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工作室和我的作品就像一個有機體,在我的生命中不斷地成長和變化。”
米哈伊爾·顧彬 (Mikhail Gubin)創作涉及的領域很廣,其抽象木雕尤為引人入勝。廉價的材料、奇特的外形、斑駁的肌理和低調的色彩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作品從不同的側面為藝術家發聲。同時,也促使觀眾產生聯想,無論是對木頭材質本身或讓它們誕生的那座城市。
S= surface
M= 米哈伊爾·顧彬 (Mikhail Gubin)
S:談談你的工作室和創作背景吧?
M: 我的工作室坐落在美妙的皇后區中。1989年,我從前蘇聯來到紐約,到現在,我一直堅持積極地尋求藝術之路。我創作的領域涵蓋繪畫、素描、拼貼、雕塑和攝影。迄今為止,我在紐約舉辦了33次個展和超過200次群展。也是奧杜邦藝術家協會 (Audubon Artists)、藝術家銀礦協會 (Silvermine Guild of Artists)、雕塑家協會 (Sculptors Guild)和美國國家拼貼畫協會(National Collage Society) 的會員。
說起木雕,曾經有一段時間我住在離莫斯科不遠的扎戈爾斯克市,在扎戈爾斯克藝術與技術學院學習處理木頭的過程和方法。這里的民間工藝品是俄羅斯最著名的,尤其是木雕藝術。現在的創作,我喜歡在曼哈頓的城市垃圾中翻找我需要的材料。 通常是被丟棄的膠合板、家具或者玩具的一部分。城市就像一個巨大的傳送帶,運送著成百上千噸的木料。對于這樣的雕塑創作方式,我體驗制作過程中獲得的滿足感,也享受那種賦予被丟棄木頭新生的喜悅。
S:你靈感的來源是什么,怎樣選定創作主題?
M:靈感是把自身被欲望點燃時獲得的想法帶入到生活的一種體驗。靈感不能一直陪伴創作始終。我是一名專業的藝術家,這就意味著每天有許多時間要沉浸在創作之中。為此我更相信直覺和技能。
我不會一開始就選定一個主題,只是選好材料就開始工作了。我的作品就像成長中的樹,開始時,不知道最終會長成什么樣子。我用直覺來管理它們。我的工作室和我的作品就像一個有機體,在我的生命中不斷成長和變化。
S:你平常怎樣進行創作?
M:我的雕塑作品是分開不同的部分進行創作,我積攢了大量的局部素材。透過想象,我先把它們組合在一起。一旦感覺不錯,我就立即開始涂膠水,將它們粘在一起。一般一件作品要花3~4周的時間來完成。
S:你可以通過出售作品來維持工作室的正常運轉么?
M:是的。我的作品在藏家中很受歡迎。
S:你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和滿足是什么?
M:最大的挑戰就是我必須學英文。我想最大的滿足應該就是能做我喜歡的事情。
S:你最想要參觀誰的工作室?
M:我想要看巴布洛·畢加索的工作室,并想感受一下在他的工作室中工作。
S:你會給想要組織工作室的人什么建議?
M:工作室不僅僅是藝術家工作的地方,也是在此獲得樂趣和滿足的地方。就像一張充滿風流韻事的床,必須干凈并且要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