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總結幾年來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監測工作實踐,對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監測工作中存在的幾個問題進行闡述、探討,并結合國家法律法規、監測技術規范和標準,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助于提高環保驗收技術水平,更好地為環境管理服務。
關鍵詞: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驗收監測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是貫徹落實“三同時”制度的一項重要舉措,是環保部門考核建設項目是否達標的最后一道關口,是確保環境保護政策和治理措施得到有效落實的重要抓手,是控制污染和生態破壞的根本保證[4]。驗收監測工作是環保驗收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環境管理部門提供著技術支撐。為了確保環境保護驗收監測的高質量、高效益,環保部(原國家環??偩郑┫嗬^出臺了一系列有關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管理辦法和監測技術規范,對驗收監測提出了具體要求。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因建設項目的行業特征及生產工藝與相關規定存在差異等,在實際工作中存在許多容易忽視和較難把握的問題,嚴重影響了驗收監測質量,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并加以解決。
1 監測前期資料準備階段問題
在開展驗收監測前需要做監測前期資料準備工作,包括研讀可研報告、環評報告書(表)、各級環保部門批復文件及現場勘察等工作。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有些環評報告編制不嚴謹,生產工藝過程及污染治理設施方面要不過于簡單,要不過于復雜、太理想化,致使項目實際建設過程中根本不可能達到,造成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工作無法進行。比如:機械加工企業的焊接煙塵,環評報告書(表)及其批復通常要求采用布袋除塵來收集煙粉塵,然而實際建設過程中這類機械加工企業沒有采用布袋除塵器來處理焊接煙塵的,加工車間較大,如何先將焊接煙塵收集起來,再經過布袋除塵器去處理并不好實現,這類企業均是在車間頂部安裝通風換氣設施,致使該處的驗收監測工作無法進行。再比如:部分有色金屬壓延加工企業報告表(書)中對中頻爐、感應爐等的煙氣治理設施沒有具體要求,實際上熔化工序通常有成套的煙氣治理設施,這類項目的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必須嚴格依照《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要求核算排放濃度、排放速率是否滿足標準要求[2]。
2 生產工況的把握
按照《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監測技術規范》,建設項目生產能力應達到設計生產能力的75%以上才具備驗收的條件(水泥行業達到80%)[4],但是在實際中通常遇到二種情況:一種是企業生產負荷達不到75%,此時的污染治理設施設計處理效果,未經過污染物的檢驗,此種情況應視為不符合驗收要求;還有一種情況是企業的生產能力達到75%的要求,符合驗收技術規范,但是處理的污染物達不到治理設施設計量的75%,監測時應注意治理設施的處理量與設計量的吻合性。還有就是有的企業是季節性生產或是一個生產周期較長,可以在生產設備、污染治理設施全部開啟運行下監測,也可視為生產負荷達到要求??傊畬Υr問題要視具體情況區別對待。
3 質量濃度指標和總量控制指標
驗收監測應重視質量濃度指標和總量控制指標,“十一五”以來國家對主要污染物減排實施三大考核體系,體現了在環境管理中污染物質量濃度和總量控制指標考核相結合,而竣工驗收監測是控制新污染源的主要途徑,也是加強污染物總量控制的主要手段。因此進行驗收監測評價時,既要包括初步設計中污染防治設計指標和環評報告書(表)中有關指標加以評價標準中規定的質量濃度指標,也要評價總量控制指標,有“以新帶老”情況的,還要評價“以新帶老”排放總量[4]。然而現行的驗收監測規范中沒有總量控制標準與規定,也就沒有評價總量的依據。多數竣工驗收總量控制指標量是通過驗收監測實測數據計算得來的,在核算時要充分考慮生產工況折算為100%的情況。
4 驗收監測中標準適用的問題
根據《關于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監測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環發[2000]38號文)中有關規定,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監測標準原則上采用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建設項目批復的環評報告書(表)所采用的環境質量標準和污染物排放標準,對有新頒布的標準采用新標準進行校核[3]。有的建設項目為綜合性工程項目,涉及不同行業,污染物種類較多,污水混合后由總排口排放,但各種污染物分別執行不同的排放標準,環評報告書(表)及批復文件中僅列出單一標準,沒有進行幾種污水混合加權后計算相應的標準,因此對驗收監測結果的評價造成困難,也增加了環保行政部門執法上的難度。這種情況在驗收監測中應按照《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附錄A中要求,對這種混合污水排放口應按加權計算排污口的混合排放濃度[1]。
5 清潔生產核查
按照《清潔生產促進法》和國家環保總局13號令《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管理辦法》的要求,在竣工驗收中引入清潔生產的概念,深化了環境保護竣工驗收內容。但是很多行業目前沒有相應的清潔生產指標體系,驗收監測中僅是根據環評文件中清潔生產的評價分析結論,對項目原材料和能源消耗、新鮮水用量、廢水排放量、水循環利用率、污染物排放量等內容進行核查。有的環評報告書(表)編制的清潔生產章節較為簡單,有的數據引用有誤,這就給驗收監測清潔生產核查造成困難和誤導,在實際工作中應加以注意。有相應的清潔生產指標體系的要按照項目清潔生產指標體系中的各類指標逐一進行對照核查,沒有清潔生產指標體系的行業與國內外同類行業進行比較,,給出驗收監測時的清潔生產水平核查結果,提出進一步提高清潔生產水平,減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環境保護設施運行效果,提出環境管理水平的建議和措施。
6 結語
總之,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監測是一項技術性、綜合性很強的工作,這就要求我們在從事此項工作時要充分把握以上提到的幾個方面的問題,使驗收監測報告真正成為環境管理部門執法的依據和技術支撐。
參考文獻
[1]《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
[2]《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
[3]《關于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監測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環發[2000]38號文).
[4]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監測培訓教材.
作者簡介:丁睿(1979-),男,寧夏銀川人,本科,研究方向:環境保護驗收監測,環境工程。
楊小春(1974-),女,寧夏銀川人,本科,研究方向:環境保護驗收監測,環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