部將“節能建筑”明確定義為: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動的空間,同時在建筑的整個生命周期內實現高效地利用資源,最大限度地節儉,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周圍環境影響的建筑物。因此節能建筑設計的概念就是注重資源和環境的保護,注重以人為本的建筑理念,強調建筑的可持續發展。
2.2 特征
首先,節能建筑設計應該有節能的特征。這是節能建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體現的是人與自然地和諧相處,通過科學合理的設計,最大限度地利用環境中的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能等天然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對自然有污染的傳統火力發電電能的利用,防止污染。其次,節能建筑還應有環保的特征。節能建筑從最開始的設計,到后來的施工和最后的拆除,都應該注重對周圍環境的保護,合理利用土地資源,使用無污染的建筑材料。再次,節能建筑的舒適安全特征,節能建筑強調的是以人為本的建筑理念,建筑內部的布局設計應該注重安全性,同時要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風設計。節能建筑設計應該遵循以上概念和節能建筑設計的特征進行合理的設計,充分體現節能建筑設計的人性化和環保性。
3 基本原則
3.1 可持續性原則
人類要與自然和諧共處,節能建筑設計應該要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在既不影響當代人的利益下,也能滿足后代對于資源環境的需要。
3.2 整體性原則
生態系統作為一個整體,具有高度的相互依賴性和統一性。節能建筑設計為達到與生態系統的和諧統一就必須滿足整體性原則,節能建筑的任何細節都應該滿足節能建筑的特征。
3.3 共生性原則
作為生態建筑的典范,節能建筑應該具備與人和其他生物之間普遍共生。共生本來是生物學的概念,是指一種生物能夠在整個生態系統中與其他的生物相互依存的關系。
3.4 反饋性原則
對于節能建筑企業,在進行節能建筑時,應該注重社會對于節能建筑需求的信息反饋,及時調整設計。讓企業的節能建筑設計贏得越來越多人的喜歡,同時也贏得了市場的認可。
4 創新方法
4.1 前期策劃
鑒于節能建筑設計的人性化,節能建筑設計應該是在設計師和用戶共同策劃下完成的。設計師要充分考慮節能建筑的環保性和節能性等特點,進行初步的設計,設計初步定稿之后還要充分聽取用戶對于建筑設計的要求,做到設計的人性化。同時還要保證項目的設計要經過廣泛的論證,這樣才能保證設計方案的優化,在設計決策階段解決問題。
4.2 重點方面
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資源,如自然風和自然光。在進行建筑設計時要考慮建筑長期的成本計算,而不僅僅只是考慮工程本身所花費的成本。要考慮到節能建筑后期對材料的回收利用,要最大限度地滿足住戶的舒適度,必須要考慮到適當的生態策略技術。允許在設計階段有不同的設計方案,在選擇設計方案時要協同各設計方案的優點,取長補短,力求使設計方案最佳。在設計時要考慮為群眾設計活動場所。
4.3 多工種協同工作
傳統的建筑設計分為很多分散的階段:首先是由建筑設計師提出建筑方案,再由土木工程師和其他的工程師進行其他的水、電、暖等系統的設計。隨著現代計算機的廣泛應用,打破了各設計專業的隔閡,可以系統地整合各設計專業的信息,通過計算機集成,及時調整設計方案,加強了各個專業設計人員的溝通,通過相互間的意見交換,增加了節能建筑設計方案的可行性。最大限度地減少因設計方案而造成的材料和人工的浪費,減少因采用綠色方案而造成的建筑投資的增加值。
5 設計要點
5.1 節能設計要點
傳統建筑設計由于其商業性,注重的僅僅是初始建筑時的投資節省,并沒有充分考慮住戶長期使用過程中的成本支出。隨著建筑行業的發展,節能建筑越來越受到市場的喜愛,這樣使得建筑商不得不考慮節能建筑設計對持續消費的關注,按照節能建筑建設標準,要求設計院在進行節能建筑設計時必須要采取節能措施進行設計。
5.1.1 圍護結構,建筑的外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指標要高于夏熱冬冷地區公共建筑節能標準的規定。要盡量減少透明窗體面積,減少太陽輻射的熱量,取得很好的保溫隔熱效果。
5.1.2 屋面、外墻防水保暖工程的生產要嚴格按照國家標準進行生產。
5.1.3 外窗,要注意空氣的滲透性等條件。
5.2 合理利用土地資源
按照節能建筑設計標準,新的節能建筑設計要合理控制開發強度,要求容積率從原來的2.5上升到3.0,將建筑覆蓋率由原來的25.17%下降到18.4%。同時在場地的選址上,要盡量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要合理組織場地交通體系,場地的出入口設置位置要離公交站距離控制在500米以內,要合理開發利用地下空間。
5.3 節水與水資源利用
在進行節水設計時,要注意對節水器具、防止水壓出流、避免管網漏損、節水灌溉等方面。同時在進行建筑施工的過程中也要落實節能建筑對節水的要求,在施工過程中按照設計要求合理設置節水器具,管道布置時要按照施工要求進行,避免管網漏損。
5.4 節材與材料利用
由于建筑施工完全是按照設計要求來進行的,所以再設計階段就要考慮材料的重復利用和可回收和可再生材料的使用問題。列如:對于廢棄的混泥土應該進行再利用,可以用于地基加固、道路的墊層等。對于廢棄的瀝青,利用通過在回收加熱冷溶和熱熔的方式進行回收。
6 結語
在當前不斷提倡節能、環保、低碳和循環經濟的大環境下,節能建筑設計理念將逐步深入人心,節能建筑設計將成為未來建筑設計市場的主導方向,得到不斷的推廣和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2012年節能建筑與優化設計國際會議召開[J].藝術教育2012年10期.
[2]黃建恩,馮偉,張東海.“建筑節能技術”課程教學方法探討與實踐[J].煤炭高等教育2012年05期.
[3]王凌杰,岳嶺.建筑節能實用技術應用的研究[J].職業技術2012年06期.
作者簡介:趙保鋒(1980-),男,漢,河南項城人,工商管理碩士,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土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