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鳳
(赤峰學院 第二附屬醫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是指血中胰島素絕對不足或相對不足,導致血糖過高.出現血糖,會引起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紊亂,臨床表現為多尿、煩渴、多飲、消瘦、多食等,重者甚至發生酮癥酸中毒等并發癥或其他血管、神經等慢性并發癥[1].國內外實踐經驗表明,運動治療、藥物治療、飲食治療、糖尿病教育以及病情監測是糖尿病健康管理的管理要點.社區治療方便快捷,能減少對患者正常工作生活的影響,降低醫療費用,且社區衛生服務不斷完善,因此社區治療已逐漸成為糖尿病等慢性病病患者就醫的重要場所.本文觀察研究社區護理對糖尿病血糖控制的效果.
隨機抽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一年內某社區衛生工作站建立檔案的糖尿病患者50例,采用隨機分組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個小組各25例.觀察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齡介于40-70歲,平均年齡59歲;病程2-16年,平均(11±2.5)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13例,初中以下12例.對照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齡介于41-69歲,平均年齡57歲;病程2-18年,平均(12±1.5)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14例,初中以下11例.兩個小組在年齡、性別、病程、文化程度、合并癥等方面沒有明顯差異(P>0.05).
實驗前對所有患者測空腹血糖、餐后兩小時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HbA1c),差異不明顯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開始試驗后,對觀察組采用社區護理方法干預,具體包括:(1)合理飲食護理.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在于維持正常的血糖水平,減少并發癥的發生;(2)運動治療.運動能夠增加脂肪消耗,預防和控制糖尿病的發展.運動療法因人而異,循序漸進.對于二型糖尿病患者,運動療法可以改善胰島素抵抗,促進葡萄糖利用,從而降低血糖含量.(3)藥物治療.指導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藥,特別是一型糖尿病者,有重要的意義.對于一型糖尿病患者,教會患者胰島素的注射技術,保證劑量正確,防止感染,注意更換部位.對于口服降糖藥的患者,需要在醫師的指導下按量服藥,了解藥物的副作用,出現異常情況需要及時到醫院診治.(4)連續性的健康教育.在社區開展健康教育,使糖尿病患者及家屬了解疾病以及治療要求、監測要點、藥物不良反應、并發癥的防治等,能大大提高治療的效果;(5)心理治療.加強社區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治療,可以降低患者不良情緒的影響,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有利于糖尿病病情的康復、血糖的控制.實驗結束后分別復測空腹血糖、餐后兩小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HbA1c)并進行分析.
所有數據使用SPSS16.0分析處理.P<0.05表明數據差異明顯,并具有統計學意義.
整個實驗過程持續12周.實驗數據如下各表所示.
表1 觀察組和治療組空腹血糖在試驗前后的比較
表2 觀察組和治療組餐后兩小時血糖在試驗前后的比較
表3 觀察組和治療組糖化血紅蛋白在試驗前后的比較
上面三個表表明,實驗前觀察組和對照組在空腹血糖、餐后兩小時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的差異都不明顯,試驗后在三個指數都表現為明顯差異(P<0.05).可見社區護理對于糖尿病血糖控制效果明顯,有著積極的作用.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并發癥的發生是緩慢的過程,因此患者短期內看不到糖尿病帶來的嚴重后果,導致病情不能及時得到有效的治療,血糖濃度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社區護理提高糖尿病患者及家屬了解疾病以及治療要求、監測要點、藥物不良反應、并發癥的防治等,對糖尿病血糖控制有著重要的作用,并延緩并發癥的發生,降低醫療成本,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2].糖尿病控制程度與糖尿病并發癥及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息息相關,本文研究也顯示,經過良好的社區護理,糖尿病教育對患者血糖控制有著顯著的作用.社區教育包括家庭訪視、集體授課、分發宣傳畫冊、電話回訪等形式.
社區護理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糖尿病患者直接從中受益,通過學習認識系統的糖尿病相關知識,血糖控制效果良好.但是目前一方面糖尿病患病數量增多,另一方面糖尿病??漆t護人員少,醫護人員自身對糖尿病治療認識有限,且糖尿病患者文化層次普遍較低,對糖尿病并發癥等認識不足,這些在很大程度上制約糖尿病防治工作的開展.因此,需要大力拓展社區教育,給廣大糖尿病患者帶來福音.
〔1〕李雪琴,蔡紅衛.糖尿病患者院外遵醫行為的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7):502-503.
〔2〕周祝紅.糖尿病患者的社區護理干預及效果評價[J].中外醫療,2010,29(18):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