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文化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打造以人為本的和諧文化,用和諧的思想方法思考問題、解決矛盾,用和諧的文化手段推進戰略落地。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強調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要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要求全社會積極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企業發展離不開和諧,和諧文化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那么,什么是和諧文化呢?和諧文化是以和諧為思想內核與價值取向為一體、以倡導、研究、闡釋、傳播、實施、奉行和諧理念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形態、文化現象。它包括思想觀念、價值體系、行為規范、文化產品、社會風尚、制度體制等多種存在方式。企業作為社會中的生產集團和經濟細胞,它不僅要在經濟領域具有人才、技術的競爭力,更重要的是要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過程中將企業文化因素深深地滲透入于其間,為企業的競爭與發展提供思想保證和精神支撐。沒有和諧的文化,就沒有和諧社會的根基,也就沒有和諧社會的發展方向。和諧文化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必須打造以人為本的和諧文化,用和諧的思想方法來思考問題、解決矛盾,用和諧的文化手段推進戰略落地。
以人為本是和諧文化核心
黨的十八大指出:“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胡錦濤深刻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我們過去在認識與論證思想政治工作時,常常強調企業與員工、集體與個人的關系,確認員工是企業中最寶貴的財富,是生產要素中最活躍的因素,以人為本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啟動員工的興奮點、開發員工的創造性,因而以人為本成為和諧文化中最核心的內容。以人為本崇尚和諧理念,體現和諧精神,堅持和實踐互助、合作、團結、穩定、有序的社會準則。企業要以和諧的思想認識問題,以和諧的態度對待問題,以和諧的方式處理問題,盡可能滿足員工的物質和精神需求,使企業與員工構成一個命運共同體;建立順暢的溝通渠道,培養“心相通、情想融、力相合”的團隊精神;激發員工的積極性與創造力,從而實現自我價值。
和諧文化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從表現形式上看,和諧文化既有思想觀念方面的內容,又有制度規范方面的內容。從思想觀念上說,和諧文化體現了人們對和諧社會的認知、感受,對社會和諧目標的追求;從制度規范上來說,和諧文化體現了人們在和諧思想的引導下建立的一系列調整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的制度和機制。由此不難看出,人本文化中包含著愛崗敬業、恪盡職守、無私奉獻、崇尚人性、實現自我等人文思想和精神,當企業以發展帶動和諧、以創新推動和諧、以公正求得和諧、以穩定保證和諧時,和諧文化就能對企業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快樂是和諧文化表現
和諧文化的形成,是企業主體對歷史的、現實的和未來的自覺認識和向往,代表了廣大員工的利益。和諧文化是員工依附的精神家園,是企業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源泉之一。對個體而言,和諧文化起著潛移默化教育作用,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準則;對整個企業而言,和諧文化具有明確的價值導向作用,內含著人們高度認同的共同價值觀念。因此,和諧文化以教育人、引導人、鼓舞人、塑造人作為始終不渝的追求,以引導、培育人們的和諧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為目標。快樂作為和諧文化的表現方式,融合了思想觀念、理想信仰、社會風尚、行為規范等等內容,包含著員工對企業總體的積極認識和評價,是企業發展和文化建設的有機結合。
建設和諧文化主要是培育人的和諧文化精神,讓員工產生對企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自覺和愉悅地投入到工作與創造之中。
企業要通過建設和諧文化,營造和諧氛圍,以此培育人、塑造人,豐富員工的精神空間,提升員工的精神境界,引導員工樹立和諧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使和諧理念成為全體員工的重要價值取向。
首先,描繪共同愿景目標。企業為員工描繪出的發展遠景,是要依靠和通過全體員工共同努力來實現的。當企業走入低谷舉步艱難之時,我們號召員工“艱苦創業”“同舟共濟”,員工在美好愿景的感召下共同分擔危機;當企業經濟好轉發展呈上升趨勢之時,員工能在創造性的勞動中實現自我價值,獲得快樂。至此,企業和諧文化便獲得了感召力和號召力的收獲。
其次,強化員工危機意識。辯證地看待危機,它既是企業生存的危險期,也是發展的重要契機。企業應調整經營策略,強化危機意識,讓員工感到壓力,也才會激發出動力。
再次,樹立利益共享理念。建立企業與員工利益共享的價值體系,強化風險與利益共擔意識,在尊重員工、關愛員工、激發員工投入中,樂于創造,甘于奉獻。要引導、鼓勵、激發、幫助員工正確認識自我價值,構建快樂文化,營造“寓工于樂”氣氛,提高員工的成就感,讓其享受勞動的快樂、工作的快樂、收獲的快樂。
創新是和諧文化生命
近幾年來,我們不斷提出“思想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等創新理念,構建創新機制,用創新來強化執行力,用創新來提升競爭優勢,用創新來解決矛盾、促進和諧。因此,創新是和諧文化生命,唯有創新,企業和諧才能生機盎然。
如何用創新來增強執行力?這就要在人員、戰略與機制上采取措施,使三者關系協調運轉。一方面,要注重激情管理,充分運用激情手段點燃員工學習和勞動的激情;另一方面,強化行政命令的執行力,以保證各項機制暢通無阻運行,確保企業階段性目標及中長遠規劃逐一實現。
激情管理內容豐富,包含了人們的各項心理需求,如:心理需要、生活需要、學習需要、工作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等等。企業管理者有責任幫助員工認識自我使命、責任以及核心價值,讓員工的激情得到進一步的發揮與釋放。而激情需要動力,動力離不開利益,必須合理地調整好員工的利益關系,化解各種矛盾,暢通好讓激情迸發的各種渠道。企業需要團隊激情、管理者激情、員工激情,并匯聚成不可阻擋的澎湃大潮。有了這樣的態勢、這樣的趨勢、這樣的形勢,何愁企業不能戰勝困難,何愁企業不能一往無前?
品牌是和諧文化載體
建筑企業的品牌是企業的形象、工程的質量、企業的生命,是和諧文化的載體。塑造和宣傳品牌,張揚企業優勢,需要文化作支撐,尤其需要和諧文化去滋潤,讓品牌在和諧文化中發揚光大。
和諧文化的外化就是品牌文化,打造品牌文化除了需要打造品牌產品外,還需要創造品牌團隊、品牌員工。品牌團隊與品牌員工包括集體和個人獲得各級政府、業務部門所授予的各種獎勵、稱號,他們是企業的“排頭兵”“領頭雁”,是企業的精英、財富,他們的表率模范作用,會對員工產生巨大的影響力。企業應倡導尊重勞動尊重成果,實際上就是要對先進給予應有尊重,形成關愛先進、學習先進、呵護先進、幫助先進、促進人人爭當先進的良好風尚。
品牌文化需要強化管理,減少不必要的環節和層次,使管理過程體現出更優化更直接更有效,推進品牌優勢不斷提升。要改變單一的和粗放的管理作風,以精細化手段體現品牌文化內在魅力,以人性化展示品牌文化更強大的吸引力,讓品牌的影響力日益鞏固,讓品牌的競爭力日益強大。須知,一個有品牌形象、品牌產品、品牌團隊、品牌員工的企業,背后凝聚著的是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幫助人的文化底蘊,這無疑是企業生機勃勃的有力象征。
(責任編輯:李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