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的林業資源豐富,樹種也非常繁多。各種各樣的樹木的存在不僅美化了環境,而且起到水土保持以及凈化空氣以及為我們提供木材等的作用。其中,楊樹是常見的一種樹木,它為人們生活做的貢獻也非常大。筆者基于這種背景,重點的分析介紹了如何做好此類樹種常見的黑斑病的預防等措施,目的是為了消除這種病癥,更好的促進楊樹的生長,為國家的經濟貢獻力量。
關鍵詞:楊樹黑斑??;病原;癥狀;發病規律;防治措施
這種病廣泛的存在在幾乎所有的楊樹種植地區,它的危害非常顯著,不僅對其幼苗而且還對它的成年樹的樹葉等帶來很多不利的影響,不利于它的正常成長壯大。而且它還會使得嫩梢干枯,導致樹木提前掉葉子,嚴重的還會出現比較大面積的死亡現象。
1 形成原因
楊樹黑斑病是由半知菌亞門的盤二孢屬(Marssonia)真菌引起的。資料顯示在我們國家共有三類,他們的具體特征為,分生孢子盤位于病葉角質層下面,分生孢子無色,細胞并不單一,上部的體積較大,呈現出圓形,下面的比較的小,非常的尖細。
1.1 楊生盤二孢菌
1.1.1 常發生在黑楊樹或者是青楊樹上,當孢子出現的時候會形成非常多的芽管物質,稱為多芽管?;停∕arssonia brunnea f.sp. multigermtubi)。
1.1.2 當發生在白楊樹的時候,會出現單一的芽管 ,稱為單芽管?;停∕arssonia brunnea f.sp. monogermtubi)
1.2 白楊盤二孢菌
它形成孢子的條件很寬泛,只有氣溫不低于九度,不高于二十八度時都可以產生,芽管頂端的侵染絲分泌孢外酶,溶解角質層,穿過表皮直接侵入。而潛育時間的長短并非是固定的,它和外在的溫度以及樹木的特征等有關系,通常情況下是六天到八天的時間。
2 具體的表現特點
不同的病菌在不一樣的樹種上,它們的危害是不一樣的。楊生盤二孢菌引起的黑斑病在青楊派樹種上病斑,常發生在葉子的反面。而在黑楊樹和白楊樹上的表現都是在正面以及背面都有。斑點呈現出褐色,以不規則的圓形。病斑剛開始的時候是非常小的有亮點的點狀,然后慢慢地變大成為大約在五毫米左右的類似不規則圓形的黑色的斑。并非在所有的樹種上都是這種形狀,有時候也會呈現出角狀特點。白楊盤二孢菌在葉面上形成直徑1~6mm的近圓形、暗褐色病斑。它在新葉子上是以紅色形式,而在老葉子上是黑褐的顏色。潮濕時在病斑上產生1至多個乳白色膠粘狀小點,即分生孢子堆。在嫩梢上剛開始的時候是類似于梭狀的,大約在兩到五毫米左右,顏色為黑褐,然后慢慢變大,變為紅色,形成孢子盤,木質化后中間開裂成潰瘍形。響葉楊的果穗上也產生病斑。
3 特征
由于地域的差異,病菌的發生規律也不同,病菌分別以菌絲體、分生孢子盤和分生孢子在落葉中或一年生枝梢的病斑中越冬。第2年成為初侵染來源,分生孢子堆聚焦年型,需通過雨水和凝結水稀釋后方能隨水滴飛濺或借風傳播。
3.1 當出現在冬天的時候,由于地域等的差異,表現各不相同。M. brunnea單芽管形,在四月初的時候形成,在次月開始嚴重,到七至九月份的時候不再危害,然后到九月份重新開始。M. brunnea多芽型,在六月份的時候出現,以后越來越嚴重一直到掉葉的時候停止。M. populi M. castagnei 6~7月發病最重。
3.2 由于樹種的差異對病菌的抵抗能力也是有區別的。白楊派是M. brunnea多芽型的抗性樹種;毛白楊、山楊、胡楊為M. brunnea單芽管形的感病樹種,其他樹種均抗病。南林在黑楊上發現抗病無性系中多酚氧化酶活性高于感病無性系。
3.3 天氣比如,降水多少以及日照等對病害有一定的影響,如果在陰雨氣候中病情最為嚴重。
4 應對方式
4.1 認真地挑選育苗地。最好是具有很好的排水性能的地區,周圍不應有受到危害的樹種,不能多年種植。實生苗長出2~3片真葉時,用80%代森鋅250倍液或1∶1∶125~170波爾多液噴灑,每10~15d噴1次,共噴3~5次。
4.2 加強營林管理。增施有機肥、土雜肥,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增強樹勢,提高樹木的抗病性;當陰雨天過后應該認真地排水。
4.3 造林時選栽抗病、速生、優質良種,采取多品種混栽,避免營造大面積純林;合理密植,改善苗木的通風透光條件。
4.4 調運苗木,嚴格檢查枝梢,如有病斑剪掉深埋或燒毀。
4.5 當病害剛開始發生的時候,最晚也得在雨季開始以前的時候,向苗木和低矮的幼樹噴波爾多液200倍液、70%代森錳鋅600倍液、50%多菌靈7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等,要持續進行三次左右,防止其擴大。如果是在陰雨天氣進行,應該在藥水中添加大約含量為百分之零點三的豆漿,目的是為了增強其粘附性能,這樣藥水就不會被雨水給沖掉了。對于高大的樹木,可組織專業隊采用6HY-25型煙霧機集中進行施煙防治,藥物可選用8%百菌清煙霧劑或2.5%氟硅唑油煙劑,防治時間應掌握在無風早晨5~7時或傍晚18~20時。
參考文獻
[1]魏鵬,劉燕.楊樹常見病蟲害防治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8(1):88,91.
[2]王桂珍.淺談楊樹病蟲害防治技術[J].湖北林業科技,2007(5):74.
[3]劉華,王之安.淺談楊樹病蟲害防治技術[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17):125.
[4]王萬明.互助縣楊樹常見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9(17):163,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