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來, 國家對農村公路建設資金的投入有了明顯的增加, 然而農村公路的養護卻存在諸如重建設輕養護,甚至是不養護等問題。要擺脫這種現狀,守護好農村公路建設的成果,實現農村公路的可持續的發展,筆者認為農村公路應當改革建立養護管理的長效機制,并且建設和養護并重,養護工作也應向等級公路一樣進行機械化、規范化、專業化的養護管理,從而提高和實現農村公路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農村公路;體制改革;養護管理
從“十一五”開始,我國公路建設迎來了歷史上最高的建設浪潮,這此期間,路網結構得到了較大的改善,特別是農村公路的建設與發展也越來越適應經濟發展的需求,村村通公路的目標在東部地區基本上是實現了,隨著公路通車里程的增加,公路的養護和管理也就顯得越來越重要。要想農村公路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就必須以可持續發展為原則,深化農村養護體制的改革,建立健全規范化的公路養護運行機制。
1 現存的養護管理養護體制
在現存的養護體制下,有些農村公路的養護與管理已分離,公路工程市場與“十一五”之前相比競爭相對公平和規范。通過前期的改革與建設已經初步呈現出:
1.1 一些地區事企分開,職能部門負責管理公路不再對公路進行養護工作,養護事業單位專門從事公路的養護工作,這樣減輕了公路管理機構的負擔,通過合并重組,股份制改造,承包經營等方式,使其成為一個獨立的部門,這樣公路管理部門精兵簡政,使有限的養護資金更多的用于養護工程。又可以讓公路養護生產單位管理獨立、財務獨立更好的參與市場競爭。
1.2 引入了競爭機制,改革公路養護投資方式。一些公路管理部門在進行公路養護工作時,已經引入競爭機制,采取公開招標的方式,擇優選擇有養護資質的生產單位進行專業的養護生產作業,推進了定額養護,養護工程費用的支付要按工程計量支付,提高了養護資金的使用效率,與此同時,公路管理機構對養護生產單位的管理,也從行政領導管理轉變為合同管理。
2 農村公路養護所存在的問題
2.1 養護資金的匱乏
養護資金匱乏一直以來都是農村公路養護的一大難題。雖然“十一五”期間國家撥付大量財政收入作為養護資金, 但由于農村公路通車里程大,因此還存在大量的資金缺口。有些地方政府領導人重建設輕養護并未從思想上重視農村公路的養護工作,以致農村公路養護資金得不到落實,有些公路沒得能到及時的養護,甚至有些公路處于失養狀態。這樣下去就縮短了農村公路的使用壽命,使得道路的服務水平降低,給安全行車埋下了隱患。
2.2 機制不健全
農村公路的管理不像縣級公路那樣有專業的養護隊伍來進行日常的維護管理,因此對于農村公路損害后的責任追究的責任主體不明確。縣道的養護管理工作是由當地的交通局來進行的,然而農村公路的管理就處于一個很尬尷的位置,鄉村兩級都沒有配備專門的路面養護人員來對路面進行養護也未將農村公路養護工作作為公路日常管理的重點來抓,縣交通局又沒有將管理的觸角延伸到農村公路,并且用于路面養護的資金又缺乏。所以就導致農村公路的養護和管理缺乏積極性,并且路面養護的效率不高,效果不好。
2.3 普遍的超載現象超限車輛隨意在農村公路上行駛,損害嚴重
隨著交管部門對車輛超載現象查處力度的加大,一些大貨車的司機為了躲避交管部門的處罰經常選擇走那些基本上沒有交管部門檢查的農村公路。這些車輛的軸載一般都遠大于BZZ-100,車輪一過給路面帶來了毀滅性的損害,在經常有重車行駛的路段會出現路面龜裂、坑槽連綿、路基沉陷等現象。
3 提高農村公路使用壽命的養護和管理措施
“三分建、七分養”是公路工作者在長期的建設和養護過程中積累的基本經驗,相對其它的等級公路而言農村公路的養護工作更為重要。根據以往的經驗總結,農村公路不僅要建好,更要管好養好,因此需要健全農村公路養護體系,建立一個長效的養護機制。
3.1 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
根據有關部門頒布的公路養護方面的規范和標準,結合日常的養護工作,制定出排水溝、路基路面、橋涵、綠化等構造物的養護技術規程及路況的巡查制度,對不同構造物的破壞后的修復制定出不同的修復方法,以此保證公路良好的服務水平,發揮出更大的社會效益。
3.2 做好招投標管理工作,實行合同化管理
根據相關的養護技術規范和養護管理辦法,按照公路的破壞程度將公路養護工程劃分為改善工程、小修保養、中修工程、大修工程。公路養護實行市場化管理,相關的工程均按照技術標準及規范的要求對養護質量進行招投標,挑選出最好的施工單位給予承包并進行合同管理、計量支付,加強計劃與核算,這樣能有效地降低了養護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
3.3 保證養護資金的落實和資金的管理
交通主管部門要結合當地的工價及材料價格逐年提高農村公路的養護費,并加強農村公路資金管理和監督工作,對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實時的追蹤防止資金挪用、截留和擠占。各個地方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由省級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根據農村公路養護計劃綜合評定,統籌安排,專款專用撥付縣級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市縣財政直接撥給縣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縣級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按養護計劃用于轄區內農村公路的養護,接受財政部門的監督、定期審計,獨立核算、專款專用,其他養護資金也要定期向公路沿線鄉鎮村定期公示,強化資金使用的社會監督。
3.4 加強重點整治,變被動為主動
農村公路服務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廣大村民的生產活動。針對以往的被動養護方式,應轉變養護思維,變被動為主動。摒棄過去的突擊養護和單一季節養護,改為及時性、徹底性和日常性的養護。以強化路面,整治路基為基礎,加強對排水設施的整治和維護。調動村民養路、護路的積極性,組織發動村民集中開展農村公路環境和衛生的整治,使農村公路在得到養護的同時進一步亮化、美化,形成農村公路獨具特色的美景。
3.5 加大執法力度整治超載行為
成立農村公路專項整治隊,遵循相關文件的精神,結合公路法律法規,加強對農村公路的路政管理。農村公路的管理模式向等級道路看齊,嚴格路政巡查制度,保護路產路權。交通主管部門展開對農村公路的整治活動,把管理的觸角伸向農村公路,對農村集貿自由市場的占道經營行為以及公路亂搭、亂占、亂建等違規行為加大整治力度,特別要解決在公路上打場曬谷的“老大難”的問題。加大對農村公路超載行為的整治,嚴格按照要求,建立日常的超載巡查制度,集中人力物力,重拳出擊不斷加強對超載車輛的查處力度。立足源頭,開展綜合治理,與各貨物轉載源頭簽訂目標責任書,建立流動巡查機制。
3.6 專業隊伍護路管路
雖然一些鄉鎮在各自的轄區內建立了一些農村公路養護站,但其工作人員大多是沒有進行過專項培訓的兼職人員。要想把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更好勢必需要專業的養護隊伍來負責公路的養護管理。縣交通局可以召集各鄉鎮的相關人員集中進行培訓或通過承包方式解決農村公路養護的亂、散、差現象。
參考文獻
[1]于慧楠.實現農村公路養護可持續發展的探討[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01)
[2]盧啟順.我國農村公路養護現狀分析及管理建議[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06)
[3]周云貴.淺談我國農村公路的養護與管理[J].價值工程,2011(03)
[4]朱洪洲;唐伯明;鄭志明;王慶珍.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特點及對策思考[J].華東公路,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