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xié)常委傅成玉作為國內第二大石油公司中石化集團的董事長,時常因“央企高福利、分紅上繳太少、油價不斷漲”等社會熱點議題而陷入輿論焦點。今年兩會期間,傅成玉再次成為記者追逐的對象。無論是委員住地,還是會議現(xiàn)場,記者采訪傅成玉“無孔不入”,傅成玉董事長也是不厭其煩地有問必答。
大家說中石化賺錢是靠壟斷 但賺錢是很難壟斷的
傅成玉表示,大家說中石化賺錢是靠壟斷,但賺錢是很難壟斷的。2008年金融危機后,國際油價上漲,我國成品油調價不能按照市場價走,國內物價承受不了。當時整個煉油行業(yè)一年虧1 100多億,后來是通過稅務返還300多億,相當于原油進口先不收稅。“大家都說中石化有政府補貼,但自那以后再也沒有了。我到中石化以后,原油進口的價格在100美元至110美元之間,但國家定成本油的價格都是在80塊錢左右,在這一塊是企業(yè)承擔了差價,沒有政府補貼。”
傅成玉在談到行業(yè)壟斷問題時表示,第一,如果中石化在改革前和改革初都是絕對壟斷,就不會越做越不行。第二,石油石化行業(yè)講究全球競爭力,要在全球行業(yè)里面看。在這個行業(yè)里產(chǎn)業(yè)集中度都比較大,比如排在前面的那三家國際石油公司,在全球的集中度都比我們高得多,不僅反映了企業(yè)競爭力的問題,也反映了一個國家競爭力的問題。第三,中石化煉油占整個國家的40%,如果是壟斷,那么比例應該再大一點。第四,中石化一年生產(chǎn)5 000多萬噸的化工產(chǎn)品。比如合成纖維,占整個化工品的百分之二三十,能給國家減少123萬畝的棉花種植,支持紡織工業(yè)發(fā)展。“大家說中石化賺錢是靠壟斷,但賺錢是很難壟斷的。”
有壟斷開采經(jīng)營權 但沒有產(chǎn)品資源定價權
傅成玉此次大吐苦水。與其所說工資總額受限制、員工基數(shù)大、資源產(chǎn)品價格無法市場化也是事實。究其原因,有專家對記者表示,問題的根本在于政府對于資源性央企的管理不健全,尤其是對資源產(chǎn)品定價系統(tǒng)的不健全。
專家稱,例如在人員進出聘用方面,像中石化這樣的企業(yè)也幾乎是自成一體,一個本身就不是市場化的企業(yè)要按市場化來管理肯定會爆出很多矛盾。比如,中石化在資源開采上的壟斷地位讓其沒有市場經(jīng)營壓力,但對產(chǎn)品資源價格予以控制也讓其掙錢能力低。“雖然中石化的稅收很高,但其獲得了開采石油的壟斷權,上下游也基本上是壟斷的,經(jīng)營并無市場化的壓力,因此要求資源產(chǎn)品價格的市場化是否就合理呢?”他表示,國企內部開支成本長期不透明造成輿論負面,石油企業(yè)過去基本就是一個小社會,在地方上就是一個小城市,對于企業(yè)來說也許建個度假村并沒有什么,但給外界的觀感就是企業(yè)內部支出不透明。雖然有些員工的工資收入很低,但現(xiàn)在爆料出來一些隱形的職務消費很高,甚至有很多奢侈浪費的情況。總體而言,目前央企的管理還是行政化的管理,站在這個角度上,又要求它按照市場化的路子做好,怎能不叫人“一肚子苦水”呢。
雖然員工收入低 但每天上交稅款超過了8億~10億元
在談及“央企上繳紅利是否太少”時,傅成玉則稱,國家在民生上每花100塊就有中石化3.3元。
2012年年未,財政部年度報告披露,央企去年上繳紅利僅占財政收入的1%,且央企紅利中僅有7.2%被用于民生,引發(fā)外界關注公眾沒有分享到央企發(fā)展成果。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協(xié)委員也呼吁將目前15%的央企紅利上繳比例再提高。
對此,傅成玉表示目前15%的上繳比例已經(jīng)較高,還要考慮企業(yè)后續(xù)發(fā)展的問題,不能做一錘子買賣。中國的國有資產(chǎn)很大,是未來解決社保基金可靠的保障。他建議,將15%的分紅盡最大的比例放入社保基金,同時也可將上市公司的股份劃一部分給社保基金。
