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混凝土結構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占有很大部分,在結構的安全,承載力和耐久性方面起絕對的作用。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質量控制這一個環節是至關重要的,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關鍵詞:混凝土;質量;控制
1 對原材料的質量控制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水組成,有的還有摻合料和外加劑。施工過程中應對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進行嚴格控制,使之符合相應設計及規范的質量標準。
1.1 水泥質量控制
水泥在使用前,必須有生產廠家的合格證,使用前做強度、凝結時間、安全性等常規檢驗,檢驗合格方可使用。切勿先用后檢或邊用邊檢。不同品種的水泥要分別存儲或堆放,不得混合使用。大體積混凝土盡量選用低熱或中熱水泥,降低水化熱,必要時采取降溫措施,縮小內外溫差。
1.2 骨料的質量控制
河砂等天然砂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用砂,但隨著河砂資源的減少、挖掘的難度增大和價格的上升,不少工程已使用山砂和人工砂。為保證混凝土質量應盡量采用天然砂。用于混凝土的砂應控制含泥量和有機質的含量。砂進場后使用前應做必要的檢驗。
普通混凝土宜優先選用細度模數2.4-2.6之間的中砂,泵送混凝土用砂對0.315mm篩孔的通過量不宜小于15%,且不大于30%,對0.16mm篩孔的通過量不應小于5%。
石子一般選用粒徑4.75-40mm的碎石或卵石,泵送高度超過50m時,碎石最大粒徑不易超過25mm,卵石最大粒徑不宜超過30mm。石子進場后應做壓碎值試驗、篩分試驗、針片狀含量試驗、含泥量試驗等。儲料場對不同規格、不同產地、不同品種的石子應分別堆放,并有明顯的標示。
1.3 拌合混凝土用水
拌合混凝土用水應使用自來水或不含有害雜質的天然水,不得使用污水攪拌混凝土。混凝土攪拌站不應使用經沉淀過濾處理的循環洗車廢水,因為其中含有機油、外加劑等各種雜質,并且含量不確定,容易使預拌混凝土質量出現難以控制的波動現象和其他問題。
1.4 外加劑質量控制
外加劑可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提高強度、調節凝結時間、改善耐久性等。應根據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施工工藝及氣候條件,結合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以及對水泥的適應性等因素,通過實驗確定其品種和摻量。低溫時產生結晶的外加劑在使用前應采取防凍措施。混凝土攪拌站不得直接使用粉狀外加劑,應使用水性外加劑,合理參合外加劑。
1.5 摻合料質量控制
在混凝土中摻入摻合料,可節約水泥,節約成本,并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摻合料進場時,必須具有質量證明書,按不同品種、等級分別儲存在專用的倉罐內,并做好明顯標記,防止受潮和環境污染。
2 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
混凝土的配合比應根據設計的混凝土強度等級、耐久性、坍落度的要求,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經過試配確定,不得使用經驗配合比。實驗室應結合原材料實際情況,確定一個既滿足設計要求,又滿足施工要求,同時經濟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
影響混凝土抗壓強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強度和水灰比,要控制混凝土質量,最重要的是控制水泥用量和混凝土的水灰比兩個主要環節。在相同配比的情況下水泥強度等級越高,混凝土的強度等級也越高。水灰比越大,混凝土的強度越低,增加用水量混凝土的坍落度是增加了。但是混凝土的強度也下降了。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應考慮混凝土運輸時間、坍落度損失、輸送泵的管徑、泵送的垂直高度和水平距離、彎頭設置、泵送設備的技術條件、氣溫等因素,必要時應通過試泵送確定。設計出合理的配合比后,要測定現場砂、石含水率,將設計配合比換算為施工配合比。
3 混凝土澆筑質量的控制
