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管道建設和搶修中,經常會遇到連頭作業,整個施工過程包含有挖掘、吊裝、管線打開、有限空間、臨時用電、動火等危險作業,不但技術要求高,安全風險也很大。本文就西氣東輸二線一、二期連頭施工中的難點和要點,進行了詳細的論述。
關鍵詞:管道;連頭;要點;難點
1 概述
西氣東輸二線工程管道西起新疆霍爾果斯口岸,總體走向由西向東,由北向南,線路總長8700公里,設計輸氣能力300×108m3/a,管徑φ1219mm,是一條連接中亞進口氣源的重要通道。工程分為兩期,一期為進出站閥組、收發球筒和分離工藝,于2009年底完工投產;二期主要為壓縮機,于2011年底竣工。
一、二期動火連頭主要包括壓縮機進、出口管線與已建工藝裝置區管線的連接;新建燃料氣管線與已建燃料氣管線的連接;新建放空管線與已建放空管線的連接。動火作業期間工藝裝置區暫時停止生產,天然氣走越站流程,然后采用對裝置區內所有管線和設備進行放空并用氮氣全部置換,從而達到連頭動火的條件。
2 動火連頭方法
作業程序
施工準備、動火方案批復—取得動火證—對動火現場進行全面檢查—切換工藝流程—確認與干線相連閥門無內漏—管線放空注氮置換—盲腸段開孔—動火點可燃氣體檢測合格—冷切割管—連頭管段下料、坡口加工—檢測動火點可燃氣體濃度—對口焊接—焊道無損檢測—收尾、結束動火作業—現場檢查確認無隱患“工完、料凈、場地清”—報告動火領導小組及生產運行處動火結束。其中施工準備、置換、切割、對接是關鍵環節。
3.1 施工準備
3.2 置換
3.2.1 放空
3.2.3 檢測點選擇
要點:檢測要作好記錄,檢測頻次隨著天然氣濃度降低可以適當減少;檢測時注意站在上風口;可燃氣體檢測儀探頭不要直對檢測口,以免造成儀器中毒。
3.2.4 氮氣量計算
經初步計算,動火作業需置換的天燃氣管道及設備體積為280m3,所需氮氣量通常為置換管道的5倍,考慮到焊接過程中還需要小流量的氮氣進行吹掃,使管道內形成微正壓,故要準備充足的氮氣,使用液氮車可以滿足注氮需要。按1個標準大氣壓,5℃狀態計算,1噸液氮轉化成氣體體積為808m3,聯頭動火完畢后將新建管線內的空氣置換掉,預計需要液氮總量約10噸。
3.3 切割
由于已建管線是“盲腸”,用封頭封堵,所以需要先將封頭切割。具體程序如下:
氮氣置換合格后→在需要切割管線上方開孔→氮氣吹掃→用可燃氣體檢測儀檢測(合格后)→切割管線。
要點:為了防止“盲腸”內遺留天然氣造成事故,開孔必須用帶壓開孔機進行; 開孔后,用氮氣多次吹掃;切割要用冷切割技術。
難點:切割過程操作不當會損壞刀具,所以要多準備幾套;切割后,管道里面可能有存液或冰柱,給操作帶來不便。
3.4 對接
對接是確保連頭施工質量的關鍵工序,也是技術要求最高、難度最大的作業,具體要求如下:①管子、管件及閥門按設計要求進行核對驗收,內部清理干凈,不存雜物。②管子、管件組對時,應將坡口表面及坡口邊緣內外側不小于20mm范圍內的油漆、污垢、鐵銹、毛刺清除干凈,并不得有裂紋、夾層等缺陷。③管道連接時,不得用強力對口、加偏墊或多層墊等方法來消除接口端面的空隙、偏斜、錯口或不同心等缺陷。④接引弧應在坡口內進行,嚴禁在管壁上引弧。每條焊縫應一次連續焊完,相鄰兩層焊道起弧點位置應錯開。若因故被迫中途停焊應根據工藝要求采取措施防止裂紋,再焊前必須檢查,確認無裂紋,方可按原工藝繼續施焊。⑤焊接工藝規程中要求預熱的管口,預熱采用環形火焰加熱的方法進行,應保障在預熱范圍內溫度均勻,預熱要求按焊接工藝規程的有關要求執行。預熱寬度以坡口兩側寬度各大于75mm為宜。⑥管道焊接采用多層焊接時,層間熔渣應清除干凈,并進行外觀檢查,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步焊接。
4 結束語
大口徑管線動火連頭作業,由于涉及工序多、人員多,時間長,風險大,給安全監督帶來很大難度。因此,作業前要認真開展作業危害識別,詳細分析每道工序的關鍵點,根據要點與難點,制定控制措施,完善應急預案。在作業過程中,要堅守“不安全不施工”的底線,對“三違”采取“零寬容”態度,形成反違章高壓線,確保監督不留死角、管理不存盲點,為施工作業提供安全支撐。
參考文獻
[1].《石油天然氣站內工藝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SY0402-2000)
[2].《現場設備、工業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GB5023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