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曙巒
“踐行群眾路線,就要真心實意聽意見,與群眾交心,聽群眾真話,尤其要善聽尖銳意見、刺耳忠言。”近日,廈門市委召開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動員大會,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蒙徽在會上提出上述要求。
俗話說,“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忠言的價值可想而知。不過,因為帶了一身“尖刺”,忠言可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接受的;尤其對于見慣笑臉聽慣贊歌的干部來說,接受忠言更非易事。這不是嗎,只因網友在微博上發出質疑,貴州省副省長陳鳴明就大為光火,在微博上爆起粗口:“這些人不愛國,為成為中國人感到悲哀,讓他們趕緊去美國,越快越好!敗類,人渣!”盡管事后他為自己的不當言論道歉,但他的表現已經證明,聽得進刺耳忠言,殊為不易。
更可怕的是,一些干部對于刺耳忠言非但聽不進去,甚至還將它們當作挑戰個人利益的“戰書”,嚴加打擊。比如,2010年11月,在甘肅省圖書館工作的圖書館助理館員王鵬,因舉報大學同學在公務員招考中作弊,被寧夏吳忠市公安局利通區分局民警赴甘肅省跨省刑拘等等。由此可見,刺耳忠言在現實生活中得到的往往不是歡迎,而是拒絕甚至打擊。之所以如此,答案或許就藏在王蒙徽的一席話中,“一些干部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薄,精神懈怠;貪圖名利,弄虛作假,脫離實際,不求實效;群眾觀念淡薄,缺乏為民服務、為民負責精神;鋪張浪費,奢靡享樂,甚至以權謀私、腐化墮落。”正因為缺乏為群眾服務的精神、正因為一心想著謀取私利,一些干部才會把刺耳忠言當作“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要知道,任何干部的權力都來自于人民,也只能用之于人民。
那么,干部怎樣才能聽得進刺耳忠言呢?在筆者看來,除了要用柔性的修養來約束干部外,更應當用剛性的制度來監督干部。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將群眾的監督權落到實處,讓群眾真正有權監督干部、讓群眾真正有權決定干部的去留。倘能如此,再刺耳的忠言,干部也能聽進心里,落實到行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