3.1 混凝土澆筑前,對有特殊要求、技術復雜、施工難度大的結構應編制專項施工方案。要認真審查方案中的人員組織、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拌制、澆筑方法及養護措施;要認真檢查模板支撐的是否穩定、檢查模板、鋼筋、預埋件、預留孔洞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是否滿足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的要求。
混凝土按時運到施工地點后,第一要檢查混凝土的坍落度是否滿足要求,預拌混凝土應檢查隨車出料單,對強度等級、坍落度和其他性能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不得使用。預拌混凝土中不得擅自加水。試驗人員要隨機見證取樣制作混凝土試件,試件的留置數量應符合規范要求,要留相同條件養護試塊。
3.2 澆筑混凝土時,嚴格控制澆筑流程。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層、分塊澆筑。對已澆筑的混凝土,在終凝前進行二次振動,提高粘結力和抗拉強度,并減少內部裂縫與氣孔,提高抗裂性。二次振動完成后,板面要找平,排除板面多余的水分。若發現局部有漏振及過振情況時,及時返工進行處理。
混凝土澆灌過程中,要放專人檢查混凝土振搗方法是否正確、是否存在漏振或過振的情況,并隨時觀察模板及其支撐:看是否有變形、漏漿、下沿或扣件松動等異常情況,如發現有上述情況發生應立即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嚴重時應馬上停止施工。
3.3 加強混凝土的養護。混凝土養護主要是保持適當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保溫能減少混凝土表面的熱擴散,降低混凝土表層的溫差,防止表面裂縫。混凝土澆筑后,及時用濕潤的草簾、麻袋等覆蓋,并注意灑水養護,延長養護時間,保證混凝土表面緩慢冷卻。在高溫季節泵送時,宜及時用濕草簾覆蓋混凝土,尤其在中午陽光直射時,宜加強覆蓋養護,以避免表面快速硬化后,產生混凝土表面溫度和收縮裂縫。在寒冷季節,混凝土表面應設草簾覆蓋或通蒸汽等保溫措施,以防止寒潮襲擊。
4 常見混凝土裂縫原因分析
4.1 材料質量材料質量問題引起的裂縫較常見的是水泥、砂、石等質量不好。
4.2 地基變形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造成開裂主要原因是不均勻沉降。
4.3 施工工藝施工工藝著重強調以下幾點:
4.3.1 水分蒸發、水泥結石和混凝土干縮通常是導致混凝土裂縫的重要原因。
4.3.2 混凝土是一種人造混合材料,其質量好壞的一個重要標志是成型后混凝土的均勻性和密實程度。因此混凝土的攪拌、運輸、澆灌、振實各道工序中的任何缺陷和疏漏,都可能使裂縫產生的直接或間接原因。
4.3.3 模板構造不當,漏水、漏漿、支撐剛度不足、支撐的地基下沉、過拆模等都有可能造成混凝土開裂。
4.3.4 混凝土養護,特別是早期養護質量與裂縫關系密切。早期表面干燥可使其內外溫度較大更容易產生裂縫。
4.4 結構荷載結構受荷后產生裂縫的因素很多,施工過程中和使用部位都可能出現裂縫。
4.5 設計構造結構構件斷面突變或因開洞、留槽引起應力集中,構造處理不當現澆主梁在擱次梁處如沒有設附加箍筋或附加吊筋以及各種結構縫設置不當等因素均容易導致混凝土開裂。
4.6 濕度變形裂縫普通混凝土在空氣中硬結時,體積會發生收縮,由此而在構件內產生拉應力,在早期混凝土強度較低時,混凝土收縮值最大。
4.7 徐變裂縫結構構件在內應力的作用下,除瞬時彈性變形外,其變形值隨時間的延長而增加的現象稱為徐變變形。
4.8 施工方面由于施工原因造成裂縫出現的因素很多。都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5 結束語
在建筑施工過程中的混凝土施工進行當中,各部門應加強對原材料的質量控制,加強事中控制及時對檢查施工工序,如發現有影響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量的問題或事項應馬上處理,及時進行整改或返工,使混凝土結構的施工質量自始自終處于受控狀態,這樣才能保證及提高混凝土結構的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商品混凝土結構裂縫產生原因及預防措施[J].科技咨詢建筑科學.
[2]王鐵龍.工程結構裂縫控制[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3]陳志源.土木工程材料(第2版)[M].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