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醋酸纖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中美合資的高新技術企業,專業生產二醋酸纖維素絲束。近年來,公司堅持文化引領,不斷增強文化自信,逐步實現文化自覺,以文化促發展,以發展蓄文化,呈現出風清、氣正、心齊、勁足、勢強的良好局面。2010年7月,美國前財政部部長Paul H.O’Neil來公司視察時表示,他到過47個國家、100多個企業,珠纖公司是他見過的最優秀的中小型企業。2011年,公司獲得珠海市首屆“市長質量獎”,公司黨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
公司的發展得益于社會各界的關心與支持,也離不開公司持續強化的企業文化建設,其中比較突出的是以“四同”工作方法,深化了安全文化、綠色文化和創新文化建設。
加強安全文化、
綠色文化和創新文化建設
以安全文化為根本,保證公司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公司是一家集化工、化纖、熱電于一體的企業,具有裝備大型化、作業連續化、過程精細化的特點。公司經過不斷探索和總結,形成了獨具企業特色的ABCD安全管理模式。其中A指意識(Awareness)、B指行為(Behavior)、C指狀態(Condition)、D指文件化(Documentation)。
在ABCD安全模式的指導下,公司先后導入STOP、PHA、安全信息管理系統等先進工具和手段,開展事故演練、安全競賽等活動,實施安全審計、隱患排查等舉措,不斷強化行為安全和物態安全。公司多年來實現安全生產零事故,先后獲得“全國職業衛生示范企業”、全國“安康杯”競賽優勝企業、“廣東省安全文化示范企業”“珠海市安全文化示范企業”等榮譽稱號。
以綠色文化為要求,強化可持續發展的生命之色。
公司位于全國環保要求最為嚴格的珠海。珠海曾獲得“聯合國改善人居環境最佳范例獎”等榮譽,在環境保護方面不遺余力。這與公司的綠色文化不謀而合。公司將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作為最低標準,以歐洲標準建設廠區設備設施,投資興建脫硫、丙酮回收、中水回用等節能減排系統,呵護珠海的碧水藍天。
公司于2007年底提前三年完成國家“十一五”規劃的節能減排目標。“十一五”期間,公司實際節能13 979噸標煤,節能完成率201%。投資1 050萬元,實施了72項節能減排技術項目,創造經濟收益6 590萬元。2012年截至11月底,公司單位產品綜合能耗0.997噸標煤,處全球行業領先水平。公司先后獲得廣東省清潔生產企業”“珠海市‘十一五’節能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以創新文化為動力,加快“國際一流”創建步伐。
公司將創新視為建設“國際一流醋纖企業”的必由之路,使創新意識覆蓋至各領域、各流程、各崗位,最終形成“人人能創新、人人要創新”的濃厚氛圍。
以水吸收法丙酮回收技術為例,這是公司在對美國塞拉尼斯碳吸附工藝引進、消化、吸收基礎上的再創新,是一種顛覆性的改造。該技術將使公司能耗成本降低20%。10月份,公司繼續實施帶中間冷凝器的新稀丙酮蒸餾工藝試驗,進一步節約能耗6%。該工藝技術將在公司搬遷擴建中實現工業化應用。
以創新為動力,公司生產運營取得歷史性突破。公司產品被評為“廣東省名牌產品”,訂貨量連續多年超出產能,公司出現供不應求的“幸福煩惱”。公司有13項專利獲得授權,“醋酸纖維絲束制造節能減排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公司被評為“高新技術企業”。
深化企業文化建設的
“四同”工作法
為深入宣貫安全、綠色和創新文化,使之被員工認知、認同,使之在企業實踐中深化、深植,成為公司全員的集體無意識,公司總結實踐企業文化建設的“四同”工作法,有效地推動企業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
