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今社會是一個以知識為核心競爭力的社會,而學生個人知識管理是打造自己核心競爭力和提高自己的有效手段。本文立足于學生個人知識管理的涵義和內容,闡明了學生個人知識管理的意義,指出了學生個人知識管理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學生;個人知識管理;研究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知識經濟時代對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和途徑也發生了轉變,學生必須認識到知識管理的必要性,因此學生必須學會有效的管理個人知識,并根據自己的知識體系掌握適合自己的知識管理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1 學生個人知識管理的意義
1.1 是應對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和促進學生素質發展的要求
隨著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人類正全面進入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時代,我們常常陷于大量具體的信息中,卻很難將這些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我們該如何從信息海洋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并將它轉化為我們自己的知識,為我們所服務呢?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學會個人知識管理,高效的提取并利用信息。我們要善于管理自己已有的知識,及時的更新和掌握已有的知識并且接受新知識,這樣我們使自己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發展,亦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較寬的知識面和文化修養,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1.2 是應對信息時代學習模式轉變和提高信息素養的要求
隨著網絡的普及,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和方法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學校里老師教的知識和內容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學生的學習模式已經由原來的傳授學習變為建構學習或者二者的結合,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自主學習,網絡學習或者遠程學習,這更要求學生要善于管理自己的知識,通過有效的知識管理來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具有信息素養的人是那些知道如何學習的人。他們知道如何學習,是因為他們知道知識是如何組織的,如何去尋找信息,并如何去利用信息。他們能為終身學習做好準備,因為他們總能尋找到為做出決策所需的信息[3]。只有科學的進行個人知識管理,才能形成對信息的再創造能力,對信息進行主動的探索,形成應對教育信息化的學習意識,獨立自主的利用和挖掘學習資源,提高自己的信息道德和信息素養,適應網絡時代的發展。
1.3 是學生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的保證
學生科學的知識管理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保證,學生的知識管理包括學習方法,學習手段,技術,媒體等的管理,科學的知識管理可以有效的增進學生學習知識的質與量,避免將時間用在一些無謂的嘗試上,使學生自己在教師的引導下產生建構知識的知覺,有效的建立個人專業知識并在學習中做到游刃有余,積極主動的與同學和老師交流,提高自己學習的效率。個人知識管理有針對性地吸收和補充所需的專業知識資源;高效地使用知識資源提高學習績效;持續地學習、更新和提高個人專業知識和學習能力,提升個人價值和競爭力;為實現自身價值和終身學打下堅實的基礎[4]。
2 學生個人知識管理的途徑
2.1 分析個人的知識需求,建立個人知識體系
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的內容是十分豐富的。首先,分析個人知識需求,有選擇性的學習。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及其目標,分析自己需要學習哪方面的知識,并對這些知識進行分析。其次,建立個人知識體系。我們每個人在獲取了需要的知識之后,應該逐步建立適合自己的一套知識命名和編碼準則,以便于知識在分類存儲和提取使用的時候有章可循[5]。有系統的知識管理框架將有助于學生將收集到的資料有系統的存取起來方便的使用,也可以避免因為時間的推移而導致知識的混亂。
2.2 培養個人主動建構知識的能力
目前我們所學習的知識有一部分是在課堂上從老師那而獲得的,傳授的知識是現成的,標準答案式的,并且要在嚴格的時間計劃內完成并且通過考試機械強化。在這種傳統的教學中,學生常常是被動的接收知識而非主動積極主動探究知識、建構知識,這樣學生的創造潛力就會被壓抑,無法形成建構知識的習慣。學生獲得的知識是機械的,無法靈活應用于實踐,也無法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建構的意義是指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我們在學習時不能只是被動的接受,而要在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通過自己建構來獲得,這樣才能培養我們自主獲取知識,并加工利用和創造知識的能力。
2.3 參與知識的交流和分享
與別人交流,不僅僅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實現自身知識管理的過程,個人的知識在相互交流中可以得到發展,從而獲得更深的知識。善于與別人分享自己的觀點,主動傾聽別人的意見和建議,善于讓別人了解自己的目的和意圖,獲得別人的理解,支持和幫助。知識的交流還有利于實現知識的顯性化,人際交往中可以學到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隱性知識。一些人誤以為某些東西是自己特有的,仿佛與別人交流會使自己的智力成果受損,其實真正創造性的知識是無法被別人偷的且在交流的過程中更加完善。
2.4 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學生進行個人知識管理,主要是利用自己已有的資源,獲取新的學習資源,與他人共享知識,以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提升自己的能力。知識只有在應用中才能產生價值,知識的應用即知識的實踐,學生將所學習到的知識及時有效并充分的應用于生活,工作中去,使我們所學知識充分創造價值。其實將應用性的知識轉化為具體的可操作的知識的過程實質也是知識再創造的過程,甚至可以說是一個用實踐檢驗真理的過程。因此只有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形成有效的問題意識,形成強烈的探究欲和對知識的愛好。
2.5 熱情的實踐,理性的反省
學生進行個人知識管理的最大障礙就是態度,只要學生愿意做就能做,但是做的如何取決于學生投入的熱情以及反省的方法與深度。學生要充分了解知識管理的途徑和方法,并將其應用于實踐,充滿熱情。學生進行個人知識管理的過程就是對自身的經驗,經歷不斷反思的過程,學生要不斷澄清自己學習行為背后的價值和理念,明白自己學習活動的理論依據是什么,支撐自己這樣做的信念是什么,同時積極尋找對話伙伴,與同學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
2.6 隨時收集點滴信息和典型案例
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要注意隨時收集信息和典型案例,可以對個人知識進行歸檔存儲,查詢,檢索回顧,隨時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產生的觀點,思路和心得體會記錄下來,減少知識信息的流失,特別是那些瞬間產生的某個想法,不管其價值如何,先記錄下來,這種突發的靈感或是學習體會可能并不是很成熟,可以通過與其他人共享交流和討論,對這些知識形成更深入的了解和理解,并在這個過程中發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3 結語
實施個人知識管理,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社會競爭力,是當代學生在知識經濟環境下面臨的重要課題。為了有效提升知識創新能力和社會競爭力,適應知識經濟社會的發展的需求,學生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主動有效的實施個人知識管理,,使自己在有意識的個人知識管理中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使我們逐步增強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創新意識,實現自己在知識環境下個人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阿姆瑞特·蒂瓦納.知識管理精要[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2-1.
[2]葉茂林.知識管理的理論與運作[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3]楊 躍,信息時代的信息素養教育[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5月.
[4]甘永成,E-Learning環境下的個人知識管理[J].中國電化教育2003年6.
[5]霍艷芳.大學生知識管理初探[J].圖書館學研究2007,(2)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