他舉例稱,2011年中石化給國家上交稅款3 298億,每天上交超過了10個億,2012年國內經(jīng)濟放緩,每天上交稅款8.8億。國家拿去后做扶貧、辦教育、辦交通、轉移支付等,國家做這些事的時候,每100塊錢里就有中石化的3.3元,體現(xiàn)了人民的企業(yè)最后要讓人民來共享。
但這與外界感受似乎仍有差距。日前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漢民在“兩會”上就表示,我國目前國企上繳紅利的水平,無論是和國家長遠利益和民眾的期待相比,還是和國企應該承擔的社會義務相較,都存在很大差距。“一次性把國企上繳紅利比例提升至25%的國際基本水平。所交紅利全部劃入社保基金賬戶。”
企業(yè)利潤率雖低 但一個人也不能裁
中石化目前已是亞洲最大的煉油商,但盡管坐擁上萬億的資產(chǎn),其每年的凈利潤僅有幾百億元,與其資產(chǎn)規(guī)模極不相稱,受到外界詬病。
就此傅成玉說,公司相對利潤率低是事實,但與跨國企業(yè)相比,公司面臨不同情況。
一是國家為了控制CPI,要求成品油價格不能高,這幾年我們買的原油價格要高得很多,然而成品油價格低,這個差額只有通過其他領域賺錢來彌補。
二是中石化目前有106萬在職職工,是其他跨國公司的將近10倍。“國有企業(yè)的特色首先是承擔責任,不能把什么都甩給社會,不能完全像西方國家那樣,經(jīng)濟壓力一大就裁員。中石化要改革,但不能裁人,一個也不能裁。”
對于外界常詬病的中石化煉油虧損仍有補貼,傅成玉表示,2008年公司煉油虧損1 000多億,此后通過免稅拿到300億元,并沒有補貼。
就此昨日一位不愿署名的分析人士認為,雖然中石化說的也是實情,但作為資源壟斷性央企,其擁有資源開采權本身就是壟斷的和非市場化的,因此也必須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其經(jīng)營本身也并不具備市場化的壓力,所以很難與國際性石油公司進行比較。
在回應記者“國企改革損害個人利益”的提問時,傅成玉直言,“我的個人利益從未受損,我們的利益體現(xiàn)在整個國家的利益當中”。
而傅成玉在與記者談到央企既得利益的話題時,他表示:“說起央企的既得利益,得先做調查,他們在哪里得到利益,要拿出真憑實據(jù)。說起福利分房,一定要幫我們職工澄清,我們職工買不起房,沒有福利分房。”
盡管坐擁上萬億的資產(chǎn) 但員工工資年均僅六七萬元
傅成玉表示,中石化一線員工收入其實非常少,加油員月薪僅1 300元。在員工工資方面,國資委有嚴格監(jiān)管,不是有錢想發(fā)就發(fā)。每部分利潤都有用途,打醬油的錢是不可以打醋的。這幾年國資委對央企都進行工資總額的限制,尤其是資源壟斷性的央企,這幾年管得更嚴,工資總額每年幾乎是零增長。
如今學生就業(yè)的熱門選擇除了公務員外就是央企,“工作穩(wěn)定福利好”則是吸引畢業(yè)生就業(yè)的關鍵。有網(wǎng)友指責這種“高福利高收入”是央企壟斷所致。
對此傅成玉表示,“我到了中石化就突然感覺到中石化收入太低了”,員工工資年均六七萬元。
他舉例說,2011年北京加油站的加油工要站8個小時加油,一個月只有1 300塊錢,當時北京找個保姆花1 300塊錢都很難找到;岳陽石化工作了10年的大學畢業(yè)生,最高工資3 200,一般2 600左右。
“工資總額究竟要不要管,現(xiàn)在管了確實有問題出現(xiàn),但如果不管恐怕更不好,如果缺乏透明的成本支出體系,企業(yè)內部開支恐怕更無人知曉。”曾有專家認為,這兩年對公眾刺激比較大的是一些央企的職務消費,例如高價茅臺酒、天價吊燈等問題,讓中石化等央企形象受損不少。
人們就此認為,如中央企業(yè)特別壟斷型大企業(yè)成本支出再透明一些,經(jīng)常晾晾家底、曬曬“被褥”,使人民群眾能經(jīng)常了解自己的企業(yè)家底有多少錢,多少貨……我們的百姓就不會經(jīng)常說三道四、質疑、貶損等,“解鈴仍需系鈴人哪”!
(責任編輯:羅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