理念同向,統一全員的價值認同與行為方向。
縱觀公司的企業文化發展歷程,既有其初期的發展與積淀,也有中后期的引導與強化。公司通過提煉和總結,將沉淀的文化因子進行明確,使公司上下的理念保持一致。通過溝通與交流,將中外文化進行融合,使中美雙方和諧相處,形成合力。
公司注重“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將企業文化建設與員工參與相結合。公司于2002年發動“做怎樣的珠纖人”大討論,通過參觀標桿企業、員工自由討論,主題征文與演講等形式,匯集員工的意見,經過整理和再討論,形成公司企業文化的基本框架。由于員工廣泛和深度地參與,文化框架深受員工認同。公司通過多種形式,對員工的文化認同進行意識強化。例如,鼓勵員工自己講自己的身邊事,用員工的視角、員工的筆觸、員工的故事來打動人、感染人。公司前兩年出版《記憶——珠纖企業文化故事選編》,其中《傻公司》《一分鐘的會議》等優秀故事至今仍為新老員工傳讀。公司還以元宵晚會、文化故事大講堂等為平臺,鼓勵員工演活、講活身邊故事,更生動、更活潑地詮釋企業文化。
公司注重“求同存異、和而不同”,不斷深化中外雙方的文化融合。公司成立之初,對美方的技術、管理實行“拿來主義”,誠信、守法、環保、效率等美方理念滲透并影響每一位員工。隨著公司的發展和成長,中方的民主、和諧、團隊、大局意識也逐步同化和影響美方高管。在長期的融合下,安全、綠色、創新成為中美雙方堅定不移的共同理念。
通過持續努力,公司與員工、中方與美方間的價值認同和行為方式得到了統一,有效推動日常工作開展。例如,2007年,公司為進一步深化節能減排工作,決定花高價采購低硫低氮油,這意味著公司每年燃油成本增加800萬元,同時意味股東將減少分紅、員工將減少一定收入。但美方和員工都非常支持公司的決定,并以綠色文化為自豪,主動地向新員工及相關方傳講公司的這個做法。
上下同心,發揮領導層的表率帶頭作用。
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領導是否帶頭實踐,關系到文化能否落到實處。公司特別重視領導層身體力行的榜樣作用,要求領導人員當好傳播者和布道者,用行動解讀企業文化,增強員工對企業文化的信服感和認同感。
在珠纖公司,安全工作由總經理作為第一負責人親自主抓。從總經理到區域副總,再到部長、班組長,逐級對安全負責,嚴格執行“誰主管、誰負責”的責任追究制。歷數公司生產經營的所有會議,甚至是決策層的董事會議,第一個議題都是安全。公司總經理室成員率先參與STOP填寫,并要求中基層管理人員填寫,最后才是一線員工填寫。由于領導層的逐級示范,目前,公司一線員工的STOP填寫數已超過總量的60%。
對于綠色文化,公司堅持以行動感召員工。2008年,公司投資360萬元建設中水回用項目,成為行業和珠海市第一家實現“廢水零排放”的工業企業。盡管該項目社會效益巨大,但投資回報期長達五年,從經濟角度分析并不劃算。公司還投資81萬建設COD監測系統,主動與環保局聯網,接受環保局監督。公司的這些“綠色”舉措對員工觸動巨大。現在,廢紙反面打印再利用、空調調至26℃以上、騎車上班減少碳排放、周末上山撿垃圾等行為在公司已成為普遍現象。
2006年,公司啟動“金牌絲束”戰略并導入六西格瑪管理工具。為調動廣大員工創新積極性,總經理室成員親自帶頭,擔任項目明星,帶領團隊完成一個個六西格瑪綠帶項目。并要求中基層管理人員必須參與項目,否則不予續聘。在此帶動下,以一線員工為主的六西格瑪黃帶項目廣泛開展,為之后的合理化建設、QC、單點課、改進類項目等群眾性創新活動打下良好基礎。2012年,公司進一步強化領導層對創新的帶動作用,設立部門創新推動獎,專門獎勵對創新活動引導有方的中層管理人員。
內外同步,豐富和創新企業文化建設的載體與途徑。
