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 樊明聲
1.1 一般資料 本站自2011年4月至2012年7月對來站并確診的患者進行統計:患者38例,男30例,女8例,年齡18~65歲,平均28.5歲,平均病程一周,80%有不潔性生活史,單一淋病奈瑟菌感染75%,伴支原體,衣原體的混合感染25%,臨床表現,初期為急性尿道炎癥狀,尿道口紅腫、發癢及輕度刺痛水腫,有燒灼感,繼則黏液流出增多,逐漸轉變為膿性分泌物。
1.2 治療方法 38例患者分別給予加替沙星氯化鈉注射液400 mg靜脈滴注 1/d×3 d,后改服加替沙星片200 mg,2/d×7 d為一療程,伴CT,UU感染加用羅紅霉素150 mg,口服,2/d×10 d為一療程,治療期嚴禁性生活。
1.3 治愈標準 治療結束兩周內,在無性接觸史情況下,臨床癥狀和體征全部消失,前列腺液或陰道分泌物培養復查二次淋病奈瑟菌和CT,UU均陰性。
治愈,36例,占94.74%,有效1例,占2.63%,一例失去隨訪,總有效率達97.37%。
急性淋球菌性尿道炎是泌尿系統常見的疾病之一,以泌尿生殖器官病變為主的傳染性疾病,近年來混合感染呈逐年上升趨勢,因此作者主張每例淋球菌感染者都必須同時檢查CT UU。急性淋菌性尿道炎急性期延誤治療或治療不當可轉變為慢性甚至出現并發癥。對本病應早診斷,及時,足量,規則,聯合治療。
加替沙星是繼氟羅沙星之后的又一新型第四代氟喹諾酮類合成抗菌劑,為氟喹諾酮的G 7位用 3-甲基哌嗪基取代的衍生物,體外具有廣譜的抗革蘭氏陰性和陽性微生物的活性,本品抗菌作用是通過抑制細菌的DNA旋轉酶和拓撲異構酶IV,從而抑制細菌DNA復制、轉錄和修復過程。本品主要用于由敏感病原體所致的各種感染性疾病,包括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單純性尿路感染(膀胱炎)和復雜性尿路感染,急性腎盂腎炎,男性淋球菌性尿路炎癥或直腸感染和女性淋球菌性宮頸感染。
羅紅霉素是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其特點是半衰期較長達12 h,在組織內的濃度高于血濃度,具有良好的分布特性,使用方便,以原形從糞便、尿中排出,不良反應較少,主要用于革蘭氏陽性菌、厭氧菌、衣原體和支原體等,抗菌機制:與細菌控蛋白體50S亞基結合,通過對轉肽作用和MRNA的位移的阻斷,抑制蛋白質的合成。口服吸收好,見效快,因本品為脂溶性,與牛奶同服吸收良好,羅紅霉素的這些特點在治療急性淋球菌性尿道炎疾病彌補了加替沙星的不足并起到了協同作用。
加替沙星聯合羅紅霉素治療急性淋菌性尿道炎,此方法簡便,使用安全,不良反應少,可明顯提高有效率,經濟也適中,有利于徹底治愈,防止復發和改善預后,可作為該病的首選聯合用藥。