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與臺灣隔海相鄰,自古以來兩地關系十分密切。隨著兩岸關系和浙江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浙江成為大陸與臺灣人員往來、交流合作最為廣泛的省份之一。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作出“北接上海、東引臺資”的工作戰略,把深化對臺經貿合作作為擴大開放的重要突破口,各級各部門圍繞戰略部署著力優化開放環境,加大吸引臺資的力度,為臺商來浙投資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十年光陰,鐫刻著浙臺經貿合作的深刻變化。合作規模從2002年的累計合同利用臺資103億美元到2012年的300億美元。合作領域從以二產合作為主,向一、二、三產合作并重轉變,特別二產合作領域逐漸從紡織、化工、五金制造等傳統制造業向汽車、精密機械、電子通訊、計算機軟件等先進制造業轉變。引資方式從簡單招商向產業鏈招商升級,合作內容從單一引資向引資、引智、引技術、引人才并重轉變,浙臺經貿合作不斷深化、融合發展的趨勢更加明顯。
平臺建設是深化浙臺經貿合作的關鍵。目前為止,浙江累計建設包括對臺經貿合作區、臺商投資區、臺灣農民創業園、兩岸合作平臺等4種類型20個平臺,有效支撐了浙臺經貿合作發展。但值得關注的是,目前浙江還缺乏類似江蘇昆山的大陸一流、具有引領性的平臺,各平臺間存在同質競爭、空間布局不夠合理的突出問題。
突出重點、整合提升是優化合作平臺的必然途徑。要打造大陸一流的合作平臺,必須按照產業集聚、布局集中、發展集約的要求,重點支持發展前景好、提升潛力大、合作空間廣的平臺加快發展,在布局上有所側重、質量上有所提升,真正推動平臺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支撐“東引臺資”取得新突破。

圖/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