企業文化建設需要強化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內外結合地改變員工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同時要借力外部、面向外部,積極影響企業相關方,使企業的價值理念為社會所熟悉和理解,實現內外部溝通成本的降低。
深入推進制度文化與物質文化建設,使精神文化“固化于制、外顯于形”。公司建立起《安全生產責任制管理制度》《十二五節能規劃》《創新管理辦法》等制度文件,使安全、綠色、創新文化有堅實的制度保障。公司還將節能減排作為公司的五大戰略之一,詳細部署五年規劃和年度工作安排。通過制度和戰略的支撐,企業文化變成實實在在的行為規范和工作指南,有效地融入企業生產經營的日常工作之中。
公司搭建起層次豐富的物質平臺,積極展示精神文化。設計和實施企業視覺識別系統,統一和規范公司外在形象,豐富和拓展精神文化的傳播陣地。公司在內外部網站設立“安全之聲”“節能減排”“自主創新”等欄目,使員工和公眾能及時獲知公司文化的具體實踐信息。設立“珠纖文化講壇”,邀請管理人員、員工代表和專家學者走上講壇,分享經驗、傳遞知識。講壇每兩個月舉辦一次,至今已辦了23期,成為公司員工非常喜歡的一個文化品牌。下個月即將舉辦的第24期將由公司安保部部長分享他多年來安全管理的心得,這也是對公司安全文化的一次有力宣貫。
在文化建設過程中,公司視外部力量為有益補充,靈活借力,使宣貫效果更為理想。例如,公司在宣貫安全“誰主管、誰負責”時,部分員工持反對意見。他們認為安全雖然人人有責,但論及主管和負責,那是安保部的事情。后來公司借助“外來和尚”,邀請安全專家進行全員培訓,使員工知道“誰主管、誰負責”是全世界通行的科學理念。再比如,公司推行創新文化時,部分員工認為創新是工程師的事情,與其他員工關系不大。為此公司開展各種創新工具和改進工具的培訓,使員工知道管理創新也是創新,小改小革也是創新,有效推動“人人能創新、人人要創新”文化氛圍的形成。
公司還積極向社會相關方傳遞公司價值理念。通過參加社會論壇與會議、編輯《珠纖通訊》等內刊資料、高層走訪與溝通、員工業務交往與洽談等方式,使公司的價值理念“走出去”,有效降低公司與社會相關方的溝通成本。
成果同享,將“務虛”與“務實”緊密結合。
安全、綠色、創新文化引領公司不斷實現跨越式發展。自2001年至2011年,公司利稅年均增長28%,2011年人均稅利超過120萬元,位居珠海市前列。公司堅持成果同享,既讓員工享受到文化建設帶來的經營成果,也讓員工為不契合企業文化的行為負責。在正負激勵的雙重作用下,企業文化有效推動公司持續健康發展。
安全被視為公司的生命線,同時也是高壓線。任何不利于安全的人和事均實行“安全一票否決制”。公司設立“安全業績獎”,只要當年公司未發生安全事故,則全員可獲一筆獎勵。但只要出現一起輕微以上事故,則全員被扣罰。公司還開展STOP填寫季度評優、安全十佳個人評比等活動,大力宣揚人人都是安全員的理念。自公司設立“安全業績獎”以來,年年順利發放。
公司將“20萬工時總損失指數”“噸絲耗標煤”“噸絲耗重油”等指標納入公司級績效考核體系,并通過“噸絲耗電”“噸絲耗汽”“噸油產汽”等指標分解至各部門、班組直至每個崗位,與每位員工的季度獎金直接掛鉤。
公司對創新的導向非常明顯。在公司年度表彰大會上,除了優秀員工和先進集體,最耀眼的明星便是創新項目負責人。公司實施“科技重獎”制度,不僅發放大額獎金,而且通過立碑展示,形成長期的精神激勵。“熱能回收”創新項目負責人被授予“行業勞動模范”光榮稱號。同時,公司在評聘管理和技術人員,評比優秀員工、先進集體時,高度強調創新工作的權重。近年來,高工、技師和優秀管理人員、優秀員工已成為公司的創新主力軍,為公司的創新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作為企業管理的最高形式,強化文化管理,實現文化自強,珠纖公司任重而道遠。公司將進一步強化文化引領作用,推動公司持續健康發展,積極投身到“藍色珠海、科學崛起”的偉大戰略中,建設幸福珠海,建設幸福珠纖。
(責任編輯:羅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