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鵬
(淮北師范大學 美術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對于精神生活的需求也隨之增高.人的審美和鑒賞能力體現了其文化素質和修養,整個民族的審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國家的文明,因此,在加強專業教育的同時,也要增強藝術教育.藝術美學是藝術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涉及到藝術學和美學兩個學科的內容,屬于這兩個學科的交叉學科.在藝術教育中,如何定位藝術美學是完善教學課程的重要問題.
美學學科是在18世紀時由德國的古典哲學中分化出來,并逐步確立完善的.美學是通過研究人對于美與非美產生的情感,分析其所需的主觀和客觀條件,從而探索美的原則,創造美的藝術.美學經過不斷地深化之后,為藝術美學學科的確立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方法及理論知識.即隨著美學的深化發展,藝術美學應運而生.美學的目的是闡明人對于審美的思想,摸清美的特征和規律,并能夠結合這些規律,創造美的藝術,提高人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從而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提高民族文明程度.目前,經濟的發展速度十分迅猛,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提高迅速,文化素質如果不能與之相應的提高,則會使人顯得平庸,對于社會的發展也是不利的.加強美學教育,能夠有效地提高人的精神水平,因此,目前美學課程的教學至關重要.
美學經過長期的發展之后,研究內容不斷增多,方向也出現多元化,與其他學科逐漸滲透,分化形成邊緣學科.藝術美學是美學與藝術學相互滲透發展形成的學科.藝術美學中具有美學的理論基礎,正是由于藝術美學繼承了美學完善的理論,堅持了對美學的追求,才會在眾多學科中獲得成功的發展.由于美學是由德國的古典哲學分化而來,其理論中包含一定的哲學思想和研究方法,藝術美學受到美學的影響,研究方法也具有多元化的特點.這為藝術美學的拓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因此,藝術美學與美學的關系可以歸結為,美學為藝術美學的確立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論基礎,指導著藝術美學的發展;藝術美學使美學的內容在藝術領域中得以更好地體現,同時促進了美學的豐富和完善.
藝術美學是由藝術學和美學相互結合而成的邊緣學科,因此,也屬于藝術學的一個分支.在藝術美學中,藝術是不可或缺的,是必須要研究的內容,藝術學正是對藝術美學的研究內容,提供了范疇界定.如果藝術美學缺乏對藝術的具體研究,則會成為只有理論的空殼,對于藝術沒有教學價值.利用美學的研究方法和理論基礎,能夠加深對藝術學的研究,使藝術學提升到美學的高度,更好地與美學滲透融合,促進藝術美學的發展和完善.總而言之,藝術學為藝術美學提供了研究內容;藝術美學使藝術學提高到了美學的高度,增加了藝術學的理論性.
很多高校設立了藝術教育方面的課程,但在教學時,對藝術教育基礎課程的學習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要求不嚴,缺乏系統化和規范化的教學和審核制度,導致基礎課的學習逐漸成為形式.然而,基礎課程是學習深層次內容的基礎,沒有良好的基礎,很難提高藝術素養.藝術教育,不僅僅要重視美學和藝術的創作技巧,更關鍵的是使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等,對真、善、美有正確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提高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以及創造美的能力.然而,目前由于很多高校對于藝術教育的本質目的認識不清,在進行藝術教學時,忽視了基礎課程的學習,致使學生學習藝術只能停留在淺層次,未能深入到藝術教育的深層次內涵.
我國與西方相比,美學教育的起源較晚,在進行美學教育時,很多教師經常以西方的美學史作為教學內容.然而,雖然我國的美學教育發展時間較短,在悠久的歷史中,早有古人對美學有所涉及,如儒家思想,是我國美學思想中的重要內容,但由于教師在教學中對這寫內容少有涉及,缺乏宣傳,很多學生對于我國的美學思想了解甚少.人的審美觀念受到民族文化背景的影響,不同國家的審美觀念各不相同.學習藝術和美學,一旦脫離自身所處的文化背景,不僅對自身民族的審美觀念無法理解,同時也不能透徹地理解外國的審美觀念.脫離了我國的美學思想,進行嚴重西化的美學教學,如何能夠使學生得到良好的教育?如何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如何能夠更深層次地研究美學?
由于美學是由哲學分化而來,有很強的理論性,而藝術學更加注重實踐.美學是對人對于美與非美的感受的研究,本身具有模糊性,單純地教授美學課程,單單是將其基礎的理論知識清楚地傳達給學生,就已經很困難.而且大多高校中的美學教師都是由哲學系或中文系的教師擔任,這些教師的專業知識理論性強,缺乏藝術實踐能力.藝術學需要進行實踐,這就導致藝術學和美學之間的聯系較差,很難實現理論與實際的結合.
藝術教育在我國的教育領域內的地位不斷提高,對于學生創新能力和審美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顯示出了很大的作用.藝術教育與其他學科相比,能夠更加接近自然,提高人對于自然、人生、社會和歷史的理解,感受到真、善、美的真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等,提高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藝術美學兼有美學的理論和藝術學的實踐內容,具有兩個學科的優點,不僅能夠使學生了解我國的文化背景,并能結合本民族的審美思想,進行實踐,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大大促進學生藝術水平的提高,改善藝術教育效果.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漸對精神生活產生需求,美才得以出現.隨著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美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也就出現了表現美的藝術,因此,美與藝術是不可分割的,美學與藝術學的聯系十分密切.藝術美學是藝術學和美學的分支,兼有兩個學科的內容,但又與這兩個學科不同.藝術美學具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內容.
傳統的藝術教育,很難將美學和藝術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導致理論與實踐脫節,阻礙了學生的進步和發展.藝術美學正是將這兩個學科結合的方法.藝術美學的研究內容是藝術美,即藝術作品中體現的美.藝術美來源于現實中的美,反映了人們的生活,并將現實中的美加以概括、總結、提煉,找到藝術美的規律,完整、生動、深刻、明確地表現生活,是高于生活的美.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精神生活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越來越多的人逐漸對藝術教育引起了重視.然而在藝術教育中,由于對基礎課程的重視不夠,教學內容缺乏深度;美學教育西化嚴重,忽視了我國美學思想的宣傳;美學理論性較強,與實踐性的藝術學難以融合滲透.藝術美學融合了藝術學和美學的內容,是二者相互滲透結合的產物,能夠有效改善藝術教育的問題.
〔1〕陳望衡.為藝術教育正名[J].湖北美術學院學報,2011,8(3):67-69.
〔2〕牛望西.芻議美學素養的提高與高校藝術教育實踐[J].西部大開發(中旬刊),2012,14(3):178-180.
〔3〕安晶.藝術教育中的"未定點"——羅曼·英伽登的現象學美學對我國藝術教育的啟示[J].大眾文藝,2010,2(5):164-166.
〔4〕陽黔花.美國多學科藝術教育模式對我國藝術教育的啟示[J].河南社會科學,2009,1(3):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