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2013年第20期
9月29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成立,標志著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重要引擎全面啟動。按照國務院要求,上海自貿區要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上海自貿區的成立對周邊地區而言虹吸效應和輻射效應并存,而對地緣相近的浙江來說,則是機遇與挑戰并存。
以開放促改革的上海自貿區,為轉型背景下的浙江投資、金融、貿易打開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試驗窗口。敢為人先的浙商,自當把握機遇,充分發揮上海自貿區營造的政策通道,為浙江經濟新一輪的改革與轉型奠定堅實根基。
◎聯系我們
地址:杭州市環城西路33號-2,A座501室,《浙江經濟》編輯部QQ:475080955E-mail:zjeconomy@163.com
銀行業上市公司三季報全部亮相,讓市場更加關注當前利率市場化和經濟轉型背景下商業銀行的出路。商業銀行利潤增速放緩將成為常態,要度過轉型“陣痛”,一要跟上轉方式、調結構的步伐,及時調整經營策略,厘清客戶結構,按照客戶需求特點提供產品和服務,提高信貸管理精細化水平和服務匹配度。二要創新業務模式,實現差異化營銷。我國商業銀行戰略轉型有的探索已初見成效,有的進展并不順利。其中深入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是關鍵。只有明確市場化轉型方向,建立健全更加商業化的運營機制,才能真正地實現轉型升級,保證有效資源能夠持續不斷地流入轉型創新業務領域,實現銀行的華麗轉身。
(王璐)
近年,發達國家在金融危機后復蘇乏力,不少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不僅未增加海外投資,有的還撤出部分資金用以解決母公司的財務困難。美歐經濟的不景氣和對外直接投資的削減,給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留出了一定空間。同時,美歐本身也成為中國企業對外投資近兩年增長最快的地區。而從中國內部情況看,外匯儲備持續增加和人民幣匯率堅挺等宏觀環境也有利于中國企業“走出去”。上述因素疊加,都將支持商務部對中國海外直接投資的樂觀預期。當前中國海外投資不該盲目放慢步伐,相反,應加快經驗教訓的積累,健全配套服務體系,加快企業自身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等,更好地抓住這一戰略機遇期。
(徐明棋)
在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大背景下,我國服務業迎來快速發展期。但相對于社會需求,我國服務業的發展在質量上和數量上都遠遠不夠,現代高端服務業的發展還很薄弱。市場化改革滯后,產業化不足,使服務業缺乏動力和活力,高端服務業發展空間受限,高層次服務人才短缺。而國際化水平不高,也使服務業缺乏國際競爭力。當前,我國改革開放已進入深水區,必須用改革的方法、創新的思路來破除發展的各種制度障礙。以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新嘗試為契機,以服務業的改革開放帶動經濟轉型,形成各類所有制企業平等有序競爭的市場,讓創造的活力在改革中競相迸發,必將迎來服務業的大發展、大繁榮。
(李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